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10月下旬,受内外因素叠加影响海南省环境空气质量相对下降层层压实防治责任 确保蓝天不“靠天”
“为什么有时天空老是雾蒙蒙的”……连日来,有不少海南群众注意到身边空气质量的变化,担心步雾霾后“尘”。
进入秋冬季,海南省环境空气质量为何出现波动情况?往年同期空气质量如何?怎么样落实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赢蓝天保卫战?针对这一系列问题,记者进行了相关采访。
最近蓝天白云“去哪儿”了?
“空气质量指数124,空气质量不利于敏感人群……”10月27日上午,海口的黄女士在送孩子上学时习惯性掏出手机,查看空气质量后,不禁纳闷:最近这些日子为何天空有些灰蒙蒙的?
记者了解到,近一个多星期以来,海南省环境空气质量的确出现了波动情况,空气质量有所下降。
“10月23日至10月29日,海南省环境空气质量较10月上旬明显转差,空气质量处于优级水平的市县明显减少。”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监测室副主任徐文帅介绍说,近年来,每进入秋冬季节,海南省空气质量时常受不利气象条件等多重影响,易出现波动现象。
根据全省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10月1日至22日,全省空气质量较好,各市县空气质量总体优良。但23日至29日,连续7天均有部分市县达到轻度污染级别,10月26日空气质量超标市县达9个。
持续笼罩在这雾天中,不少人担心海南步雾霾后“尘”,纷纷疑惑这灰蒙蒙的天是雾霾吗?
“这并不是雾霾,雾霾和PM2.5浓度相关。”省生态环境保护厅大气环境管理处有关负责人陈玉南解释说,此次海南省空气质量波动过程以臭氧为主,臭氧超标比例为94.9%,PM2.5占5.1%。
为什么有时天空“雾蒙蒙”的?
进入秋冬季节,海南易受外来区域输送影响,加之个别天湿度高、下沉气流增强,不利于本地污染物稀释和扩散,使得污染物浓度有所上升;且主导风向由夏季的偏南风转为东北风,受区域污染传输影响明显增大。
简而言之,不利的气象条件下,本地污染源排放叠加外来污染输送,是造成海南空气质量相对下降的主要原因。
从岛外看,上游污染源(珠三角等)空气污染的自然转移输入,易导致本岛出现“被污染”现象。从岛内看,海南本地机动车尾气、港口船舶、工业企业、工地扬尘、槟榔熏烤和农作物焚烧等本地污染源排放进一步增加PM2.5浓度的问题,同样不可回避。
好空气不能只“靠天吃饭”
据了解,与往年相比,此次空气污染过程具有持续时间较长、影响范围较广的特点。
省生态环境保护厅厅长邓小刚认为,一直以来,海南省大气环境质量保持优良水平,但对大气污染的防治,海南这个空气质量“优等生”需要狠下功夫,不能盲目乐观,更不能只“靠天吃饭”。
“保持海南优良的空气质量,不是喊个口号、出台个文件,就能做好的。”邓小刚介绍说,越是站在光环下,越要有危机意识,重视存在的隐患和问题,注重精细化管理,层层压实防治责任。
接下来,环保部门将继续加强对主要污染物浓度变化的监测,及时向社会公布监测结果;同时积极开展臭氧污染特征及污染成因分析,掌握臭氧污染来源、污染机理和途径,严格控制各类污染源排放,指导全省重点行业开展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切实减少各项污染物排放。
此外,环保部门还呼吁企业、公众要多渠道多方位参与节能减排,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模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呵护环境的良好氛围。(记者 周晓梦 通讯员 孙秀英 实习生 王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