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江苏 » 正文

全球报道:做优大环境 镇江七千万引七团队聚才促转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1-06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新时代 新征程 新作为今年前三季度,镇江新兴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376.32亿元,增长12.6%,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46.3%,同比提高0.1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作为

今年前三季度,镇江新兴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376.32亿元,增长12.6%,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46.3%,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增幅均为两位数。

新兴产业异军突起,人才提供有力支撑。瞄准顶尖人才、做大千亿“蛋糕”,镇江坚持“大人才”引领“大产业”发展,培育“3+2+X”产业链,推进“中国制造2025”苏南城市群试点示范建设。

“镇江转型升级的动力转换,主要依托人才。各市、区以及市级机关各部门都要有人才计划,引进人才项目团队,扩大全市人才基数。”镇江市委书记惠建林强调。

紧盯“大人才”

注重契合产业发展

10月11日,镇江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顶尖人才计划人选,4个顶尖人才项目团队将分别领到千万元资金。“项目跟着人才走,引进顶尖人才,对加快推动镇江转型发展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这4个项目人才层次高、产业前景好,符合镇江顶尖人才标准。”镇江市长张叶飞总结道。

去年,镇江出台“金山英才”计划,其中顶尖人才专项计划入选者可获1000万元以上资金资助,且“一事一议,上不封顶”,迅速吸引院士、“千人计划”专家、“长江学者”等26名高层次人才申报。截至今年10月,共有7个人才团队入选顶尖人才计划,分布在多个新兴产业领域,未来5年预计新增产值超百亿元。

今年入选镇江“顶尖人才”的黄永章,于2014年11月已加盟大全集团,这两年多来,集团新能源产业销售收入由48.6亿元增长到63.4亿元,年均增长14.2%,占集团销售收入比例也由30%增长到36%。

镇江贯彻落实省“人才新政26条”,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该市率先改革人才引选制度,提升人才与产业的融合度。去年和今年入选的259名“金山英才”计划人才,集中在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领域,契合镇江重点产业;年初排定19项重点人才任务,明确工作内容、完成时限、牵头单位等,项目化推进落实。

镇江今年陆续出台支持园区引才意见、校地合作引才办法、社会化引才奖补办法、优化人才生态促进人才优先发展意见等,持续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配套“大服务”

全程跟踪悉心呵护

丹阳飓风物流不久前再次完成股份变更,镇江领军人才创投基金注资2000万元,占股4.9%。“我们刚拿到省内首批‘无车承运’资质,有了人才基金的助力,希望迎来又一个高速发展期。”企业负责人赵国荣说。

“要让人才‘留得住’‘干得好’,需要强大的金融支持。”镇江市人才办负责人介绍,镇江围绕人才金融做文章,创新推出“人才投”“人才贷”“人才保”等产品。去年,镇江领军人才创新创业股权投资基金成立,基金总额5亿元。今年又推出“资智直通车”活动,邀请省高投、毅达资本等31家省内外金融机构参加,先后开进丹阳、京口,19家企业与创投公司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人才投”产品近期还将完成对镇江新区航景无人机、扬中泰舸隔膜等5家企业的投资,全年预计完成投资额逾亿元。

镇江“人才贷”产品共服务人才企业近120家,累计投放资金4亿元;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科技保险保费补贴、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科技创业企业融资担保等融资服务方式,助力人才企业成长。

镇江利用产业资金配套人才企业,产业部门共享人才项目评审结果,对人才企业跟投跟补,为其发展提供全周期资金扶持,通过“一次评审、部门共享、多方跟投”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鼓励顶尖人才、知名科学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在镇江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对设立的专业型、开放型、公益性研发机构,在国家和省专项经费支持基础上,再给予最高5000万元财政后补助支持。

做优“大环境” 贴心保障后顾无忧

为全面提升人才服务的层次、将服务落实到生活细节,今年3月镇江推出“金山英才卡”工程,目前已发卡613张。

南京农业大学教授韩永斌 2013年与镇江智海食品合作开发粗粮营养面粉项目,去年入选镇江首批“金山英才”计划。持这张卡,他可租公共自行车、免费乘公交、免费借书、免费游玩,还可健身、进行科技查新。这张卡片,让人才在镇江有家一般的熟悉感、归属感。

建立“人才镇江”线上线下综合服务平台,是镇江营造良好人才发展环境的又一举措。镇江推出“人才镇江”网站,整合项目申报、数据管理、信息发布、APP宣传等功能模块,打造综合对外窗口;线下开设服务专窗,提供热线咨询、人才认定、业务办理等服务,实现人才办事“一次性”受理、“一站式”办结。

有编制的人才来镇江创业,编制落在高校,每年完成一定的教学科研任务,其余时间可在园区创业——镇江正联合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探索建立人才“双落户制度”。“既打消人才创业顾虑,又解决校地引才难题,实现多方共赢。”镇江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健介绍,将联合在镇高校设立专项事业编制,为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人才在园区创业解决后顾之忧。(孙丽君 马家强 晏培娟 朱秀霞)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