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甘肃 » 正文

全球报道:吹响攻坚深度贫困行动号角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2-04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党的十八大以来,白银市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牢固树立“一号工程”意识,狠抓各项扶贫政策措施落实,力促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今年10月份,全市经过乡村初验、县区验收、市级抽验,预计退出
原标题:吹响攻坚深度贫困行动号角

“铜城”白银市是一座工业城市。而全市三县两区却均为“三西”农业建设县,其中,会宁县、靖远县、景泰县为国家六盘山片区扶贫重点县,白银区、平川区为省列插花扶持县。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极度干旱山区、煤炭关井压产区、风沙移民区和土地盐碱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白银市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牢固树立“一号工程”意识,狠抓各项扶贫政策措施落实,力促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去年底,全市贫困人口从2013年的37.12万人减少到18.23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3.52%。

截至今年10月份,全市经过乡村初验、县区验收、市级抽验,预计退出贫困人口1.27万户5.49万人,贫困村25个,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0.65%,白银区实现整区脱贫。

聚焦深度贫困 加强动态管理

在脱贫攻坚的进程中,精准识别是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环节。白银市先后开展了“三保障”核查、“大走访、回头看”等行动,逐步建立了扶贫、住建、工商、财政、民政、公安、卫计、教育、水务、发改、人社、人行等各相关行业部门间的信息比对核实机制,实现了扶贫对象由基本精准向更加精准的迈进。

为准确反映全市深度贫困地区的现状,白银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贫困人口规模、贫困发生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贫困村数等指标,综合考虑自然条件、经济发展、基础设施、产业培育、扶持成本、脱贫难度,以及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三保障”等因素,采取横向比较、纵向倒排、逐村逐户审核的办法,经村、乡镇、县区、市逐级科学测算评估,由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确定了会宁、靖远2个深度贫困县,3个深度贫困乡镇,179个深度贫困村,为全市各级各部门聚焦深度贫困、强化攻坚举措提供了科学依据。

今年,靖远县永新乡卧牛村村民宋秉友的两个孩子都考上了大学,虽然能依靠助学贷款顺利入学,但日常的生活费让老宋头疼不已。“去年,我把全部积蓄都投到了地里,种了枸杞。现在家里真是到了最困难的时候。”宋秉友说。

当地政府及时了解宋秉友家的情况后,经过重新识别,把他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并帮他上报了精准贷款的申请。“我可是享受到了好政策呀!”宋秉友说,虽然贷款还没拿到手,但他已经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了希望,“明年,十几亩枸杞就能进入丰产期,照今年的市场价格来算,纯收入能达到7万元以上,很快就能脱贫了。”

实施脱贫工程 培育富民产业

白银市紧紧围绕发展生产脱贫一批、转移就业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教育脱贫一批、医疗救助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一批“七个一批”脱贫路径,建立了脱贫攻坚清单式管理机制,按照脱贫人口脱贫11项指标、贫困村退出20项指标和贫困县摘帽7项指标,落实行业部门脱贫攻坚责任,使扶贫政策措施精准落实到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

永新乡位于靖远县北部,是白银市现有的3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境内山大沟深、交通闭塞、十年九旱,致使当地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内生发展动力不足。靖远县双永供水工程建成后,全乡开发整理水浇地1.5万亩,由纯干旱山区变为高扬程灌区。“这为脱贫攻坚和今后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永新乡党委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我们可以围绕富民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公共服务保障等方面下大力气补齐短板,力求实现突破,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为了进一步实现区域性整体脱贫,永新乡实施整体规划,把交通不便、分散居住的偏远地区群众统一搬迁至双永灌区,共建设完成永新、二队、卧牛、新泉4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搬迁偏远山区群众969户3904人,人均分配水浇地1.5亩,争取长期低息建房贷款户均10万元。同时,结合永新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发展特色产业,改善村容村貌,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我原先住在山上,交通、吃水非常不方便。”指着今年新建的宽敞明亮的大瓦房,卧牛村村民卜鹏礼高兴地说:“搬下来后,土坯房成了砖瓦房,住房条件彻底改善了。今年,我还和几个同村人一起种了枸杞,就等着明年丰收呢。”

同时,白银市大力实施以路水电房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以草畜、瓜菜、林果为主的特色产业,开展以贫困户“两后生”为主的劳务输转培训,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了贫困村硬化路全覆盖,贫困群众收入持续增加,1500人以上的建制村实现了幼儿园全覆盖,有力地促进当地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落实工作责任 强化督查力度

为了不断夯实脱贫攻坚责任,白银市靠实党政一把手扶贫攻坚责任和行业部门贫困退出验收责任。各县区也积极探索创新扶贫资金项目管理方式,建立完善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制度。坚持实行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公示公告制,在扶贫资金项目计划下达后,及时进行公告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实施的基础工程类项目,在项目实施地点设立了醒目的公告公示牌,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实现“阳光扶贫”。

此外,各地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项目管理中,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会宁县建立了项目申报、主体责任、检查督导等10项制度,推动全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范高效运行;景泰县制定了扶贫项目资金规划设计及预算编制、规划设计变更、施工监理等6个管理办法,促进项目规范建设,质量普遍提升;白银区严格资金项目管理程序,项目谋划早、推进速度整体较快,项目公示公告内容全面规范……这些政策制度的完善,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持续保障。

扶贫资金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必不可少的支撑。白银市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主导引导作用,吸引更多的资金向贫困区域倾斜。持续加大涉农财政资金整合力度,按照“渠道不变,充分授权”的原则,整合资金逐年增加,今年达到40.07亿元。同时,加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争取落实力度,2012年以来,累计争取各类专项扶贫资金11.6亿元。

同时,市县区还加大了财政资金的配套力度。在融资贷款的投放方面,争取国家开发银行甘肃省分行贷款融资项目资金13.4亿元,重点解决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大的问题。全市落实精准扶贫专项贷款33.99亿元,做到建档立卡贫困户应贷尽贷,并在有需求的行政村组建扶贫互助协会695个,扶贫互助资金总规模达到2.2亿元,累计发放借款2.13亿元,受益农户达到2.6万户。

加强扶贫资金项目的督促检查,是确保扶贫项目落地见效的重要手段。去年以来,为了确保扶贫项目精准、扶贫成效精准,白银市针对督促检查工作中存在的弊端,积极探索督查工作有效方式。一是探索建立随机抽查制。在去年两次集中督查活动中,由市扶贫办对2014-2016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安排的项目全部编码,由市纪委第三派驻纪检组按50%的比例随机抽取后加盖公章密封,督查组到县区后拆封公布,由县区扶贫办再安排路线,对所有抽取到的项目全部进行了实地查看。通过这种随机督查的方式,有力地促进项目落实和资金的规范使用。二是主动促成联合检查制。市扶贫办从管好用好专项扶贫资金出发,积极主动协调纪检部门、检察院等参与,形成联合检查制。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