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3日在浙江乌镇开幕,大会的主题是“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开放共享——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苹果、谷歌、脸书等美国大公司CEO或高管,以及中国网络经济巨头纷纷与会,凸显了大会主题的吸引力。
但是一些西方主流媒体继续宣扬它们的偏见,对中国主张尊重网络主权的含义进行歪曲。它们揪着在中国登录不了美国一些大网站说事,用西方搞的排名指责中国是“互联网自由度世界垫底的国家”,以此来证明中国开放互联网“是假的”。
众所周知,随着互联网的全面发展,网络越来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与现实世界各种重大关系的对应也愈发明显。中国最近几十年成为当今世界开放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同时中国又是强调主权并在意识形态领域管理较为严格的国家。在这两方面的结合上中国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在互联网领域,这方面的探索实践正在进行之中。
美国和部分西方国家的舆论人士反对互联网上的主权概念,这是要把美国和部分西方国家的权利伪装泛化成全世界的“共同利益”,通过互联网把政治上的多极世界彻底搞成以西方为中心的单极世界。他们或者有意或者无意忽略了互联网事务的复杂性,用“自由”等最简单的口号误导公众,因为从群体心理学的角度看这很容易奏效。
中国的互联网经济发展迅猛,不仅已有成就举世瞩目,而且未来的发展前景被广泛看好。如果说中国互联网真的“很封闭”,其自由度在全世界“倒数第一”,这些成就的取得和今后的广阔前景都是不可思议的。
中国有选择本国政治制度和摸索相关体系及模式的权利,西方思想界和舆论界必须过理解此理的这一关。政治制度是每个国家形成一整套运行系统的基础。不接受中国在政治制度上与西方的差异,接下来就会看中国的什么都是歪的,即使中国做得很成功,也会被看成是“奇怪现象”。
互联网舆论场的影响力越大,中国政府对它的管理就越会参照传统舆论场的政治安全标准。但是与此同时,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突飞猛进,整体上促进了网上舆论场的动态开放和活跃,互动技术的广泛使用前所未有地扩大了公众对公共事务的参与权和监督权。
这些变化总的来看成为了中国社会治理的正面变量和推动力,它们带来了一系列与时俱进的调整和适应。那些不断出台的调整给人一个总体印象:中国在寻找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引擎和维护社会舆论秩序之间的契合点,力求互联网时代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坚定网络开放的原则和守住网络主权的底线,这两方面的需求对很多国家来说如此真实,在全球层面上协调好这两种需求,这大概是构建互联网人类命运共同体最为关键的命题。
由于中西方之间仍存在制度差异和意识形态纷争,立刻在上述核心问题上达成共识恐怕挺难的。那么就需尽量让现有合作保持下去,对开展新合作大家都持开放态度,不断磨合各方的原则。最忌讳的是给这个复杂领域贴简单标签,将各种现实的难度通通折算到中西方政治对立的同一把尺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