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活水”解渴 “外脑平台”助力
通过信贷绿色通道,仅仅15天,贵州银行3个亿的信贷资金就划到瓮福集团的账上,有力地支持企业“千企改造”项目建设。
“千企改造”中,企业普遍遇到资金难题和技术瓶颈。怎样搬掉企业转型升级路上的这两大“拦路虎”,省经信委、财政厅、科技厅、金融机构、研发平台和企业多方共同发力,让企业“改有资金、改有技术”,点燃了企业转型升级的新热情。
省经信委会同省科技厅、省金融办等部门,举办“千企改造”政研银企对接会,共组织130家企业、27家金融机构、11家研发平台现场对接融资贷款业务和技术改造业务。截至目前,金融机构已落实放款资金126.7亿元,占总签约资金的61.4%,支持有关企业“千企改造”项目顺利实施。
2016年以来,省科技厅立项支持工业企业建设13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支持287户工业企业开展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
目前,全省已建成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02户、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4户、省级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33户,年均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达1500余项,一批产业前沿技术、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实现突破。
“唤醒”资源,推动成果转化
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加大资金支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千企改造”工程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激发了企业创新活力。
通过资金支持,厚植企业创新潜力。近年来,省科技厅对科技型企业成长梯队投放的“后补助资金”已达3亿多元,对首次认定的424家高新技术企业给予资金补助累计11030万元。
为打破科技与产业两张皮、“唤醒”沉睡的科技资源,使创新成果更快转化为生产力,省科技厅向企业发放科技创新劵,用于向科技创新服务单位购买科技创新服务和技术成果。
这一措施已产生化学反应:目前有555家企业获得券额9555.5万元,引导企业投入研发资金近4亿元,直接帮助企业实现新增销售收入近4亿元、利税近8000万元。
除了资金上的支持,我省积极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抵扣政策和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税收优惠政策。作为研发项目鉴定单位,省科技厅今年已鉴定315个项目共投入研发经费7.87亿元,预计为企业减免所得税0.98亿元。
金融“活水”,破解融资难题
“‘千企改造’是贵州工业经济发展必然选择,是我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一项重大战略举措。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工行贵州省分行公司金融业务部总经理袁珍凡道出了金融机构的心声。
思想决定行动。工行贵州省分行主动与省经信委等部门对接,以解决“融资难、融资贵”为抓手,为转型升级企业注入金融活水。2016年至今,累计为工业企业提供400多亿元融资。
下浮贷款利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截至2017年8月底,工行贵州省分行制造业下浮利率贷款占比较2016年底提高8.66个百分点。
创新融资渠道,为企业融入额度更大、成本相对较低的资金。通过工行贵州省分行承销发行的2016年1年期短期融资券,保利久联集团融资利率仅为3.05%,比一年期基准利率还低1.3个百分点。
如何让企业“拿得到、用得起”,贵州本土新兴银行——贵州银行也打出“组合拳”:引进省外资金,增加银行资金规模,让企业“拿得到”;降低贷款利率、调整贷款期限,让企业“用得起”。
2015年以来,该行累计为企业贷款降低利息193笔,涉及贷款金额301亿元,利率平均下调1.93个百分点,为企业节约资金成本7.94亿元;通过票据业务,每年为企业每亿元融资节约融资成本295万元。
借助“外脑”,加快转型升级
企业的技术攻关,除了自主研发外,还需要借助“外脑”——科研平台的力量。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就是一家提供技术“外脑”的单位。公司拥有的核心技术——铝电解连续生产体系,由铝电解不停电开停槽开关和铝电解不停电开停槽带电焊接装置两部分组成。该公司研究员曹斌博士向记者介绍,通过技术装备的输出,成功助力遵义铝业公司升级改造和中铝贵州分公司“退城进园”项目顺利实施。
中车贵阳车辆有限公司与贵州大学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与制造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共同实施建设“关键构件抗疲劳制造技术与质量可靠性协同创新平台”,共同攻克“高速重载列车及车辆用弹簧及弹制品”生产技术。
记者从省经信委了解到,目前助力我省企业技术攻关、转型升级的“外脑”已有215家科研院所和高校。
另外,省科技厅还搭建了省科技资源服务平台,已有449家服务机构、11200家企业入驻,构建起上百类的科技服务产品体系。
“千企改造”中,企业技术改造持续时间长,技改资金投入需求较大,融资难、融资贵仍是制约企业转型升级最大的问题。另外,部分企业存在科技研发能力弱、高端人才缺乏等突出问题,难以为企业技改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对此,“千企改造”工程将联合经信、科技、财政、环保、国土等联席会议制度成员,建立“一个重点企业、一名领导对位服务、一个专班工作团队”的工作机制,加强项目跟踪服务,帮助解决企业改造中的难题。同时,组织召开政研银企对接,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此外,对企业转型升级关键技术难题进行梳理,由科技、经信、高校以及科研机构组成工作组,针对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实施联合攻关。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进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建设工作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工作,继续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抵扣、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在前沿技术、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科技创新在哪里兴起,发展动力就在哪里迸发——“千企改造”之手,正凝聚政、研、银、企各方力量,加快我省实体经济发展,加大对企业技术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力度,为企业技术改造再使把力,为产业转型升级再加把劲。(干江东 黄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