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际 » 中东 » 正文

塑料化工—点废成金:“塑料王国”的破局之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0-31
核心提示:五月的台州大地,鹅黄嫩绿,气温日渐转暖,但享誉全国的台州塑料行业却仍难耐春寒。  原材料惊人涨价,石油危机,资源紧张,利

五月的台州大地,鹅黄嫩绿,气温日渐转暖,但享誉全国的台州塑料行业却仍难耐春寒。

  原材料惊人涨价,石油危机,资源紧张,利润挤压,“限塑令”……作为台州五大支柱产业之一的塑料业迎来阵痛期。有业内专家坦言:2008年是台州塑料业20多年发展中最为艰难的一年。

  非常时期,风生水起,迷雾层层,玄机重重,如何巧妙应对,破解迷局,开辟新路,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把目光盯紧了一个词——“点废成金”。

  翻开台州塑料产业20多年的成长史,一个“废”字贯穿其中,脉络清晰。而在多年后的今天,甚至未来,如何破解目前“点废为金”中遭遇的两大软肋,如何助推废塑料循环经济,将成为他们在博弈中胜利破局的“王牌”。

  冒着隐隐寒意,他们已开始坚强地努力探索……

  今年第八届中国塑料交易会上,一个精心筹备的“废料”论坛,就拉开了这场悲壮探索的序幕。

  一个“废料”论坛

  暗藏的玄机

  离5月23日第八届中国塑料交易会的脚步越来越近。这些天,路桥中国日用品商城副总经理俞淼总会接到了不少咨询电话。

  电话来自全国各地,有她在塑料行业里的一些老朋友,也有素不相识的。他们关注的焦点却是相似的——一个关于废塑料利用的国际论坛。该论坛由台州市政府和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联合主办,将邀请国家海关、环保等部门的专家前来讲授废塑料利用的相关知识。

  “以前客商都忙着来塑交会淘宝,但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塑胶会,他们很多是冲着‘废物’来的,赶着来上一堂‘点废成金’课。”俞淼笑着和记者说。

  这堂课的名字是“国外低成本塑料原料的取得与应用”,还被套上了国际性研讨会的光环。

  听起来名堂挺大,内容其实很实用。俞淼解释说:“主要是宣传贯彻国家废塑料的进口政策,规范废塑料进口行业,提升废塑料品质。对台州的塑料业发展很有意义。”

  同期举行的还有一个废料沙龙。台州的塑料老总们可以在家门口,与来自国内外的原料生产供应商直接面对面洽谈。

  “台州及周边地区的废旧塑料需求量和消耗量都很大,所以这次塑交会还专门设立了废塑料展区,为塑料生产及经营搭建直接联系国外原料供应商的平台。”俞淼这样介绍。

  废,引发了塑料界的一轮热潮。这是让局外人看来有些不解的。但在局内人眼里,这是一次绝好的机会。

  可别看它有个“废”字,其中却是暗藏玄机,它似乎是一条线索,把台州塑料业发展的前世今生贯穿成一部波澜壮阔的小说。

  当前,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更是变废为宝和解决生态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是目前国内外塑料业内的一个热点。作为一项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措施,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原材料涨价,能源紧张……这些颇为热门的词语,也几乎都同废塑料紧紧联系在一起。

  而在资源贫乏的台州,这样的联系体现得尤为紧密与透彻。

  塑料大亨的财富三步曲

  对于废塑料,台州许多做塑料生意的老板是不陌生的。因为他们很多都是靠它发家致富,淘得了第一桶金。

  45岁的路桥人李成中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1985年7月,李成中花几十元钱买了一辆自行车,跟着几个亲戚,开始上山下乡收废品。之前,他一直没有找到什么好的工作。当然,他也没有料到,20多年后捡废料的他成为一个老板。

