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报道:苗族服饰制作手工艺曾濒临失传 云南“五彩霓裳”在传承中发展

   2017-11-08 人民网2820
核心提示:原标题:苗族服饰制作手工艺曾濒临失传 云南“五彩霓裳”在传承中发展秋日午后,30岁的苗族妇女杨学菊正忙着在院子里撕麻皮、纺
原标题:苗族服饰制作手工艺曾濒临失传 云南“五彩霓裳”在传承中发展

秋日午后,30岁的苗族妇女杨学菊正忙着在院子里撕麻皮、纺麻线,为制作苗族服饰精心准备着。“一定要拥有一套美丽的盛装。”她说。

杨学菊是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耈街彝族苗族乡土皮太村村民。她所说的苗族盛装由包头、上衣、披肩等大小18件套组成,被形象地称为“十八一朵花”,也因其色彩斑斓得名“五彩霓裳”。

尽管从小就开始学习制作苗族服饰,如今杨学菊依然需要在婆婆的指导下才能完成所有工序。“过去有段时间由于缺乏制作的麻原料,苗族服饰制作手工艺濒临失传。”她一边纺织一边说。

土皮太村党总支书记段开荣介绍道,随着2006年昌宁苗族服饰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昌宁县积极争取麻原料种植项目。2014年起,耈街乡每年种植100亩麻原料,分布于土皮太村和打平村的7个苗族聚居村民小组,每亩补助种植户500元。

“近年来,县乡还通过建设传习所、开展培训等措施保护传承苗族服饰。”耈街乡党委委员、宣传委员王苏强介绍,“十二五”以来,昌宁苗族服饰共获中央专项保护资金115万元、各级各类资金350余万元。(林碧锋)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相关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说点什么吧
更多>同类资讯
  • 1558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帮助中心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全息元宇宙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