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天津11月13日电 盛世盛会之秋,亦是文化金秋。11月11日,2017年度文化中国讲坛·秋季讲座“中西之间——多维视角下的中外文化交流”在北京举办,这也是该主题在本年度春季讲座之后的秋季篇章,从华枝春满,到春华秋实,中西之间文化交流的步伐从未间断。
本届讲坛由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青年报、北京横山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横山精舍、稽山书院协办。著名古典诗词专家叶嘉莹先生、中国英国史研究会会长钱乘旦教授、万科董事会名誉主席王石、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沈卫荣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索罗宁教授做主题讲座,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及多位艺术家惠临。
《心经》空灵致远,《太极琴侠》澄阔激越,《战马奔腾》奏响时代强音,三首开场曲目以音乐为体,共同诠释多元文化与艺术之美。著名主持人冀欣主持本届讲坛,如她所讲,在当下全球化的强大语境下,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愈加重要,中华民族真正的伟大和不朽离不开文化的强盛。
教育部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南开大学南开讲席教授、天津市文联主席、横山书院院长陈洪教授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辞。他认为文化中国讲坛历经多年发展,正是不忘初心方迎来如今的累累硕果,此刻,需要回顾也需要前瞻,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下中华文化的重要内涵,文化中国讲坛将为积极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贡献力量,如本届主题下对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深入探讨。另外,陈洪教授也强调,“包容”与“开放”是中华文化的两大重要特征,我们应当珍视优秀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才能开拓更加阔远的未来。
陈洪教授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姜昆代表历届主讲人讲话。姜昆借用网络用语趣谈“双十一”,将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进行了诙谐结合,并强调在当今世界背景下,一定要加深对文化的理解,充分认识到不断学习的重要性、文化熏陶的重要性。“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对于中华民族而言,只有高度文化自信才能迎来伟大复兴。
姜昆
中国教育电视台副台长陈宏从中国历史人文类纪录片在西方主流平台所收获赞誉讲起,展示在异域语境中,中华文明所凸显的自身独特与伟大之处;中国青年报党组书记、社长张坤在讲话中则表示十九大报告对青年寄予殷切希望,强国一代中国梦,素质强、文明强、文化强对于青年尤为重要。
陈宏
张坤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中国英国史研究会会长、英国考文垂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钱乘旦教授展开主题讲座《文明的多样性与人类共同的未来》。他提出“文明自诞生起便具有多样性”,并从希腊、罗马城邦谈起,层层推进,以至文化复兴和现代化之后各国、各地区文化和政治发展的差异。钱教授倡导文明的共存与共荣,认为文明的多样性和相互承认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在现代化大背景下依靠自己古老文明的优势重新回归,新轴心时代即将到来。
钱乘旦教授
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奏响《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与《查尔达什舞曲》,两首曲目相映成趣,音乐之声响彻中西之间。作为国际乐坛最杰出的中国小提琴家之一,也是第一位夺得意大利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赛金奖的东方人,吕思清以其精湛琴技,为大会平添古典音乐之美。如吕思清所言,他以中国文化为傲,以传达中国文化为则,愿将中华民族的美好情感和祝愿传递给世界。
