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0月30日,由省农业厅、省财政厅等9厅局共同确定并在全省9个州(市)19个石漠化重点县(市、区)开展的2017年耕地休耕制度试点工作初显成效:超额完成20万亩休耕工作目标任务,休耕区域覆盖9个州市19个县、78个乡、197个村。
2017年农业部扩大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面积,中央财政安排我省休耕制度试点补助资金1亿元开展试点任务20万亩。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耕地休耕制度试点工作,进行了专门研究部署。省农业厅、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等9厅(委、局)研究制定了实施方案、监测方案、考核办法等,组织工作组深入试点县开展技术指导、督导检查工作,推进了全省耕地休耕制度试点工作落实。
在该项目推进过程中,我省试点区域种地养地结合,实现了化肥农药零增长。石林县石林街道办小密枝村,2016年休耕地1152.08亩,种植绿肥光叶紫花苕,亩产鲜草1508.25公斤,全部鲜草翻压入土。与传统种植玉米相比,休耕地块耕地利用强度为绿肥95天,玉米150天,减少55天。砚山县平远镇木瓜铺、蒲草村,2016年休耕地2000亩,种植绿肥光叶紫花苕2000亩,亩产鲜草800.42公斤,全部鲜草翻压还田。与传统种植玉米相比,休耕地块亩均减少化肥、农药、农膜等投入品58公斤,亩减少成本投入160元。
目前,休耕带来的利好还在不断显现。砚山县平远、盘龙、蚌峨3个乡镇3个片区2830亩休耕区域,其中:平远片区种植鸭茅草2000亩,亩产量2.6吨,按每吨250元的价格,实现亩产值650元。实现促进结构调整,种植养殖协调发展带动农户脱贫致富;宣威市倘塘镇旧堡村由李德金承担的1050亩休耕任务,其中448亩为畜牧饲草协作型,通过种植饲草满足养殖所需饲料原料,把生猪养殖和种植畜牧饲草有机结合,带动了1000头生猪养殖,实现养殖粪便还田。实现促进项目整合,提升地力;宣威市宝山镇依托生产火腿酱等调味品和酱菜,充分利用实施休耕试点项目的契机,积极发展优质大豆原料,引进优质黑大豆种植,产量与普通大豆品种接近,亩产162公斤,单价每公斤较普通大豆高1.5元,亩增收242元。广南县董堡乡积极在休耕地块组织群众种植当地“小粒黄豆”品种,与云南省质检部门合作,增创品牌,组成合作社积极营销,力争扩大“小粒黄豆”产品影响力,达到解决制约瓶颈,促进产业发展的良好效果。(记者 王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