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政府同意公布实施《成都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7)》(以下简称《规定》)。该《规定》第3.5.12条要求“新建住宅建筑不得设置底商,商业应独立设置”。为什么新建住宅不设置底商?记者为此采访了有关部门。
不设底商并不是没有商业了
“住宅底商是指楼盘的一楼不用于住宅,而是用于商用。”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据她介绍,从新规实施开始,“住宅+底商”的建筑类型将不复存在,兼容的商业只能从住宅脱离出来,单独设置,住宅将更加纯粹。
据介绍,根据此前进行的调研,住宅底商确实存在扰民现象:“长期以来,住宅底商在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物业管理、城市形象等方面的诸多问题。”新增此项规定是为了落实“中优”策略,控制住宅底商低端业态,减少底商对住宅的噪声和油烟污染等负面影响。“新规不是不配套商业了,而是将商业独立出来,以商业综合体或商业街的形式设置,既保证社区的商业配套,也引导产业向高端积聚,提高产业层次及社区居住品质。”该负责人说。
底商确实存在诸多问题
“我们区里老小区比较多,住宅底商现象比较普遍。”成华区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据他介绍,住宅底商不仅存在群众投诉较多的油烟和噪声扰民现象,而且还存在越门经营的问题:“一般来讲住宅底商经营的铺面面积有限,一些商家就常常在就餐高峰时段把桌椅板凳搬出店铺,占据本来属于通行的道路或街沿,以达到扩大经营面积的目的。”该负责人说,虽然城管部门下了大力气进行管理,但商家采取“游击战”,只要执法人员一走,就又立刻把收走的桌椅搬出来。
除了占用通行资源,由于餐营业的性质,油污还会把路面弄得很脏。记者昨天在该区祥和里看到,一些属于住宅底商性质的餐馆门口,路面长期被油污浸染,不仅颜色变得黑乎乎的,而且走上去还挺滑。“下雨更滑。”途经此处的住户张淑芬说。
本报记者 袁弘
延伸阅读
北京整治住宅底商 群众拍手称快
就在今年4月,北京进行了针对“开墙打洞”的整治,临街“开墙打洞”的商户被集体封堵,其中就包括不少住宅底商。在北京西城区南礼士路,大部分改造后的楼体被整齐划一地安装了铁栅栏,彩灯和广告牌都已消失,恢复成了居民楼本身的模样。“以前都是拆了墙改的门脸儿房,有的还在店外加盖了小房,一直延伸到人行道上。”住在该院的赵女士告诉记者,“开墙打洞”不但损坏楼体安全,餐馆、复印、卖电动车等带来的噪音、气味更是让居民不堪其扰。“尤其是小饭店,一到饭点儿,油烟呛得我都不敢开窗。这下太好了,没有底商,我们终于清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