吕思清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索罗宁教授带来《中亚文化交流及西夏文化》主题讲座。“西夏文并非完全消亡,如现在地名额济纳就是西夏文黑水河的音译。”索罗宁教授主要从西夏发现历史、元昊称帝及西夏人形象、西夏文字起源及其民族精神等几大方面将西夏文化的渊源流变及特征娓娓道来,带领听众一同探讨西夏人如何了解自己的政权与文字,并通过丰富翔实的珍贵历史资料图片,生动呈现了西夏与汉文化交流的盛况。
索罗宁教授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沈卫荣教授主讲《寻找香格里拉——中西视野中的西藏和藏传佛教》。从香格里拉的诞生到西方文明的博物馆,从“东方主义”到“西藏问题”,从新时代运动到逃出香格里拉,沈卫荣教授梳理出了一条清晰的“寻找”脉络,他倡导要吸收、借助全世界的智慧、特别是西方处理现代化和保护传统文化这对矛盾的经验来建设一个神话般美丽、真实的西藏。
沈卫荣教授
万科董事会名誉主席、亚洲赛艇联合会主席王石展开《三座山峰——登山、环保和健康运动的人生感悟和历程》主题分享,讲述了自己的探险、环保、求学等历程,以及从中汲取的深厚感悟。52岁登顶珠峰成为中国人年龄最大的登顶者,让他从个人英雄主义情怀过渡为坚定的环保主义者;再到2011年至哈佛攀登知识高峰,展示着一位中国企业家的国际视野与人文沉思。最后王石将四件成长法宝与大家分享——坚定的愿景,适度的运动,健康的饮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王石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彭坤主持了本届论坛的“迦陵妙音”版块,本版块旨在向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南开大学终身教授、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叶嘉莹先生致敬。
首先,诗朗诵《祖国行》,铿锵顿挫、漫涵情思。此诗为叶先生1974年第一次返国探亲时所作,“卅年离家几万里, 思乡情在无时已, 一朝天外赋归来, 眼流涕泪心狂喜。”先生对祖国的眷恋与思念是如此深挚感人。
其后,国家一级演员、海政歌舞团青年歌唱家吕薇,演唱了由叶嘉莹先生作词、孙丽云教授作曲的《水云谣》。“云淡淡,水悠悠,两难留。”词境淡雅绵远,旋律清新高致,令人沉醉。
最为让听众们感动的是,九十五岁的叶嘉莹先生延续了自己一贯坚持的站立授课方式,主讲《<迦陵诗词稿>中非言志的隐意识之作》。迦陵妙音,清音颂世,她说到,年轻时在漂泊中时常做梦,并常梦中得句,比如:“换朱成碧馀芳尽,变海为田夙愿休。”叶先生还说,潜意识中得来的诗句醒来是续不上的,人的潜意识非常奇妙。关于“迦陵”之由来,她则笑称,这一笔名是在老师的讲台前,情急之下窃用了清代诗人陈为松的笔名。言谈之时,是鸿儒大家的学识懿范,挥洒之间,皆是对诗词的玉壶冰心,如诗如画的叶先生,永远是文化中国讲坛上最美的风景。
叶嘉莹先生
横山书院发起人之一、北京大学南亚学系湛如教授对讲坛做简要总结发言,他向长久以来支持文化中国讲坛和横山文教事业发展的师长与领导表示诚挚的敬意,并对协办单位及莅临现场的所有人表示感谢。
湛如教授
出席本届讲坛及雅集的与会贵宾还有:卫生部原部长高强,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文联原党组书记胡振民,国家宗教局副局长蒋坚永,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军委办公厅原副主任曹育民,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副馆长向荣高,中国书法家协会原驻会副会长、党组书记张飙,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专委会局长赵丽,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宁琦教授,中共北京市委政法委原副书记刘大为,中国佛教协会秘书长刘威,以及来自教育部、文化部等驻京有关中央部委领导,横山书院历届学员也参加了本次活动。
文化中国讲坛发起于2013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九届。讲坛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秉持传统,契合当代,以高端论坛、文化讲座、主题雅集等方式,拓宽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传播中华文化之菁华。叶嘉莹先生、汤一介先生、陈鼓应先生、楼宇烈先生、刘梦溪先生、范曾先生、林毅夫先生、莫言先生、汪晖先生等海内外知名学者都曾踏上讲坛,参与人数数千人,影响深远。
从“春风化雨”到“丝路花雨”,从“梵天汉月”到“中西之间”,文化中国讲坛秉传统文化之质,扬中国文化之帜。于此,诸子百家灿若繁星,华夏文明渊源相传;于此,中西之间智慧激荡,多维视角共瞻世界未来,也由此,中外文化交流的灼灼春华与累累秋实,欣欣向荣,无远弗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