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削加工是用切削工具,把坯料或工件上多余的材料层切去,使工件获得规定的几何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的加工方法。
任何切削加工都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切削工具、工件和切削运动。切削工具应有刃口,其材质必须比工件坚硬;不同的刀具结构和切削运动形式,构成不同的切削方法。用刃形和刃数都固定的刀具进行切削的方法有车削、钻削、镗削、铣削、刨削、拉削和锯切等;用刃形和刃数都不固定的磨具或磨料进行切削的方法有磨削、研磨、珩磨和抛光等。
切削加工是机械制造中最主要的加工方法。虽然毛坯制造精度不断提高,精铸、精锻、挤压、粉末冶金等加工工艺应用日广,但由于切削加工的适应范围广,且能达到很高的精度和很低的表面粗糙度,在机械制造工艺中仍占有重要地位。
切削加工的历史可追溯到原始人创造石劈、骨钻等劳动工具的旧石器时期。在中国,早在商代中期(公元前13世纪),就已能用研磨的方法加工铜镜;商代晚期(公元前12世纪),曾用青铜钻头在卜骨上钻孔;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公元23),就已使用杆钻和管钻,用加砂研磨的方法在“金缕玉衣”的4000多块坚硬的玉片上,钻了18000多个直径1~2毫米的孔。
17世纪中叶,中国开始利用畜力代替人力驱动刀具进行切削加工。如公元1668年,曾在畜力驱动的装置上,用多齿刀具铣削天文仪上直径达2丈(古丈)的大铜环,然后再用磨石进行精加工。
18世纪后半期,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由于蒸汽机和近代机床的发明,切削加工开始用蒸汽机作为动力;到19世纪70年代,切削加工中又开始使用电力。
对金属切削原理的研究始于19世纪50年代,对磨削原理的研究始于19世纪80年代,此后各种新的刀具材料相继出现。19世纪末出现的高速钢刀具,使刀具许用的切削速度比碳素工具钢和合金工具钢刀具提高两倍以上,达到25米/分左右;1923年出现的硬质合金刀具,使切削速度比高速钢刀具又提高两倍左右;30年代以后出现的金属陶瓷和超硬材料(人造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进一步提高了切削速度和加工精度。
随着机床和刀具的不断发展,切削加工的精度、效率和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应用范围也日益扩大,从而大大促进了现代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金属材料的切削加工有许多分类方法,常见的有按工艺特征、按材料切除率和加工精度、按表面成型方法三种分类方法。
切削加工的工艺特征决定于切削工具的结构,以及切削工具与工件的相对运动形式。因此按工艺特征,切削加工一般可分为:车削、铣削、钻削、镗削、铰削、刨削、插削、拉削、锯切、磨削、研磨、珩磨、超精加工、抛光、齿轮加工、蜗轮加工、螺纹加工、超精密加工、钳工和刮削等。
按材料切除率和加工精度,切削加工可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精整加工、修饰加工、超精密加工等。
粗加工是用大的切削深度,经一次或少数几次走刀,从工件上切去大部分或全部加工余量的加工方法,如粗车、粗刨、粗铣、钻削和锯切等,粗加工效率高但精度较低,一般用作预先加工;半精加工一般作为粗加工与精加工之间的中间工序;精加工是用精细切削的方式,使加工表面达到较高的精度和表面质量,如精车、精刨、精铰、精磨等,精加工一般是最终加工。
精整加工是在精加工后进行,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小的表面粗糙度,并稍微提高精度。精整加工的加工余量小,如珩磨、研磨、超精磨削和超精加工等;修饰加工的目的是为了减小表面粗糙度,以提高防蚀、防尘性能和改善外观,而并不要求提高精度,如抛光、砂光等;超精密加工主要用于航天、激光、电子、核能等需要某些特别精密零件的加工,其精度高达it4以上,如镜面车削、镜面磨削、软磨粒机械化学抛光等。
切削加工时,工件的已加工表面是依靠切削工具和工件作相对运动来获得的。按表面形成方法,切削加工可分为刀尖轨迹法、成形刀具法、展成法三类。
刀尖轨迹法是依靠刀尖相对于工件表面的运动轨迹,来获得工件所要求的表面几何形状,如车削外圆、刨削平面、磨削外圆、用靠模车削成形面等,刀尖的运动轨迹取决于机床所提供的切削工具与工件的相对运动;成形刀具法简称成形法,是用与工件的最终表面轮廓相匹配的成形刀具,或成形砂轮等加工出成形面,如成形车削、成形铣削和成形磨削等,由于成形刀具的制造比较困难,因此一般只用于加工短的成形面;展成法又称滚切法,是加工时切削工具与工件作相对展成运动,刀具和工件的瞬心线相互作纯滚动,两者之间保持确定的速比关系,所获得加工表面就是刀刃在这种运动中的包络面,齿轮加工中的滚齿、插齿、剃齿、珩齿和磨齿等均属展成法加工。有些切削加工兼有刀尖轨迹法和成形刀具法的特点,如螺纹车削。
切削加工质量主要是指工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包括表面粗糙度、残余应力和表面硬化)。随着技术的进步,切削加工的质量不断提高。18世纪后期,切削加工精度以毫米计;20世纪初,切削加工的精度最高已达0.01毫米;至50年代,切削加工精度已达微米级;70年代,切削加工精度又提高到0.1微米。
影响切削加工质量的主要因素有机床、刀具、夹具、工件毛坯、工艺方法和加工环境等方面。要提高切削加工质量,必须对上述各方面采取适当措施,如减小机床工作误差、正确选用切削工具、提高毛坯质量、合理安排工艺、改善环境条件等。
提高切削用量以提高材料切除率,是提高切削加工效率的基本途径。常用的高效切削加工方法有高速切削、强力切削、等离子弧加热切削和振动切削等。
磨削速度在45米/秒以上的切削称为高速磨削。采用高速切削(或磨削)既可提高效率,又可减小表面粗糙度。高速切削(或磨削)要求机床具有高转速、高刚度、大功率和抗振性好的工艺系统;要求刀具有合理的几何参数和方便的紧固方式,还需考虑安全可靠的断屑方法。
强力切削指大进给或大切深的切削加工,一般用于车削和磨削。强力车削的主要特点是车刀除主切削刃外,还有一个平行于工件已加工表面的副切削刃同时参与切削,故可把进给量比一般车削提高几倍甚至十几倍。与高速切削比较,强力切削的切削温度较低,刀具寿命较长,切削效率较高;缺点是加工表面较粗糙。强力切削时,径向切削力很大故不适于加工细长工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