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赏荷季节已过,普者黑景区的热度依然不减。在普者黑村,村民罗亚朋忙得不可开交,“依靠开客栈,家里的收入比以前增加了好几十倍”。近年来,丘北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度假产业,创新“生态、旅游、脱贫”脱贫攻坚新模式,以生态旅游的大发展带动更多群众脱贫致富,让普者黑从一汪清水变成群众增收的 “聚宝盆”。数据显示, 2017年普者黑景区前三季度接待游客超32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23亿元,同比增长幅度较大。
近年来,云南立足丰富乡村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旅游成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有效引擎。根据《云南省旅游扶贫工作方案(送审稿)》,省旅发委拟实施1个怒江全域旅游扶贫州、15个旅游扶贫示范县、30个旅游扶贫示范乡镇、100个省级旅游扶贫重点村建设、1万户旅游扶贫示范户,旅游产业综合带动80万以上贫困人口脱贫。
探索旅游扶贫新模式
“拉祜拉祜拉祜哟,快乐的拉祜人,幸福吉祥吉祥幸福快乐到永远。”如今,这支歌曲已成为老达保村发展乡村旅游的一张名片。在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酒井哈尼族乡勐根村老达保村民小组,澜沧老达保快乐拉祜演艺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扎阿和演员们一结束演出,又去农家乐里唱了起来。《实在舍不得》《芦笙恋歌》等经典山歌,让现场游客跟着打起了节拍。
据了解,张扎阿和村民们自导自演的拉祜风情实景原生态歌舞,是在保留拉祜族民间艺术表现形式的前提下,对传统节目进行挖掘整理、打造提升,是以老达保寨多声部合唱为主体、集摆舞等优点为一体的民族民间歌舞,集中展示拉祜族丰富的文化资源。
澜沧县酒井乡老达保是典型的拉祜族村寨,房屋建筑仍然保存着拉祜族传统干栏式风格,具有浓郁的拉祜族特色。“2006年以前,这里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山区贫困村寨,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张扎阿说。为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澜沧县立足老达保实际,按照民族特色村寨的有关要求,探索出一条以特色村寨建设推进扶贫开发的新路子。
张扎阿介绍,澜沧老达保快乐拉祜演艺有限公司成立至今,共演出实景歌舞500多场,演出收入达214万元,群众分红168万元。自创的吉他弹唱《快乐拉祜》唱响大江南北,演出受到游客的青睐,成功带动农特产品、传统手工艺品、民族餐饮、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为当地拉祜群众增收致富。
云南省在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工作中,实现从“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扶贫工作成效切实体现在提高村民的收入上。
春天的西畴,一片繁花似锦,田野里交错着猕猴桃、桃子、梨树、李子等农作物。很难想象,这里曾“山大石头多,出门就爬坡,春种一大片,秋收一小箩”,是云南省石漠化程度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集“老、少、山、穷、战”为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
“近年来,西畴县兴街镇始终坚持石漠化综合治理与旅游开发紧密结合的原则,对片区实施生态修复,创建宜居环境。片区旅游扶贫初见成效,三光石漠梯田旅游区的建设已为西畴的乡村旅游扶贫摸索出一条好路子。2016年2月,当地引进文山浩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并实施深度产业开发。如今,当地群众在公司打工的收入达400多万元。三光片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国家级示范点建成后,将新增耕地面积1537亩,可实现观光旅游收入2500万元,群众人均增收2626元,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丰收。”西畴县兴街镇三光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副组长查天才介绍。
此外,西畴县西洒镇汤谷村依据当地民俗传统,推出“女子太阳节”这一旅游节庆。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至初五,村里的未婚姑娘相互邀约去赶“圩丹滇”,以歌择偶。以节庆吸引游客前来探寻壮族文化,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十二五”以来,云南持续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已创建1个全国旅游经济强县、2个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32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示范村、468家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并打造了350个旅游特色村、500多家乡村度假村,省里每年投入3000万元引导资金,共撬动社会投资145亿元发展乡村旅游。
创新乡村旅游产品和业态
2017年下半年,在云南怡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协助下,东川的开花洋芋、面条、无名米线、鹅制品等农副产品在大型旅游综合体内集中上市,成为游客热捧的旅游商品。据统计,8月至10月,东川区农副产品的销售额接近5万元。此外,怡美重点推广、销售“李子沟开花洋芋”,打造开花洋芋“自然时堂”品牌,截止目前已实现销售开花洋芋共计2吨。
据了解,今年7月22日,云南大型旅游企业怡美集团与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政府签订扶贫开发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怡美集团将主要从就业扶贫、旅游线路扶贫、打造特色文化商品、教育启智扶贫四个方面助力东川脱贫。在就业扶贫方面。怡美集团依托其酒店管理公司及景区管理公司,为东川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提供500个就业岗位,并做好岗前培训和技能培训等就业服务。旅游线路扶贫方面。怡美依托其旅游平台优势,开发设计东川旅游产品,如乌蒙山线路、红土地线路、泥石流线路、东川红色之旅等,开展东川旅游推广,为沿旅游线路分布的贫困区、县带来客流,带动旅游发展。怡美还将直接以扶贫为旅游主题,开设东川特色扶贫旅游线路,现已设计并发布“怡路同行 东川温暖之行”“怡路同行 大山之外”两条线路。在打造特色文化商品方面,怡美集团依托其七彩云南、花之城和采购中心,建设“东川扶贫特产产品展销专区”,从东川旅游景观、农特产品等方面全力创新,打造东川品牌,带动当地农特产品销售。
今年初召开的全国乡村旅游提升与旅游扶贫推进会议上,国家旅游局传递出新信号:乡村旅游发展要以农为本、以乡为魂,不断创新乡村旅游产品和业态,着力促进乡村旅游提质增效,积极鼓励乡村旅游创业就业,全面提升乡村旅游的发展质量和服务水平,着力打造农家乐升级版。乡村旅游将迎来新一轮投资与消费的热潮。
普洱国家公园融“山、林、水、人”四大主题为一体,景区于2011年8月由云南湄公河集团投资建设,2013年9月正式开放营业。自开业经营以来,景区始终坚持走亲民帮扶路线,多渠道、多维度助力周边村民脱贫致富。据普洱国家公园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方介绍:目前国家公园已开展体育旅游、商务旅游等多种类型活动。通过开展“橘子乐跑”“百草根美食文化节”等贴近生活的系列活动,引导更多的客人认知并参与景区周边村寨如鱼塘村、刘家寨等的生产生活。从而带动当地民宿、餐饮、茶产业、咖啡产业、特色农副产品等产业的发展,使周边村民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如何做到旅游富民,精准扶贫,在云南旅游产业研究院博士冯斌看来,旅游产业是体验产业的典型代表。旅游活动就是要让资源“活”起来,让游客“动”起来。从体验的经济理论来看,为游客提供独特、深刻、丰富的体验是决定旅游开发与管理成败的关键因素。乡村旅游应立足乡村自身特色,从节日活动、娱乐文化、体育项目或其他领域寻找素材,考虑社会需求和游客需要,丰富游客的体验活动,并将其中至少一项培育为独特卖点。冯斌认为,西双版纳傣族园的“天天泼水节”,瑞丽市银井寨的“一个秋千荡两国”,都是民族特色鲜明、参与性强、体验度高的活动项目,其经验和做法值得学习借鉴。“旅游纪念品开发生产及销售环节也不容忽视,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还可以加大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力度,尤其要在品牌化方面下大功夫。”冯斌说。(王帮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