  “那时,收废塑料的人蛮多的,觉得有搞头。”他决定去试一试。推着自行车收皮毛羽绒,好的时候,一天下来居然赚了20来元。这让他兴奋不已,从此开始大张旗鼓地走上了收废塑料之路。

  渐渐地,台州零星的废品收购点也逐渐增多,“收荒匠”的大军也越来越大,收破烂变得不那么容易了。

  1993年前后,他开始往外地跑,组织外地的废旧塑料往台州运整车整车的废塑料,再运出去时,他的腰包开始真正鼓了起来。

  1995年6月,他又开办了一家塑料企业,开始把收购的废塑料加工制作成各种塑料制品,销往全国各地。如今他的企业在业界也小有名气。

  李成中的故事只是台州塑料工业发展的一个简单的缩影。像他一样,台州塑料界的众多富豪们,大多通过三步实现了财富梦想,并推动了台州塑料产业的形成壮大。

  第一步:收旧拾荒

  以前,台州还是个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但商业氛围浓厚。许多台州人从事收购废塑料和废钢铁的行当,他们一开始都是摇着“货郎鼓”,走街串巷,用糖块换废品。从收鸭毛、废塑料等开始,简单处理后,转手卖给外地老板。成批的“收荒匠”不仅积累的财富,也积累了名气。

  “一根扁担,两只箩筐,串乡走户,收旧拾荒”的民谣,成为台州“破烂王”谋生的真实写照。

  第二步:无米成炊

  有市场意识的台州商人又发现:废钢铁和废塑料都是再生资源,而回收成本却只有新料的二成至八成。

  于是,他们开始把从废旧市场收来的廉价钢铁做成手工注塑机和模具,而塑料回收大户则把废旧塑料进行再生、造粒。他们不再甘心为他人做嫁衣,而是发展起自己的成品加工企业,生产出塑料纽扣、衣架、水勺、洗米箩等日常塑料用品,其售价只有当时市场价的一半左右。随着这些低档、廉价的塑料日用品被成千上万的贩运户销往全国各地,“无米之炊”的台州塑料产业形成了。

  第三步:升级换代

  走向了企业化生产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台州的塑料制品主要以玩具、日用品、鞋类等低档次、大众化产品为主。但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台州塑料产业也在不断升级。台州人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塑料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走精品之路。他们不满足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贡献,开始关注塑模业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命运,探索提升制造业水平的途径和方法。他们的财富也随之膨胀。

  一场“垃圾”与资源、金钱的博弈

  跌宕起伏的三部曲,谱出了台州塑料工业发展的美妙乐章。

  但更有意思的是,靠捡废品起步的台州塑料人,在30多年后的今天,又重新回到了废品的利用。当然,回收利用的技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台州的塑料行业,这样一个故事广为流传:

  有一个欧洲人经常把一些废塑料卖给台州的企业,刚开始他不知道台州人买去做什么,有一次他去超市买了很多精密的塑料制品,当听说自己买的那些产品就是台州人用他卖的废塑料做的时,大为惊讶,并开始称赞台州人聪明。当然,此后他也因此提高了废塑料的销售价格。

  从国内外低价买进塑料垃圾,经过处理加工,脱胎换骨,转化成大量的塑料制品远销回垃圾出口地,这样的循环,每天在台州的塑料企业里发生。

  尤其是去年以来,塑料原材料涨价厉害,有的材料甚至翻了一倍。另一方面,台州塑料企业近年外贸出口一直在快速增长,但人民币持续升值,从去年8月1日开始出口退税税率又作了大幅调整,塑料产品从13%调整到5%。此外,台州本地的劳动力成本等也是不断上升。这些因素都使我市塑料企业的成本压力增大,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

  “必须要用回料,必须发展塑料循环经济。”台州市塑料协会会长张小赧非常肯定地说。

  年过六旬的张小赧是三友控股集团董事长,同时兼着的还有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副理事长等要职。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他已在塑料堆里摸打滚爬了30多年。作为台州塑料界的元老人物,他对废塑料的循环利用有着深刻的体会。

