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上周五,国际市场上比特币的价格飙升到7400美元,又双叒叕创下历史新高。而在有些地方,比特币还要更贵一些,比如在津巴布韦,比特币在当地交易所的价值达到了1.2万美元。众所周知,津巴布韦的通货膨胀空前绝后,近年来该国决定用美元等硬通货替代津巴布韦元,但因为市面上硬通货实在不够,所以大家对比特币格外热情。
津巴布韦央行曾发行过面值100万亿元的纸币
每一次比特币的大涨和暴跌,相信都会引发这个讨论:什么是货币?
这个可真不太好说。因为只要大家的想象力够丰富,什么都可能是货币。
据说,在国外黑手党那里,乐高和比特币一样好用,只有值得信任的业内人士才懂得用乐高付款。
香烟曾经是美国监狱里的通用货币,现在成了方便面,交易的暗号里叫它“油炸黄金”。
还有更生猛的,最近一段时间,新西兰媒体发现:龙虾都被黑社会用作毒品交易的硬通货了。
而在古代,也有一种重口味的硬通货,那就是胡椒。
黑胡椒与白胡椒
唐朝的胡椒:家有60吨胡椒的“大老虎”
唐朝代宗时期,有个大贪官,叫做元载,他出身贫寒,但挺有学问。当上宰相以前,他也做过不少好事,但自从当上宰相以后,他就收不住手了,开始拼命捞钱。当时长安城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一共109个坊,可光元载一个人的房子就占了3个坊。天天吃喝玩乐,奢侈享受,比宫里还豪华。
最终皇帝不能忍了,公元777年,代宗皇帝下令把元载撤职抄家,并将他赐死。不出所料,在他的家里查获大量金银珠宝,但最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人们竟然从他家中找到800石的胡椒,约合60多吨。——元大人要是每天吃半斤胡椒面,够他从大唐一直吃到现在!
他要这么多胡椒做什么?难道宰相家开烧烤店?原来胡椒是舶来品,原产于印度、东南亚等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引入中国。在唐朝,可以在茶中来点胡椒,茶香与胡椒香一起缭绕弥漫,胡椒也可煮酒,甜酒辣香,别有风味。由于风味独特、数量稀少,因此价格很高,加上它又便于储存携带,于是成了一种硬通货,谁的胡椒越多,就越有钱。
可胡椒再多,也带不进地府里。元载被行刑的时候,仰天长叹:只求快死!刽子手便将臭袜子往他嘴里一塞,随即手起刀落。后人感叹:“臭袜终须来塞口,枉收八百斛胡椒”。
宋元时期,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胡椒贸易与影响也随之扩大。马可·波罗在游记中记载杭州“每日所食胡椒四十四担,而每担合二百二十三磅”。与唐朝相比,宋元时期的胡椒贸易无论是数量,还是消费范围,都大大拓展了,但仍然属于奢侈品。
明朝的胡椒:能给公务员当工资,能给男朋友买房子
到了明代,海外贸易兴盛,无论是规模还是影响,胡椒贸易也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特别是明朝前期,朱元璋推行海禁政策,规定“片板不许下海”。但为在周边国家中树立天朝大国形象,又不断遣使外出、接受朝贡。所谓朝贡,其实都是人家贡的少,明朝赏的多,属于赔本买卖。怎么维持下去呢?朝廷通过胡椒做文章,把朝贡进口的胡椒等香料列为专卖品,胡椒运销赚取超额利润,以此弥补整个朝贡贸易中的损失。
根据史料记载,早在洪武七年,朝廷仓库里的东南亚胡椒已经有上百万斤,到永乐年间,在郑和下西洋的推动下,胡椒更是大量输入。据估算,明朝前期中国每年在东南亚收购的胡椒每年就达250万斤。这些胡椒,除了郑和下西洋期间直接采购外,朝贡国家运抵中国的胡椒,也全部被官方收购控制。入库的胡椒并不需要考虑销售,而是直接当钱用了,政府把胡椒按高价折算成官员俸禄或者赏赐官兵,赚取高额垄断利润。
政府一进一出的利润有多高?据记载,当时东南亚原产地的胡椒价格一般是100斤1到2两银子,而明朝政府折算成俸禄赏赐的时候,一般是按每斤10到20两银子计价,胡椒甚至比银子还贵!政府从胡椒专卖中赚到了不少好处,至于发工资拿到胡椒的小公务员,可能要去邻居家敲门了,“我们家有胡椒,想和您借点肉吃个烧烤,行不?”
这种人为抬高胡椒价格以支持朝贡体制的做法当然难以持久。明朝中期,私人商业势力兴起,大搞走私,进一步破坏了朝贡贸易,分割原来属于朝廷所把持的垄断利润。其中,胡椒正是重要的走私货物。甚至还有走私者冒充官方使臣,至东南亚收购胡椒等香料来卖。被香料的暴利所吸引,官员们也不甘示弱,利用出使外国的机会,私下携带货物回国贩卖。
最终,朝廷放弃海禁制度,对胡椒等香料贸易实施固定税率的关税。胡椒的价格也变得更加亲民。不过还是算得上硬通货。比如《金瓶梅》里李瓶儿要拿私房钱替男朋友西门庆买房,便指着床底下说:“奴这床后茶叶箱里,还藏着四十斤沉香、二百斤白蜡、两罐子水银、八十斤胡椒,你明日都搬出来,替我卖了银子。”最终,这些香料卖了380两银子,而西门庆在清河县买了一处“门面二间,到底四层”的房产,也就是带两间门面的四层楼,才费了120两银子。《金瓶梅》虽然是写宋朝,但实际上反映的还是明朝中期的事情。直到了明朝末年,海南、云南等地居民学会了种植胡椒,胡椒逐渐成为普通的调味品,方才不足为奇了。
明代《金瓶梅》插图
西方的胡椒:条条大路通罗马,有了胡椒买罗马
别以为把胡椒当钱用只有中国人会干,欧洲人对胡椒的痴迷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古罗马,你可以用胡椒炫富。
据记载,罗马人喜爱食用香料调味的食品,并将这一饮食习惯视作是文明饮食的标志。此外,香料也是罗马人葬礼中的必备品。当时罗马帝国每年要花上1亿银币来进口胡椒等香料。胡椒在欧洲历史上长期都可以充当货币,胡椒可以用作妇女的嫁妆、租税,还可以用作对士兵的报酬和奖赏,胡椒袋在古代欧洲就是巨富的另一种说法,而“他没有胡椒”也常用来形容一个无足轻重的底层草根。
公元410 年,入侵的哥特人包围了罗马城,他们要求罗马人交出的赎金包括5000磅黄金、30000块银币、4000块丝绸、3000块红布料及3000磅胡椒。条条大路通罗马,有了胡椒却可以买下罗马!
因此,在当时,只有贵族才吃得起胡椒,才能在桌上摆胡椒瓶。比如大英博物馆就收藏了一个著名的白银镀金胡椒瓶,大约是公元400年前后古罗马贵族的用品。据说胡椒瓶的头像是罗马帝国的某个皇后。不过当胡椒瓶在中国展览的时候,很多群众震惊了——这不是思聪哥吗?首富果然不是随便当的。
神似思聪的古罗马胡椒瓶
最终,在黄金和香料的召唤下,哥伦布带着他的梦想驶向“东印度”,结果找到西印度群岛和冒牌的胡椒(辣椒);而达·伽玛绕过非洲好望角,到达真正的胡椒产地印度,开辟了通往亚洲的新航路,大航海时代从此开启,东西方的历史就此不同。
——央妈,酸辣粉,麻辣粉,特辣粉都行,记得多放点胡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