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家 » 外媒 » 正文

全球报道:易锐民!由捧上天到极反感 我是一大陆网民,四川南充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1-21  来源:联合早报
核心提示:早点易锐民yikyms@gmail.com港澳突搜“我是一大陆网民,四川南充人。看了你在新加坡联合早报的那篇文章。我个人想说几句。”“我

早点

港澳突搜

“我是一大陆网民,四川南充人。看了你在新加坡联合早报的那篇文章。我个人想说几句。”

“我84年出生的,从小是看香港电影,听粤语歌曲长大的。一直都对香港很向往和有特别的感情,但近年来的一系列事情,反而让我越来越反感香港了。我没去过香港,也不会想去香港。

“看了你那篇文章觉得很好笑,香港对于中国很重要吗?我们大陆人为什么要去你们香港?为什么要去招安你们那些青年?其实我特么希望你们要闹港独就独吧,我们大陆直接断绝和香港所有的联系,断绝一切来往。看看谁先受不了?”

以上是笔者文章“‘招安’港青有N种方法”发表后,一名大陆读者来信的部分内容。其实,自2004年在《联合早报》撰写专栏以来,一直都会接到读者来信,他们对笔者的评价也像这位读者对香港那样,由最初的“有感情”,渐渐变为反感。

这位读者的措辞算温和的了,近年不少人提出意见时言辞恶毒,尤其2014年“占中”期间,一些读者甚至语带恐吓。

笔者为此深感无奈。首先,历年来的文章由始至终表明“反对港独”的立场;为了向读者呈现香港的多元与复杂,文章也尽量从多角度剖析相关的问题,当然会提出正反两种意见,无奈还是会被批评者认为是一面倒同情“港独”。

无可否认,香港近年的确做了不少令大陆伤感的事,包括驱蝗行动、“占中”、嘘国歌等,但每个课题都有复杂的背景,笔者希望将来龙去脉客观地呈现出来。然而,带着情绪阅读的大陆读者,早有主观定见。

回想20年前香港回归初期,大陆曾有一股“香港热”,许多人想尽量了解香港。所以,当时在港媒工作的笔者常被陆媒约稿,由最初介绍一般的风土人情,到后来愈来愈深入,微观至某名人、某名企、某事件,大陆读者都有兴趣。

2003年“七一”50万港人上街示威反“国安法”(23条)是陆港关系的分水岭,大陆媒体之后宁愿派人到香港直接了解,直接搞清楚到底发生什么事。不过,当时大陆官媒对香港还算客气。

直至2012年香港发生“反国教事件”,之后港独思潮在大学生群体里出现,再到2014年的“占中”,官媒对香港愈来愈不客气了,基本上就是直接跟香港的闹事者对骂,大家的用辞都极之刻薄。

笔者发现,经大陆官媒“痛批香港”之后,愈来愈多大陆人也开始厌恶香港,许多人的态度就像那位读者所说的一样,“不会去香港”。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陈端洪上周在香港出席一场《基本法》研讨会时指出,“国安法”耗时20年仍无法在香港完成本地立法,一般认为原因是反共反中势力的抗拒、外国干预、以及官方策略性失误等。

但他认为,这不能充分解释为何港人对“23条”谈虎色变。他认为,根本原因在于香港社会的普遍心态是“不健康、实用主义的个人主义”,这种个人主义与国家安全观存在矛盾与对立。

笔者赞成这个看法。不过,实用主义和个人主义,其实并非港人独有的特征。

正当许多大陆北方人声称因反感“港独”而不去香港之际,近年也有愈来愈多广州、深圳人到香港活动。除了购物,他们还参加港人喜爱的爬山、露营、泳池游泳等活动、甚至利用香港的医疗制度打疫苗、买保险等。于是,大陆访港旅客数字又创新高了。

原标题:由捧上天到极反感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