  “与新料相比,使用废塑料的成本每吨少3000元左右。”张小赧介绍说,“假如不使用废料,那么我们塑料企业根本没有利润可言,甚至还要亏本。”

  三友集团是一家跨行业、综合性的国家级企业,每年使用塑料1万吨左右,而50%就是回收利用废塑料。企业凭此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这也成为在全国中保持领军地位的重要优势之一。

  三友,只是台州塑料企业的一个典型。事实上,参与这场博弈,不仅能取得成本的压缩,更有效缓解台州资源的供需矛盾。

  众所周知,带着“塑料王国”桂冠的台州,对塑料需求量十分巨大。但另一个不争的事实,塑料行业年销售额达328.7亿元的台州其实是零资源的,本地并没有塑料原料生产供应基地。原料主要依靠全国的塑料废料回收和海外进口,然后通过市场机制自由配置。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在台州1万多家塑料生产企业中,除生产食用相关塑料制品外,近70%的企业使用废塑料,主要制成品包括日用品、农具、装饰材料、汽摩配件、铝塑板等。

  这些废塑料大部分是从广东、上海、福建等地经过多次转手采购过来的。而台州自产的废料也有40多万吨,被作为企业的回料重新回收利用,或者经过废料回收利用企业加工处理,卖给其他地区。

  尤其是近两年来,台州的废旧塑料的需求猛增,占全国总量的十分之一,“台州每年的塑料消耗量达350万吨,而废料的消耗量达到200万吨,超过了新料的数量。”张小赧这样估计。

  台州学院一位经济学教授认为,如果能在台州建立一套废料回收利用方面的处理系统,那将大大缓解我市塑料工业与原材料供应的供需矛盾。废塑料利用有望成为我市继废旧金属回收利用外的又一大亮点。

  更为可喜的是,台州的“点废成金”术已经有了产业链的延伸。许多塑模企业不仅将目光停在废塑料上,更开始了一些相关模具的研发。

  目前,由废旧塑料大量利用衍生出来的废旧塑料回收利用系列机械的生产,同样为台州的塑模产业链增添了新的重要一环,而且质量好,发展势头猛。据初步统计,目前台州生产的废旧塑料粉碎机已占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

  台州学院经贸管理学院副院长王呈斌认为,对饱受原辅材料不配套、产业体系不完善、产品长期在低端徘徊的台州塑模产业来说,如果能整合好这些优势,做好产业链对接,无疑能产生质的飞跃。

  “点废成金术”遭遇的两大软肋

  敌无我有,敌有我新。这是一种战术。同样适用于商场。

  如今,越来越多的塑料企业已想到并使用了点废成金的方法。“现在大家都在用废塑料了,原先价格上的优势就失去了,市场竞争力也就因此下降。”张小赧有着隐隐担忧,台州塑料业又进入新一轮的竞争。

  如何在微利时代挺住,如何在废塑料利用中,寻找降低成本的新途径,寻求新的利润点,成为台州塑料人所关注的新问题。

  这确实是一场更为惨烈的博弈。

  首先让人想到的是:减少中间环节,引进一级工业废塑料原料,以此降低流通中的成本。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我市废塑料是从宁波、上海等地多次转手采购过来,中间环节多、成本高。

  业内人士透露,如果塑料生产企业与国外供货商直接建立贸易关系,将减少中间交易环节,节省中间分销费用,每吨能减少成本1500元左右。台州全年200万吨的废旧塑料进口消耗量就可以节约成本30亿元。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数目。

  “正是这样的考虑,我们才在今年的塑交会期间专门举办进口废旧塑料的国际论坛,邀请国家有关部门参与废旧塑料的讨论,介绍废旧塑料回收利用先进理念,将此处理提升到政策层面。”路桥中国日用品商城董事长张巍告诉记者,本届塑交会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以此提升我市处理废旧塑料的技术水平和能力,培育废旧塑料回收利用市场。

