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省水保局获悉,我省近年来依托国家重点项目,全面抓好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渭河流域综合治理、淤地坝建设等工程,实现了生态环境由“整体恶化、局部好转”向“总体好转、局部良性循环”的转变。
近年来,陕西水保年均投资15亿元以上,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500平方公里,年综合治理小流域200条。我省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坚持人工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初步探索出一条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新路子。
目前,全省的水土保持呈现出五个特点。一是民生水保。在实施淤地坝工程、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等重点项目的基础上,又相继启动了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渭河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坡耕地综合整治、关中农村涝池修复整治等工程。综合治理后小流域农业总产值比治理前增加30%以上,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30%以上,让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二是法治水保。陕西水保积极贯彻落实《水土保持法》,坚持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依法加大水土保持监管力度,积极推动水土保持工作由事后治理向事前保护转变,水土保持方案申报率、实施率和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率逐年提高,有效遏制了人为水土流失加剧的势头。三是创新水保。我省率先在全国建立了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受到水利部的通报表扬并在全国推广。仅2016年,全省通过地税部门累计代征水土保持补偿费18.39亿元,入省级国库6.35亿元。四是科技水保。立足陕西的地貌类型和土壤侵蚀特性,陕西水保依托全省丰富的水利水保科研资源,大力开展科研创新。“陕西省能源开发水土保持补偿机制研究”课题获国家最高水利奖项——“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研究”课题获得了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五是形象水保。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是全面提升全省水保形象与地位的关键。目前建成国家级示范园15个,49个示范园通过省级命名。记者 王永锋)
原标题:陕西年综合治理200条小流域推进生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