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云南 » 正文

全球报道:北京大学对口帮扶弥渡脱贫攻坚纪事!来自未名湖畔的殷殷真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1-07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北大,未名湖畔风光旖旎。弥渡,小河淌水优美动人。一场空前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让相距2800多公里的著名学府和边陲

北大,未名湖畔风光旖旎。

弥渡,小河淌水优美动人。

一场空前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让相距2800多公里的著名学府和边陲乡村紧紧相联。北大专家学者和弥渡干部群众的心想在一起,汗流在一起,浇灌新时代的美丽花朵、丰硕果实。日前,省委书记陈豪在弥渡调研时对北京大学的真情帮扶给予充分肯定。

创新 “1+8”帮扶工作模式

“北大定点帮扶弥渡是我县难得的发展机遇,北大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既扶智又扶志,比给钱给物更珍贵。”日前,弥渡县委书记沙伟风对北大党委长期重视对口帮扶工作赞不绝口,对全国著名专家学者平易近人、科学严谨的务实作风记忆犹新。

2013年10月24日,北大为弥渡县57名党政干部举办高级研修班并正式签署“结亲”协议,用实际行动将中央、国家机关和有关单位定点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几年来,北京大学高度重视对口帮扶工作,学校领导在战略研讨会等重要会议上多次专题研讨扶贫工作,并主持召开对口帮扶弥渡县工作交流会。学校原党委书记朱善璐,原常务副校长吴志攀、柯杨,原副校长王杰,党委副书记叶静漪等先后多次带队深入弥渡考察调研。新任党委书记郝平在就职不久就会见弥渡县主要领导,强调学校将一如既往地贯彻落实中央和教育部的要求,探索创新长效机制,努力推动定点扶贫取得更大成效。

“北大挂钩帮扶弥渡既是一项政治任务,也是一种责任和使命。学校根据各院系特色和资源,启动了‘1+8’帮扶工作新模式。”来自北大的挂职干部、弥渡县副县长杨学祥介绍,“1”即学校在宏观层面统筹指导协调,全校一盘棋,以“全校动员、统筹资源、院系对口、智力帮扶”为原则,引导扶贫资源优化配置。北大成立了以党委书记、校长担任组长的定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强化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与深度融合,强化校级宏观安排和战略部署。“8”即北大建立了8个院系对应弥渡8个乡镇定点结对帮扶长效机制,“强化责任、重心下移、分工落实、全县覆盖”,从微观层面推进落实扶贫工作。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院、国家发展研究院主要侧重于调动、整合校友及社会资源,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工学院主要侧重于产业帮扶,国际关系学院、艺术学院主要侧重于文化帮扶,法学院主要侧重于法律援助等。杨学祥强调:“8个学院各有侧重,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北大的校、院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多次到弥渡“走亲戚”,今年更比往年频繁。比如,北大城市规划设计中心主任吕斌教授应邀指导城乡总体规划时,他马不停蹄考察、夜以继日工作,重新梳理了弥渡县性质定位并强调:“要打好世界名曲‘小河淌水’民歌故里和中国花灯‘艺术之都’两张名片,构造生态文明的山水田园式园林城市。”弥渡县县长张世伟认为,这是一个“有灵魂、有个性”的规划。

如今,北大先后选派高翔、史楠、杨学祥3名教师挂职弥渡县副县长,尤宇川、张晓东2名教师挂职村第一书记,赢得群众连连夸赞。记者在寅街镇勤劳村遇到张晓东时,这位在读博士时常有一个口头语“我们村”。村党总支书记陈泽称赞说:“他平易近人,真心、用心、细心办事,工作上进、很有成绩。”

扶智 凝心聚力提升素质

弥渡人真是好福气,家门口就有“北京大学弥渡讲坛”。北大原副校长张国有主讲《资源禀赋、互联网机制与农村经济活力》,经济学院原副院长王曙光主讲《中国的贫困与反贫困》,北大国际关系学院外交系主任叶自成主讲《乡村治理的政道、治道和官道》,国家发展研究院国家“千人计划”讲座教授张晓波主讲《如何发展农村特色经济》,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主讲《从经济角度谈教育》,艺术学院副教授向勇主讲《故事与故乡:区域资源开发与特色小镇发展》。目前已讲8期,听众达3000多人次。杨学祥高兴地说:“最近,又要再办两期。”

“进入北大校园,像有亲人一样。”寅街镇干部沈雁冰回忆,去年9月,他赴北大参加为期10天的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眼界开阔了,收获很大。”北大帮扶院系与弥渡县每个乡镇都有“热线”联系。此外,北大医学部接收弥渡县医院管理干部和卫生技术人员到北大附属医院进修,北大附中先后接收弥渡县一中、二中10余名教师来校跟班学习交流。目前已经为弥渡培训165名干部、12名教师、8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弥渡县医院儿科大楼里,看病、住院的儿童仿佛置身于幼儿园。“我县过去只有内儿科,在北大专家指导下才成立了儿科。”县医院医务科长彭陆介绍,该院去年10月设儿童门诊,今年7月设儿童住院部。如今每天平均门诊60多人、住院20多人,“儿童看病真是方便了。”彭陆说。

