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产业扶贫的决策部署,为充分发挥中药材产业优势,凝聚多方力量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贵州省发展中药材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年)》。
《方案》指出,要立足贵州中药材资源与气候优势,坚持“大健康、大品种、产业扶贫、山地特色”发展思路,将中药材产业发展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脱贫充分衔接,建立切实有效的产业利益联结机制,推进全省中药材扶贫产业发展,助推贫困户增收脱贫。
根据《方案》,我省将用三年时间,大力支持43个中药材重点县、14个深度贫困县发展中药材产业,调动贫困农户参与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积极性,提高中药材产业发展脱贫效应。到2019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720万亩,总产量210万吨,总产值200亿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0万人脱贫,药农人均年收入4000元以上。
为达到预期目标,《方案》明确4项重点任务——
建设一批药材基地。从2017年起,中药材种植规模每年递增30万亩以上,确保到2019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720万亩以上。结合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打造一批种植规模上万亩的大宗、道地药材连片种植基地,加快推进全省25个中药材产业园区建设,形成一批重要中药材产业集聚区。
打造一批种植大县。按照“一县一业”发展思路,因地制宜,推动大宗、道地药材连片发展,全力打造一批种植规模上15万亩的中药材产业大县,每个县培育1至3个优势品种,每个品种都成为具有较高市场美誉度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县域主导产业。
培育一批产业主体。建立相对完善的中药材产业精准扶贫新模式,培育一批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药农经纪人、药农带头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挥对贫困户的带动作用。引导医药企业在贫困县设立“扶贫车间”,开展产地初加工、仓储物流等,吸纳贫困人口就地就近就业。在省内建设4至5个现代化中药材专业冷链物流基地,8至10个区域性大品种产地主加工基地,扶持有条件的中药材流通企业做大做强。组建贵州省中药材产业联盟。
发展一批中药材衍生产业。大力推动药食两用中药材产业化生产,支持以天麻、太子参、刺梨、石斛、金银花、艾纳香等为原料药食两用产品和养生保健品开发,推动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与乡村旅游、文化推广、生态建设、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开发具有贵州特色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和线路,建设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和综合体,让贫困人口更多分享中药材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在保障措施方面,《方案》鼓励省内药企、公立中医院优先采购省内中药材,对吸纳贫困人口就地就近就业贡献突出的医药企业在要素保障上给予重点支持;统筹安排财政专项资金,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引导社会资金投资中药材产业,积极支持中药材生产经营主体申报产业扶贫子基金,重点投向新增种子种苗基地、中药材物流基地、产地主加工基地建设;支持中药材产学研一体化协作发展,强化种植技术标准培训推广,确保每户中药材种植贫困户至少有1名成员掌握规范化种植技术;利用大数据资源,在中药材重点县建设一批质量安全监测站点,建立中药材产业全过程溯源体系,保障黔药质量、黔药品牌。(王淑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