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冬日的寒意挡不住来自全国各地游客的脚步,村里的农家饭馆生意兴隆。“依靠发展乡村旅游和现代农业,80%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致富。”村党总支书记潘克刚说。
前些年,花茂村靠种植低效高杆的农作物为主,进村的道路只有一条石子路。一个4000多人的村子,外出人口就多达2000人。
2012年以前,人均收入只有3000元。2012年开始,村里实施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开始变化。
依靠上级的支持,花茂村修了路,翻新了住房,村里的环境有了改善,到花茂旅游的人逐步增多。
“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近年来,在村支两委带领下,花茂村着力念好“山字经”,打好“生态牌”,做实做好“产业扶贫”这篇大文章,大力发展红色游、田园游、智慧游为主导的乡村旅游产业。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花茂村考察时要求:“村支部要带好头,把花茂村建设好、发展好”。花茂村牢记嘱托,坚持把抓党建作为抓关键,积极发挥村党支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领头雁”和“火炬手”作用,建设好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升级版,打通了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如今,村里98%的房屋都变成青砖黛瓦的黔北居民楼,环境好了,村民挣钱的路子也多了,80%的外出务工人员纷纷返乡创业就业。
村民王治强2014年回到花茂,投资10万元改建院子,开起了农家乐,取名‘红色之家’,两年多来,“红色之家”生意红火,每天接待200人,还为村民提供了10多个就业岗位。
目前,全村已发展农家乐28家,建立农业专业合作社一个,引进大型农业企业一家,解决近千人就业。
此外,花茂还将红色文化、传统手工艺、现代农业等特色资源,进行优势重组,通过运营、管理,统筹整个区域产业,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名片。将“互联网+”与农业、工业、流通部门和服务业等三次产业充分融合发展,充分挖掘贫困地区产品的潜在价值。通过电商平台,花茂的土陶、藤编、土鸡蛋、土蜂蜜等农特产品走出乡村走向市场,网上销售额突破百万元,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
2015年以来,花茂村的“乡愁经济”实现井喷发展,游客数量从30万人次猛增到13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5亿元。2016年,该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000多元,今年,将超过16000元。(潘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