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30强剧目、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近年来,一个个响当当的国家级奖项被重庆万州收入囊中,被称为中国戏剧的“万州现象”。“现象”何来?来自人民。
好故事源于人民
“天坑村啊播火种,薪火相传志不穷!”台上话音刚落,万州三峡歌舞剧团剧场内爆发出长时间的热烈掌声,全场400余名观众起立鼓掌,不少人激动得眼含热泪……
重庆市三峡歌舞剧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蒲庆云告诉半月谈记者,今年剧团重点推出的主旋律话剧《薪火》已连演26场,剧本源于基层的真人真事,成为群众喜爱的“爆款”节目。
77岁的编剧兼导演潘龙吟说,《薪火》是一台大型原创方言剧,讲述了在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天坑村”里,三代党支部书记带领群众修路致富的感人故事。剧中主角和不少人物都能在现实中找到原型,这正是《薪火》引起群众共鸣的重要原因。
三峡川剧团的川剧小品《称妈》在甘宁镇也引起轰动,台下观众跟随剧情时而欢笑,时而愤怒,场面相当热闹。三峡川剧传承艺术研究中心主任谭继琼说,戏中婆媳相处、子女轮流赡养老人等情节取材自当地农村,朴实的语言和生动的人物设置让台下观众产生了强烈代入感。
“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重庆市万州区文化委员会主任熊刚表示,万州的文艺创作一直坚持根植于基层去观察、发现,只有关切基层人民的悲欢,熟知普通百姓的情感,才能为剧本找到好灵感,写出让人民有共鸣的好作品。
好平台展示人民
百姓不仅乐于作为受众让艺术进入日常生活,还有成为文化活动主体的迫切意愿。
通过“专业院团打底+民间海选”的方式,万州本地的春晚已成为当地群众每年最为期待的文化盛宴。“可以用‘参与广泛,影响空前’四个字来形容。”万州区作家协会副主席何真宗说,演员中年纪最大的近70岁,最小的仅4岁,真正是全民参与,全民互动,全民点赞。
“重庆社会主义新农村会演优秀演出奖”“社会主义现代戏优秀剧目奖”“万州民间民俗调演优胜奖”……一块块闪亮的奖牌整齐地挂满了万州区熊家镇陈列室。
熊家镇党委副书记谭千梅颇为自豪地向半月谈记者介绍,每逢重大节日,镇里都会开辟场地供艺术团搭台表演,各村百姓和周边乡民里三层外三层观演的场面比赶集还热闹。
“虽然我们艺术团队伍里的成员都是普通村民,但他们在熊家和周边几个镇可都是小有名气的草根明星了!”熊家镇金龙文苑负责人谭明海说。
好作品惠及人民
打造文艺精品,不仅需要群众广泛参与,也需文艺院团积极投入创作和演出。
一方面,万州区把舞台艺术创作作为对演职人员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年度评优及各文艺剧团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指标,出台各类艺术比赛经费补助补贴办法细则,促使各文艺院团“出人才、出精品”,形成文化投入扶持的长效机制。
另一方面,邀请国内文艺界专家来万州“会诊”,为剧目把脉支招,让“万州造”文艺作品走得更远。
“素材从生活中来,演员从群众中来,最后再用文艺精品回馈群众。”万州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陈志表示,为让基层群众享受到文化改革的成果,万州区还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作。
首先,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让当地百姓定期免费欣赏舞台艺术精品。其次,开展戏曲知识讲座,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另外,组织文艺骨干、整合文化志愿团体开展流动文化进村演出活动,惠及乡村群众。
半月谈记者 刘恩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