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将如何提升旅游业发展?近日,市政府召开全市旅游工作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当前旅游重点工作,我市将通过旅游场所免费WIFI全覆盖、丰富景区文化内涵、优化旅游环境等一系列举措,助推旅游业提档升级。
旅游产业
蕴含巨大发展动能
11月18日傍晚,南京人刘文斌走出江北机场,他拎着行李箱坐上轻轨3号线。随着轻轨启动,鳞次栉比的楼房掠窗而过,山水城灯交相辉映……重庆独特的城市气质,让他感叹相机内存不足。
几年前,一段大理旅行,让刘文斌放慢人生脚步、关停在苏州经营多年的工厂,去洱海边开了一家客栈。由于近年来重庆的旅游人气持续升温,此次来渝,他想在重庆寻找商机再开一家客栈。
和刘文斌有一致看法的并非少数。据途家大数据,重庆目前在该平台上线的民宿房源达2万余套,并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今年1—10月同比增速接近300%。
去年,我市人均GDP达到57902元人民币,人均出游超过5次(全国人均出游达到3.4次),已进入休闲经济时代,旅游产业蕴含着巨大的发展动能。
问题导向
补齐“短板”谋发展
“打造重庆旅游升级版,首先要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谋发展。”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称。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全市接待游客4.75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93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1%和25.2%,发展势头喜人。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WTTC)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重庆旅游收入年增长率约达14%,位列世界十大发展最快的旅游城市榜首。
重庆旅游经济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同时也存在“短板”。
首先,从产业发展规模上看,去年北京旅游总收入5021亿元,上海为3820亿元,重庆为2645亿元,差距明显;其次,从旅游投入上看,去年我市旅游投资1581亿元,与毗邻的云南、贵州相比也存在差距;最后,从游客结构上看,去年我市本地游客数占总游客数57.86%,入境游客316万人次,与其他三个直辖市差距不小。
另外,在旅游产品打造、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上,重庆也有所欠缺。
发挥优势,补齐“短板”,才能抓住发展的机遇。11月14日,我市集中签约了43个重大旅游招商项目,总投资达1704亿元,涉及旅游特色小镇项目、市级旅游度假区项目、旅游景区项目、乡村旅游项目四大类。这些签约项目除增加全市旅游投入总量,也将推动全市旅游业规模、旅游产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上一个新的台阶。
全域旅游
重在“全”上做文章
“打造重庆旅游升级版,坚持全域旅游发展方向是关键。”重庆师范大学重庆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罗兹柏说。全域旅游,是新阶段旅游发展战略的再定位,是社会需求变化引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结果。
发展全域旅游,要推动全要素融合、全产业互动、全社会共享,着力构建全景、全业、全时、全民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实现旅游发展的裂变增长。
在集中签约的43个重大旅游招商项目中,多个项目都紧盯着这一方向。如万盛经开区的全域旅游投资合作项目,将 构建“吃、住、行、游、购、娱”完整的旅游产业链生态圈。近年来,万盛通过构建“一城两带两区五镇”空间格局,设立旅游警察、旅游工商、旅游巡回法庭等机构,齐抓共管全域旅游发展,最终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今年国庆长假,万盛黑山谷景区接待游客13.78万人次,同比增长44.03%,全域旅游效应初显。
江津四面山旅游度假区的文旅、运动休闲、康养3个子项目,分别围绕四面山文化特色、运动特色、康养特色,打造文化主题公园、开发文化旅游产品等,也是对发展全域旅游的具体实践。
融合发展
建世界旅游名城
“打造重庆旅游升级版,还要深度挖掘旅游增值服务价值,带动相关产业加快发展,推动旅游供给品质化、旅游产品丰富化、旅游参与全民化、旅游效应最大化,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深度推进旅游融合发展,文化是旅游的精髓,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着力提升旅游景区文化内涵,推进影视、演艺、文创、非遗、游乐、动漫、游戏等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促进旅游和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促进旅游和工业、商贸业融合发展,促进旅游和农业、林业、水利融合发展,促进旅游和科技、教育、卫生、体育融合发展等。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签约的43个重大旅游招商项目中,渝北“巴渝乡愁”农旅项目、綦江嘉禾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潼南运河旅游特色小镇项目、璧山御湖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项目等,都是旅游融合发展的范例。
重庆打造旅游业升级版,要通过丰富旅游产品供给,为游客提供更多元、更有特色的旅游体验,借助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在全域旅游中的应用,助推我市旅游业发展成为综合性战略支柱产业,进而使我市加快建成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和世界旅游名城。(本报记者 韩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