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韵江苏,太湖是最具风情的“明珠”。
10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水污染危机,让“明珠”黯然失色。
10年后,2017年11月28日,省太湖办在无锡向全国媒体通报:经过10年治理,太湖水质总体上已好于1997年以前的水平,并保持了稳中向好态势。难得的是,这些变化是在苏锡常人口较2007年增长7.5%、GDP较2007年增长143%的情况下实现的,可以说,太湖地区探索走出了一条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湖泊治理的新路。
一草一木,见证太湖十年之变
进入宜兴莲花荡农场,只见眼前河清地净,500亩有机水稻田刚刚完成收割。莲花荡农场位于宜兴丁蜀镇东南部,是太湖15条主要入湖河道之一乌溪港的主要上游。农场三面环水,南面莲花荡、东面虞墅荡两支水流在农场交汇后汇入乌溪港,最终流入太湖。几年前,因畜禽养殖、围网养殖等造成的污染,农场完全是另一幅模样。近5年,农场先后实施了多轮环境综合整治,成为国家农业部的尾水处理与循环利用工程示范点,目前已实现1000亩核心区面源污染零排放。
距农场不远的宜兴丁蜀镇农业物联网小镇,是一座绿色与创新相融相生的湖畔小镇。近年来,植根农业之基,丁蜀镇积极推进农业物联网建设,将主要的林地、湿地、河道、大田“一网打尽”,全部实现了实时监控运行。2016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6.7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469元,农业综合发展情况位于宜兴前列。而这一创新产业的“加”法,也同时为污染排放做了“减”法。
水清岸绿,帆影点点,顾家渎河又美回来了!位于无锡滨湖区马山街道西村社区的顾家渎河,是西村主要泄洪河道之一,往南一公里就到了太湖。曾经多年,这条河的河道两边环境脏乱,一到雨季就会引发内涝灾害,严重影响村容村貌,给周边村民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几年前,西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兼居委会主任钮建春受命成为这条河的“河长”,他积极与上级河长沟通,争取资金和项目,对顾家渎河进行了综合整治。在河长的宣传带动下,周边村民也自发约束自己行为,如今顾家渎河的面貌已经焕然一新。
“两个确保”,今年尤为不易
省太湖办副主任钱江介绍,2007年以来,我省认真贯彻中央领导“让太湖重现碧波美景”的殷殷嘱托,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给太湖增添更多美丽色彩”的重要指示,全面落实国家总体方案和省实施方案,坚持铁腕治污、科学治太,统筹推进应急防控与长效治理,流域水质持续改善、生态持续好转,顺利完成了国家总体方案阶段性任务,连续十年实现了国务院提出的“确保饮用水安全、确保不发生大面积湖泛”的治太目标。
监测表明,目前太湖水质由2007年的Ⅴ类改善为Ⅳ类,富营养化程度从中度改善为轻度。今年1-10月份,湖体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较2007年改善5.4,考核指标高锰酸盐、氨氮、总磷、总氮分别改善了13.3%、84.6%、23.8%、38.4%,全部提升1-2个等级,除总磷外,其它3个指标均已达到国家总体方案2020年目标。15条主要入湖河流连续5年消除Ⅴ类和劣Ⅴ类,流域重点断面水质达标率逐年提升。
不过,钱江坦言,今年能够实现“两个确保”来之不易。因为今年太湖出现了蓝藻发生强度较大和湖体总磷阶段性升高两个特殊情况,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在太湖氮磷营养盐充足的“藻型生境”条件下,今年以来太湖平均气温为近10年最高,直接诱发蓝藻大面积聚集;另一方面是去年受洪水影响,入湖总磷同比增加两成,今年蓝藻暴发又促使底泥中的磷更多释放,当蓝藻衰退时,藻类富集的磷不断进入水体,造成湖体总磷阶段性升高。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太湖应急防控工作。太湖进入应急防控期后,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作出批示或赴现场视察指导。各地和省有关部门积极响应、迅速行动、密切配合,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瓶颈凸显,“系统思维”亟待强化
连续十年治理,使得年际间的水质改善幅度收窄,边际效益显现,治太已进入瓶颈期: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将是个长期过程。目前,太湖流域的产业结构依然偏重,排污总量还是远大于环境容量,太湖承受的水环境压力远远超过国内其它湖泊。二是太湖的自身特点决定了蓝藻在短期内无法消除。太湖属于大型浅水湖泊,换水周期约为300天,利于蓝藻生长和聚集。
近期,省委书记娄勤俭在省水利厅报送的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信息上作出批示:“太湖、洪泽湖治理要有系统性;要清淤疏浚,聚泥成岛,向空间要容积;要严禁污水直排,对处理达标的水要经湿地生态过滤后才能入湖;要连通水系,让水活起来,有序流动;要强化监控,充分利用信息化,夯实河长责任,确保入出湖的水质向优。”
省水利厅厅长陈杰表示,娄书记的批示虽然针对的是湖泊治理,但指明了江苏系统治水的“五要”关键措施:“第一个要”是统筹解决江苏水问题的根本途径,“第二个要”是针对水环境治理,“第三个要”是针对水污染防治,“第四个要”是针对水生态修复,“第五个要”是强调保障措施。“我们要牢固树立、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践行16字治水方针,更加注重水问题系统治理,充分依托河长制组织体系,全面加快水利绿色转型发展,努力打造人水和谐的良好生态。”
钱江认为,治太坚持系统思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外源与内源共治。既要减少入湖污染总量,同时通过对湖体的清淤疏浚,增加湖体的环境容量;二是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并举。既要加强工业、生活污染源治理,同时要加强太湖周边以及主要入湖河道以及湿地的生态修复,构建健康生态水系;三是建设与管理并重。既要加强治污工程建设、加强河道整治,同时也要加强工程和河网的管理,落实河长制,不仅使河湖变清,也让流域生态环境变得更加健康稳定,让老百姓更加满意。(杭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