这里是德源镇,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及水稻试验田将搬迁扩建的新址
位于成都绕城高速和沙西路口交汇处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上周将试验田中的最后一季水稻收割。
明年再种,就不是在这里了。
虽然不太舍得,但终究是个大喜讯:成都分中心要搬走了,将选址扩建一片更大的试验田。
昨日上午,指着窗外刚刚收割完的老试验田,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副主任彭甦说:“要搬了,新址上周刚刚定下来,在郫都区德源镇,紧邻菁蓉镇!”
彭甦称,新试验田占地约100亩,分中心的建筑配套约占地30亩。整个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的新址,是之前的两倍大。
预计明年5月,位于德源镇的新试验田就将种下第一季水稻。预计2019年,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将在新址正式落成并揭牌。
“未来几年内,这一带还将打造国际杂交水稻种业硅谷,包括建青少年农业科普教育基地等”。而目前,成都分中心正着手准备的,是加紧形成对新址的初步规划,因为下个月,他们就要带着方案去湖南,找袁隆平院士去汇报了!
未来新址比现在大一倍多
昨日上午,成都商报记者来到位于绕城高速和沙西路口交汇处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试验田中的水稻几天前已收割。
这是2005年,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亲自建起的试验田。
整个分中心占地50多亩,其中试验田占地17亩。经过10多年的时间,这块试验田才培育出如今高标准的土壤条件,很多优质杂交水稻品种诞生在这里。
但如今,成都分中心即将迎来崭新的一页,迈向更广阔的未来。
“新址紧邻菁蓉镇,在郫都区的德源镇”,成都分中心整体搬迁扩建后,新址将较之前大一倍还多。而目前的原址,已被规划为天府绿道体系中的锦江绿道所途经的区域。
在郫都区德源镇红旗大道南段附近,记者看到了即将成为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并将打造新试验田的这片土地。
目前,这片土地还是大蒜种植基地,广阔的金黄土地透着微微伸出的青苗。
成都分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眼前的良田,将成为新试验田,而远处的树木所在的区域,或将修建分中心建筑。建筑风格计划保留川西民居风格,建低矮建筑。
“这片土地的基础比较好,但还是需要进行至少一年的培育”。彭甦称,大蒜和水稻刚好可以交替种植,等大蒜明年春天收了,成都分中心选育的水稻品种就将在这里开始播种、培育。
预计2019年正式入驻
对于成都分中心而言,搬迁选址定在哪里,彭甦和团队成员们,也着实考察了不少地方。
上周,德源镇的这片选址敲定了。“‘宝贝田’找到了好位置”,彭甦很高兴,很满意。
在他看来,新址不仅自然条件优越,更是农业产业聚集区、创新资源聚集区。新址几乎就在菁蓉镇区域,科研创新氛围浓厚,并且交通、服务配套也都很棒。“这里距离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成都农林科学院也都很近,周边还有万亩农业用地”,彭甦称,这些有利条件,将为成都分中心将来的发展,为当地水稻产业升级、农民种稻致富,带来极大便利和机遇。
初步预计,明年开始在新试验田播种水稻,2019年,新的成都分中心将正式建成投入使用。彭甦称,到时候,肯定要邀请袁隆平院士前来揭牌。
打造国际杂交水稻种业硅谷
彭甦告诉记者,搬迁后,不单单是试验田大了,环境更好了,更重要的是,以成都分中心为依托,立足菁蓉镇的双创环境和定位,“我们将计划通过三到五年时间,打造‘国际杂交水稻种业硅谷’项目”。
目前,成都分中心正在拟项目的初步计划和方案。根据初步方案,这一项目中包括组建杂交水稻国际交流(培训)中心,目的是对接联合国粮农组织,主办承办国际性水稻论坛,把杂交水稻技术和品种输出到东南亚及非洲国家,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此外,还包括“联合数十家种业企业打造国内规模最大的种业集团,成为四川省首家种业主板上市公司”,及建设“农业双创基地”等等。
“下个月,我们将带着初步方案去湖南向袁隆平院士进行当面汇报”,彭甦说,至于更具体的规划和项目建设打造的方案,“等袁院士确认或提议后,将进一步进行详细计划”。
建立青少年农业科普基地
在成都分中心初步计划打造的“国际杂交水稻种业硅谷”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打造内容,是建设“袁隆平青少年农业科普教育基地”。彭甦说,这也是袁隆平院士一直以来的心愿。
“好多人提到农业就觉得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但其实现代农业早已不是如此”,在彭甦看来,建一个青少年农业科普基地,能够为青少年展示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能让孩子们认识农业、对农业激发兴趣,并让更多人投身到农业当中来。袁隆平曾在许多场合公开表达过自己的这一心愿。因为城市出生的他,就曾因儿时去农场,发现了农业的神奇,对农业产生了兴趣。彭甦说,“袁院士一定会很欣慰”。成都商报记者 王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