  黄岩一家塑料企业的老总徐先生说,他的企业经营多年,所用的废塑料是转了好几手才到台州,成本大,但自己苦于找不到一级的原料商。他听说了这样一个活动后,马上报了名。

  他认为,“这个论坛是为国外一级工业废塑料原料供应商与我们塑料生产企业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我们可以直接面向原料供应商了,还有可能发展成为贸易伙伴,是个好机会”。

  而另一些有识之士则把提升利润空间的目光放在了改善废塑料的物流环节上。

  台州塑料业对物流环境尤其倚重。尤其是废塑料原料,除集散自全国各地外,很大一部分依靠进口。但按海关总署规定,废旧塑料只能从一级口岸进口,从上海和宁波港上岸后,因量大货杂,检查和运输的不便导致原料损失严重,成本大幅提升,也就是说通关条件大大制约了产业发展。

  在记者采访中,有不少塑料企业家呼吁,如果台州和宁波两地政府和检验检疫部门、海关能有效协商,在台州建立一个类似义乌的“无水港”,并有一个大型的物流中心与之相配套,那整个产业运行的流程就会顺畅快捷很多。

一个塑料再生园区的畅想  

  “点废”虽然能“成金”,但一个“废”字,终究避不过环保这道坎。

  无可否认,我市废塑料行业不断壮大、不断为地方经济注入强劲动力的同时,个别废物利用企业因不规范运作,导致环境污染问题日渐显现。

  “有的企业未经进一步清洗加工将进口的废物直接销售,甚至售给不具备清洗加工能力、没有污物处理设备和能力的非定点企业或个体户,造成环境污染”,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这样向记者介绍,“还有的企业不按环保规定规范处理经清洗加工后不可回收的废物,如焚烧、填埋、擅自转移等。”

  此外,在国内生产、生活中淘汰下来的各种废旧物资、边角料源源不断地汇聚于台州,有些需要较高处理能力的废塑料游离在一些“作坊式”非法加工点,被以污染严重的简单方式进行着非法处理。

  遗憾的是,面对环境带来的种种挑战,我市目前还没有系统的社会回收处理机构,在重新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也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迫切需要建立行业性的废塑料处理系统。

  如何让“点废成金术”登上大雅之堂,如何让“点废成金”点得更理直气壮,如何理性地看待这个产业,如何促进这个产业的健康发展。拨开层层迷雾,有专家提出了建立废旧塑料再生利用园区、助推废旧塑料循环经济的畅想。

  其实这样的例子在台州就有。进驻园区后,原先被人唾骂批判的台州废旧金属拆解业仿佛在一夜之间迎来了曙光,转身成了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典型。

  一个园区,似乎成功扭转了一个产业的兴盛。

  “通过建立具备废塑料处理系列功能的现代化园区,有利于国外废塑料进口和优质原材料的引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质量,从而提高我市塑料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树立我市塑料良好的品牌形象。”有业内人士指出,台州有必要对废塑料行业进行园区式的集中统一管理,保护环境,促进我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如今,一个期待中的园区,又承载起一个新产业的希冀。

  根据路桥区政府最近提出的关于建立废旧塑料再生利用园区的请示报告,将把台州废塑料园区建设成为全国性的“产学研”基地;形成年废旧塑料消耗量200万吨的规模;销售收入100亿元,创利税8亿元;完成全市进口废塑料造粒加工利用企业入园;彻底解决目前环境污染状况。

  该报告称,园区选址在台州东部工业区内,以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理论为指导,以充分回收利用资源、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为目的,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导向,科学规划、逐步推进。积极发挥我市传统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提高产业层次和市场竞争力;加强对废塑料的环境管理,防止废塑料污染环境,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畅想是美丽的,但要将设想变成现实,或许还需要漫长的等待。不管如何,十多万台州塑料人还是在满怀信心地努力破局,走出春寒。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