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河北 » 正文

全球报道:三年来河北累计形成地下水压采能力38.7亿立方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1-23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  全省浅层、深层地下水位均开始回升。近日,来自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的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全省浅层地下水位比治理前上升0.58米,深层地下水位上升0.7米。  河北是典型的资源型缺水省份。上世纪8
原标题:全国最大漏斗区水位何以回升

全省浅层、深层地下水位均开始回升。近日,来自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的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全省浅层地下水位比治理前上升0.58米,深层地下水位上升0.7米。

河北是典型的资源型缺水省份。上世纪80年代以来,河北省年均超采地下水50多亿立方米,形成了全国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2014年,国家决定在河北省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试点开展以来,河北省坚持“节、引、蓄、调、管”多措并举,确保治理目标如期实现。三年来,累计形成地下水压采能力38.7亿立方米。

对于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工作,日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作为第三方进行了评估。评估结论为:河北省的试点工作方向正确、方案合理、措施有效、推进有力,取得了明显成效,并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综合治理模式,实现了试点的预期目标。

定水价,确水权

利用市场机制促进节约用水

“‘一提一补’的价格机制,大大调动了我们节水的积极性。”近日,衡水市桃城区东庄村村民王泽明对笔者说。

王泽明给我们算了算他家的节水账:家里有30多亩地,以前浇水每亩地要用水230立方米左右,费用是五六十元。改革后,为了节水,他把大畦改成了小畦。每亩地只用水170立方米左右,算上节水调节基金给的补贴,费用只有三十多元。

王泽明所说的“改革”,指的是近年来桃城区在全国率先推出的“一提一补”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一提一补”中的“一提”,就是用水浇地以电计量水价,用电每千瓦时提高0.3元;“一补”,就是财政部门按用电量每千瓦时补贴0.141元。然后,将提高的每千瓦时0.3元和政府补贴的每千瓦时0.141元纳入到节水调节基金。最后,将节水调节基金按承包地面积平均补贴给农民。

这样,如果农户用水高于全村的平均值,返还的节水调节基金则低于自己的分摊费用;反之,返还的基金则会高于自己分摊的费用。这样,就形成了 “谁节水,谁受益”的利益分配新格局。

村民反映,“一提一补”这个方法很接地气。现在村里人浇地,都要先算算节水账。

如今,“一提一补”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模式,正在全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地区推广。

“针对水资源的稀缺性,要采取市场手段进行调节,多用多掏钱,少用少掏钱,不用不掏钱,甚至少用要奖励。”省财政厅农业处处长贺志说。

为此,2014年试点伊始,河北省就在试点地区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符合市场导向的水价形成机制,促进农业节约用水。

试点过程中,河北省在115个试点县(市、区)全面推行“超用加价”“一提一补”“终端水价”等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模式,实现了试点项目区全覆盖。

用水有了价格调节机制,确立水权便成了必要之举。

省水利厅水资源处处长彭峻岭介绍,按照政府主导、公平公开、可以持续等原则,河北省出台了《水权确权登记办法》,水权分配实行“按地配水、分水到户、水随地走”。试点区115个县(市、区)的1033万户农民取得了水权证,实现了超采区农户水权分配全覆盖。

少取水,严管水

关停机井,设定“红线”,从严管控地下水开采使用

近日,笔者在沧州市某货场的一间井房里看到,井口已被封得严严实实。

沧州市节水办负责人介绍,这原来是一口自备井,已被关停封存。不过,井下依然装有监控设备,定时上传地下水位变化数据。

早在2005年,沧州市就开始关停市区的自备井,目前已关停全市287眼井中的273眼,每年减少深层地下水开采近2000万立方米。

缺水就打井——这曾经是河北省解决用水问题的主要方法。不过,严重超采地下水带来了地面沉降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试点以来,河北省建立城市机井管理档案,逐井明确位置、产权、取水量等基本信息。制定超采区关停井技术规范,建立封存备用井管理制度,明确启用条件和审批程序。三年来,全省共关停机井7000多眼,最大限度地少取用宝贵的地下水。

少取水,离不开严管水。

近日,笔者在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的大屏幕上看到,该局新建的水资源管理信息平台上显示着全省数千个地下水位监测点。这些监测点定时上传数据,实时监控着全省地下水的开采量和水位变化。

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三年来,河北省新增地下水位监测站1690处,新建非农取水监测站点5658处、农业取水监测站点6.37万个,实现了地下水水位、开采量的动态实时监测。

在有效监控之下,河北省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设定用水总量“红线”,对各地合理分解水量指标,实行超用限批,严管开采取用。

重节流,广开源

节约当地水,引调外来水,大力优化水源利用

“又是一个丰收年。”近日,望着场内收来的玉米,宁晋县农业局原种场场长郭献彬高兴地说。

让郭献彬更高兴的是,今年原种场的玉米虽然增产了,但农业用水却减少了。这表明他们推广节水技术的努力没有白费。

为有效节水,今年该原种场采用了目前全省先进的玉米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将化肥直接注入到混合罐,与灌溉水混合,然后通过滴灌管输送到玉米根部。

郭献彬说,该技术节水效果非常明显,每亩地浇一次水可节水30多立方米。

像宁晋县农业局原种场一样,河北省在试点过程中坚持节水优先,抓好高效节水工程建设,推广喷灌、膜下滴灌等节水节肥灌溉技术。全省三年累计推广节水工程面积达94.6万亩,节水1.17亿立方米。

除了工程节水,河北省还综合施策,千方百计节约水资源。

调整结构节水。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在深层水超采区,实行一季休耕、一季雨养,三年共调整种植结构面积380万亩。

实施农艺节水。推广冬小麦春灌节水稳产配套技术,实现小麦节水稳产。全省3年累计推广节水抗旱品种1700万亩,节水8.5亿立方米。

“压减地下水开采,一方面要大力节约使用水资源,另一方面,河北省还存在供需缺口,还需要用外来水补上。”贺志说。

三年来,河北省充分利用黄河、汉江、卫河等可用地表水水源,通过改造提升位山引黄、引黄入邯和卫河引水工程,优化配置沿线河湖生态和农业用水,新增外调灌溉水量;通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置换,新增地表水灌溉水量,实现地表水置换地下水灌溉面积348.9万亩。

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是一项巨大工程,也是一个长期过程。按照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规划,到2020年,全省将实现地下水基本采补平衡;到2030年,实现采补平衡。(记者刘清波 通讯员马磊 马源禾)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