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坐落在亚洲第一座生态博物馆六枝特区梭戛乡高兴村的“长角苗”迎来了新一轮脱贫攻坚的热潮。
地处偏远,土地贫瘠的高兴村,过去“农家饭”端起来“吃不饱”,如今,瞄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箐苗服饰”,高兴村的“长角苗”吃上了“文创饭”,“箐苗服饰”的传承、保护和开发成了精准扶贫的“香饽饽”。
高兴村的“文创饭”怎么吃?
梭戛乡政府出资5万元购置20台织布机和纺纱机,分发给8位长角苗老艺人,鼓励她们传授民族技艺,发展特色民族手工艺品,每教会1名年轻人纺纱织布,梭戛生态博物馆就给她们1000元钱的奖励。
生产出来的特色工艺品部分卖给游客,部分由博物馆收藏。由文化带来的经济效益,让这个小村子人均年增收超过4000元,实现了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传播和助力少数民族脱贫攻坚的有机统一。
水城县陡箐镇“东关e寨”,当村民们还沉浸在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惊喜中时,水城县文化部门提前一步把目光聚焦在“水城农民画”的传授上。
小寨不大,但“农民画传习所”的陈列室、画师室、创作室足足占了200平方米,让群众动起来、干起来、富起来,是六盘水“文军扶志”的首要任务。
针对民族文化多姿多彩的实际,六盘水市先后建成了11个非遗传习所,33个文化专业合作社,38个文化社团,让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文化扶贫”的行列中来。
但就水城农民画来说,从开始时只有20名画师、30名从业人员、年产值仅4万元的规模,现如今已经拥有360名画师、530多名从业人员、年产值达到810万元。
丢掉“慵懒散”,摆脱“等靠要”。六盘水的文化创业紧紧围绕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园区建设、景区开发、传统村落保护先后在10多个地方打造了文化小镇、文化街区、文化园区,让近20万贫困群众尽情体验现实版的文化创业。同时,六盘水还结合“三变+文化”模式,通过文化入股让脱贫攻坚模式有了新的内涵。
近期,六盘水市文化部门还将整合100万元资金,选择19个深度贫困村,深入打造文化扶贫示范点。联手人资社保局,同步开展创业培训。制定下发“七进”推进措施,通过政策讲习、非遗传习、攻坚演习等方式,把党的关怀和温暖传递到千家万户,让文化在脱贫攻坚中“大显身手”。(陈诗宗 杜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