今年8月,北大协调联系在弥渡县城举办了为期14天的“TIP英语培训班”,有80名英语教师参加培训。“纯外教授课,全封闭环境,本土化留学。”弥城中学教师边云燕回忆,全天讲英语,连做梦也在讲英语,“自己突破了口语瓶颈,提升了英语思维能力,对教学帮助很大。”

连续3年,北大都安排研究生到弥渡支教,今年有4人在县级中学教书。弥渡一中315班学生王慧娇高兴地告诉记者:“从北大来的刘丛丛老师教语文,她表达能力很强,在课堂上启发我们要有发散性思维,大家都很喜欢听她的课。”

北大通过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提升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将“输血”变为“造血”。挂职干部史楠在8个乡镇巡讲健康科普知识共16场次,促成“H型高血压与脑卒中防控惠民工程”在弥渡落地;光华管理学院对口帮扶德苴乡,争取光伏提水工程项目解决当地缺水难题;艺术学院将密祉镇作为教学实践基地,正在筹备“小河淌水”音乐周,助力打造弥渡文化品牌;北大校友发起“心田耕耘”计划,帮助牛街乡发展古树茶。

扶志 春风化雨激发动力

“尊敬的孙教授,我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好好学习,孝敬父母,为弟弟做一个好榜样……”11月1日中午,苴力镇初级中学学生刘财红,面对同学宣读了自己的一封信。

原来,10月26日,北大经济学院院长孙祁祥赴苴力镇走访农村家庭,看到刘财红一家贫困的现状和满墙的奖状,孙院长非常感动:“将来你能考上高中和大学,我一定会帮助你,绝不让你因家庭贫困而失去读书的机会。”第二天,孙院长回北京前在宾馆又写下一封信,再次承诺资助心愿并赠送两本书:“我希望你学好本领、孝敬父母、回馈家乡、报效祖国。”

“北大经济学院帮我们做了很多事,今后还有许多合作项目。”苴力镇党委书记白枝云特别讲述了“扶志”故事:袁诚副教授两次带领学生赴苴力镇开展“财童计划”活动,自带行李与当地中小学生同吃同住,苴力镇的孩子与各省“高考状元”零距离接触,临别时依依不舍,在幼小的心田里也播下种子:“只要努力,就有希望。”

德苴乡的干部群众特别感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助理李琦副教授,2016年以来6次到德苴乡考察调研、对接资源、落实项目。今年6月,光华管理学院在德苴乡邑郎完全小学完成了第三所博雅图书室的捐赠,第四所博雅图书室的捐赠工作也在筹备中。7月19日,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带着学院40余名EMBA学生到德苴乡捐资112万元设立教育扶助专项资金,计划对德苴乡持续资助5年。首期已经捐款近20万元,资助了150名在高考、中考取得好成绩的家庭贫困学生。

牛街乡,弥渡县最偏远的乡镇之一,却拥有全县首个“梦想中心”。今年3月,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校友捐赠建成投资30万元的“梦想中心”,帮助乡村孩子“自信、从容、有尊严地成长”。牛街民族中学教师罗文武激动地说:“‘梦想中心’营造了孩子们想学、会学、乐学的探究天地,成为孩子们学会做梦、敢于造梦、勇于追梦的摇篮。”

“犹如春风化雨,北大教授为我树起了人生坐标。”牛街乡宣传委员周向东回忆道,周其仁教授两次到牛街乡的食宿都是自费,有一次乡政府专门在一个小饭店请教授吃饭,他却悄悄就把账结了。他捐款5万元给一个小山村修路,叮嘱不让宣传报道。他在民族中学作讲座,勉励学生不要做“家乡宝”,不要让大山阻断自己的视野,要做祖国有用人才。

在密祉镇八士村,村民谈起北大挂职干部、村委会第一书记尤宇川时充满尊敬。两年前,他筹资30多万元,与当地退休干部李正泰等人创办了全县第一个乡镇级“教育促进会”,对密祉镇考取大学的学生和先进教师进行奖励。“脱贫先立志,激励作用很大。”镇中心校教师李正国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有的学生领奖时表示,将来要将第一个月的工资捐给密祉教育促进会,一生中要积极回报社会。”

“未名湖畔”有亲人,“小河淌水”清悠悠。北大对口帮扶弥渡的故事还有很多,也正在谱写着新的篇章。(庄俊华)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