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航沈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装配车间,技术工人正在装配庞巴迪Q400飞机机身。
从“蛟龙”到“神舟”,在众多国家重器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沈阳制造”的身影。创新,正在让“沈阳制造”走向“沈阳创造”。下一步,沈阳创造如何更好地发力上攻?
“从2020年到2035年,中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这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目标。
贯彻落实这一精神,《沈阳市振兴实体经济若干政策措施》提出:沈阳要继续强化科技创新支持,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等方面下功夫、精耕细作。
“要紧紧抓住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贸区等重大机遇,全面深化改革创新,筑牢实体经济根基,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省委常委、沈阳市委书记易炼红指明了沈阳发展、振兴的必由之路。
浑南区
以振兴先锋姿态开创转型创新发展新局面
目光向南。依托浑南优势,市委、市政府规划在此建设“沈阳·中国智谷”。易炼红在浑南区调研时强调,浑南区具有十分独特的优势和非常巨大的潜力,高新技术产业集中,科技人才资源丰富,成长性、爆发力不可估量。
作为国家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浑南区高新技术产业支撑作用正持续增强,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主导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93%,2016年利润同比增长近40%。
浑南区委书记王一兵表示,未来5至10年,浑南将致力建成电子商务、民用航空、健康医疗和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机器人和信息技术4个千亿产业集群,成为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先导区、全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区、国家创新创业的示范区和沈阳现代化的新城区。
中德装备园
以“创新”之笔书写沈阳振兴新篇章
向西进发。在沈阳振兴的进程中,位于沈城西部的中德装备园新项目持续发力,正用“创新”的笔触,书写沈阳振兴发展的新篇章。光启研发基地近期签约;中车中钛完成选址;中瑞福宁机器人完成土地摘牌,正式启动开工建设;德国DHL公司与金杯集团达成初步一致,携手投资建设电动微卡生产项目;接触和推进美国PPG、德国CF等多家宝马供应商,有望于年底签约落地……
中德装备园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沈大自主创新示范区重要组成部分,中德园以海创千人(沈阳)工业技术研究院为牵动,成立智能制造研究所、轻量化汽车研究所、柔性电子研究所等,创新研发体系联盟建设。建立东方机器人谷、国际公馆、中德科技大厦、深圳及海外离岸创新中心等众创空间、孵化基地,总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
智慧城市建设
助推沈阳实体经济前行
创新之光,更闪耀在沈阳全域。智慧城市建设,在让数百万市民日渐体验到生活的便利同时,也为沈阳的实体经济打造、完善了一条大数据产业链。沈阳大数据运营公司,联合微软等30余家国内外专业数据加工公司在此期间创立,开展了数据清洗、分析和增值增益加工,推进政务数据与社会数据资源的融合,吸引更多企业来沈创新创业。目前,全市大数据企业已经超过80家,累计引进大数据高端人才700余人。
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大力推动下,沈阳已初步构建了沈鼓云、沈阳机床iSESOL工业云、格微工业云、无距无人机大数据平台等10个工业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将为沈阳发展新业态提供巨大空间。智慧城市建设以大数据应用引领两化深度融合,把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作为智能升级、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的主攻方向。
沈阳日报、沈报融媒记者 黄超 傅淞岩 刘东庚/采写张文魁/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