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省如何办好大教育?或许可从刚刚通过“国检”的22个县(市、区)一窥端倪。
桐梓县、碧江区、瓮安县、龙里县,每年招聘教师数量均占本县当年招录计划的50%以上;
大方县公开招考155名校长后备人才队伍,并与清华大学建立现代教育资源合作关系,通过互联网实现资源共享。赤水市与北师大等5所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建立17个名师工作室;
红花岗区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在全省实现了自筹资金、原材料统购统配、食堂视频网上监控、餐饮服务许可证管理“四个率先”;
都匀市、碧江区、三穗县教师绩效与公务员享受同等待遇;
盘州市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公平入学政策,97%就读于公办学校;
……
自2014年以来,22个县(市、区)通过政府投、企业融、银行贷、平台公司交钥匙、无偿划拨土地、部门帮扶等多种不同方式,累计投入资金302亿元,新建学校137所,改扩建学校1571所,新增学位33.4万个,新增校舍面积461万平方米,新增实验室、功能室4700间,新增教学仪器设备值9.3亿元,新购置计算机10.3万台,新增图书1800万册。
教育办得好不好,人民说了才算。在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组织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公众满意度调查中,这22个县(市、区)公众满意度调查结果均在85%以上。
一直以来,我省始终秉承“富民必先强教,兴黔必先兴教”的理念,先后启动实施了四项教育突破工程、教育“9+3”计划、基本普及15年教育等,以大思路、大蓝图、大手笔、大举措,在创新与改革之中,上下齐心努力探索穷省办大教育的图强之路。
从2016年起,我省压缩各级党政机关行政经费的6%用于教育,设立省级财政支持教育工程专项资金,并逐年加大投入力度。鼓励各地积极创新融资渠道,紧扣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扶贫等重点工作,切实深化“银政合作”,调动社会资金参与学校建设。
建立一支超过5000余人的督学队伍,实现中小学督学责任地区全覆盖,挂牌督导学校覆盖率达93.99%。省政府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县级党政主要领导教育工作督导考核”“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考核评估”体系,通过教育督导,督促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保障义务教育经费投入。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我省创新提出“建立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负责组织,事业单位综合管理部门负责方案审核、指导、监督的教师公开招聘工作机制”,以更好促进教师招聘、用人的统一管理。
在消除大班额方面,我省明确在“十三五”期间统筹中央、省级财政安排的义务教育学校建设项目,将大班额作为项目资金分配的重要因素,充分运用项目、资金杠杆撬动消除大班额。
今年初,我省明确将规划于2019年、2020年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17个县提前到2018年申报,将提前两年以省为单位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目标。
行稳致远,一系列改革创新之举持续推进,贵州教育发展亮点频出。
在全国率先启动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率先实行三年免费中职教育,率先启动实施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政策和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连续几年特岗教师招聘数量位居全国第一……这一系列的“全国率先”“全国第一”,展现的不仅是贵州办大教育、办好教育的信心和决心,更是贵州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生动体现。(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