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贵州 » 正文

全球报道:多彩贵州借力“生态美” 实现“百姓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0-28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走出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走出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子”的指示精神,切实遵循“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辩证理念,紧紧围绕“百姓富、生态美”的实践主题,聚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的广阔舞台,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建造绿色家园、完善绿色制度、筑牢绿色屏障、培育绿色文化,推动多彩贵州加快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科学认识贵州“生态美”的鲜明特质,精准定位“百姓富”的产业发展“坐标系”。科学认识和发现贵州“生态美”的鲜明特质,是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逻辑前提和实践起点。贵州勇于解放思想,持续举办“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汇聚世界智慧,开阔理论视野,借鉴实践经验,科学认识贵州“生态美”的鲜明特质,按照坚持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一起守,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两座山一起建,百姓富和生态美两个精准定位产业发展“坐标系”,生态文明建设“为有源头活水来”。一是温度适中、湿度宜人的贵州凉爽之美宜于“养人”产业发展。二是世界独特、不可复制的贵州风景之美宜于“养眼”产业发展。三是原生古朴、多姿多彩的贵州风情之美宜于“养心”产业发展。四是药食同源、质优价廉的贵州风物之美宜于“养生”产业发展。除了煤炭、稀土等矿产资源、水能风能光能等能源资源外,有以黔金丝猴、黑叶猴、黑颈鹤等为代表的珍稀动物资源;有以冷杉、珙桐、苏铁为代表的珍稀植物资源,其中可食用植物500余种,工业用植物600余种,绿化美化抗污染植物200余种;有“夜郎无闲草、黔地多良药”美誉的道地药材资源,药用植物4000余种,占全国中草药品种的80%;还有不胜枚举的荞麦、薏苡仁等种植物种资源和可乐猪、关岭牛等养殖畜种资源,为贵州发展满足人们“吃好”“喝好”“养胃”“养生”等生态产业,奠定了独具特色的物种基础。五是改善地理、改革试验的贵州先行之美宜于“创新”产业发展。贵州率先在西部实现“县县通高速”,水陆空立体交通枢纽为把客人迎进来、把特产送出去提供了便利。贵州建设国家大数据试验区、生态文明试验区、内陆开放经济试验区等先行试验,为凸显贵州大数据、大生态、大健康的后发优势和新兴产业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贵州勇于解放思想,打造“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人文精神,为“百姓富、生态美”特色产业发展确立了价值导向,奠定了人文基础。

切实加强贵州“生态美”的薄弱环节,精确绘制“百姓富”的绿色发展“路线图”。“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贵州从“生态很好、但也很脆弱”的实际出发,精准靶向“百姓富、生态美”主目标,把“绿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切实加强“生态美”的薄弱环节,绘制“百姓富”的绿色发展路径,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铿锵前行。一是坚持“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解放生态美生产力,守住发展底线。贵州以发展生态产业为中心,以决战脱贫攻坚为统揽,以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主线,对焦市场需求,发力供给侧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推动特色农业、特色工业、全域旅游业、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聚力打造特色城镇、美丽乡村发展载体,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区、生态功能区建设,释放生态红利,推动贵州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生态良好的转型升级之路。以生态农业为例,2016年底,全省已发展核桃1057万亩、中药材511万亩、茶叶662万亩、精品水果538万亩、脱毒马铃薯1076万亩、蔬菜688万亩、油茶210万亩,发放种畜禽230万只,蔬菜产量1878万吨,茶叶产量15万吨,水果产量244万吨,牛、羊出栏数分别达到141万头、264万只,大鲵存池77万尾,茶叶、辣椒、火龙果等生产规模居全国第一位。二是坚持“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在全面依法治理中推进生态美制度化,守住生态底线。贵州坚持经济开发与生态建设相结合,扎实推进绿化贵州行动,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制定生态文明促进条例,设立贵州生态日,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化、法治化,着力从山青、天蓝、水清、地洁四个方面牢牢守住生态底线,建设好长江、珠江生态屏障,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决不走“守着绿水青山苦熬”的穷路,决不走“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歪路,确保贵州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厚植永续发展的生态根基。在建设国家首批生态文明试验区过程中,贵州用改革的力度突破生态体制障碍,推进污染第三方治理,推进跨区域生态补偿,实施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试点,推行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制,为3000多条河流设置了22100名河长,众多的水库、山塘和溪流,也有了“湖长”“溪长”。三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全民参与中牢固树立生态美价值观,培植生态文化。贵州大力弘扬“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人文精神,在全社会培育爱绿情感、植绿心灵、护绿意志、用绿精神,把绿色发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增强“生态美”才能“百姓富”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塑造生态化实践品质和价值追求,在“生态美”的跳板上跃向生态文明新时代。针对部分石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森林覆盖极低的区域“百姓富、生态美”短板突出的实际,加大再造“绿水青山”的力度,五年来全省累计完成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2000多万亩,绿色发展蔚然成风。

开发利用贵州“生态美”的独特优势,精心谱写“百姓富”的跨越发展“新篇章”。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不是对立的。把“生态美”的金饭碗变成“百姓富”的聚宝盆,正是贵州的“拿手戏”。五年来,贵州高扬“唱山歌”主旋律,念好“山字经”、种好“摇钱树”、做好“水文章”,发挥“生态美”的独特优势,谱写“百姓富”的崭新篇章,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一是加快建设“富贵之州”。着力推动生态农业提质增效,“风物”“泉涌”;着力推动生态工业、支柱工业、新兴产业降耗节能,“凉爽”成长;着力推动生态旅游全域开花,“井喷”式增长。贵州生态红利的不断释放,经济连续1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速连续26个季度位居全国前列。二是加快建设“幸福之州”。全省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在西部率先实现高速公路“县县通”,高速铁路、航空、航运、乡村公路建设全面提速,推动贵州进入“快时代”;以特色城镇建设为重点,彰显城镇发展的生态特色、文化特色、山地特色、旅游特色,完善城镇宜居、宜业、宜游功能,黔中城市圈、避暑城市群、特色小城镇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展示出贵州生态城镇的山水风骨,万般“风景”;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为载体,着力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水电路讯房寨“六项小康行动计划”投资1700多亿元,建成3万多个美丽乡村示范点,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乡村经济蓬勃发展,乡村文明新风扑面,展示出贵州生态乡村的千种风姿,万种“风情”。三是加快建设“生态之州”。切实加大生态功能区建设的力度,着力构建生态化的生产生活方式,建立健全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生态开发的体制机制和法律制度,通过推广“三变”改革和塘约经验,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森林覆盖率从41.53%上升到52%,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从95.6%上升到97.1%,城乡集中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连续五年保持100%,生态屏障建设成效显著,生态文明试验作出示范。贵安新区在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中,把14条河流、131个湖泊、515个水塘、219个地下泉眼、535个山头全部纳入了综合治理保护,投入47亿元建设“海绵城市”,建设5座高标准处理排放的污水处理厂,率先在全省实现村村通天然气,新能源公交车比重超过50%,完成植树造林近5万亩,绿化率提高了7个百分点,坚持“环保为先”拒绝了计划总投资超过20亿元的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吸引了苹果、高通、华为等世界500强企业20家、中国500强企业14家、民营500强企业4家入驻。多彩贵州阔步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正在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生态之州”。(贵州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与生态发展研究部)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