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云南 » 正文

全球报道:味道昆明!匠心传承 臭豆腐飘香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2-11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  呈贡臭豆腐非遗传人李勇至今都沿用传统手工艺制作臭豆腐。  呈贡七步场臭豆腐“闻之味臭,食之异香”。  制作呈贡臭豆腐要把井水浸泡后的黄豆打碎。  勾兑卤水和石膏。  七步场社区举办的豆腐文化节。 
原标题:匠心传承 臭豆腐飘香

呈贡臭豆腐非遗传人李勇至今都沿用传统手工艺制作臭豆腐。

呈贡七步场臭豆腐“闻之味臭,食之异香”。

制作呈贡臭豆腐要把井水浸泡后的黄豆打碎。

勾兑卤水和石膏。

七步场社区举办的豆腐文化节。

豆浆放入适量的卤水和石膏,搅匀后变成豆腐脑,这个过程叫点豆腐。

豆浆冷却后表面层形成豆腐皮。

豆渣也可以做出美味又营养的菜肴。

丰盛、美味的七步场豆腐宴。

豆腐脑用纱布包裹,经过挤压、收水变成板豆腐。

昆明人说起去哪吃最道地的臭豆腐,总会津津乐道地说:“呈贡七步场。”

经过在传承中创新,有近700户村民的呈贡七步场社区把从前自家餐桌上的臭豆腐通过煎、炸、煮、炖多种烹饪形式,发展成了“上得厅堂”的豆腐宴。如今,全社区13家豆腐宴餐厅日均能吸引5000食客前往消费。日前,七步场社区举办了以“品豆腐百味,扬非遗文化”为主题的豆腐文化节,更是把曾经仅在集市零售的小本生意升级到了文化旅游的高度。

呈贡七步场古名渠卜场,谐音为七卜场,彝语意为产稻谷的凹子,有大小二塘子。为取丰收快乐之意,清初曾名为丰乐村,后改为七步场。七步场人除世世代代辛勤耕种劳作之外,还精于一门手艺——手工制作臭豆腐。

七步场手工制作的臭豆腐质地细腻,闻之味臭,食之异香,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据1992年版《呈贡县志》记载,“明洪武年间,七步场生产板豆腐、卤腐、臭豆腐,兴盛时加工豆腐者一二百户,名驰四乡……除省内销售外还远销中国香港、赞比亚、坦桑尼亚等地。”

几百年过去了,在如今的七步场,仍然可以看到人们沿用传统手工艺制作臭豆腐。

来到七步场社区,呈贡臭豆腐非遗传承人李勇和儿子李志刚开的豆腐宴餐厅——保记豆腐宴很是受人欢迎。餐厅斜对面小巷里的一间土房是李勇家的豆腐坊,豆腐坊内的墙面已经被长年累月的蒸汽熏得微黄。用于做豆浆的工具还是李勇用了几十年的“老伙计”:煮浆的还是柴火灶,磨豆的还是老石磨。每天清晨5点,李勇准时钻进豆腐坊,开始重复他做了大半辈子的工序。

选择上好的大豆,经过去皮筛选、井水浸泡、滤浆去渣、柴火煮沸、卤水点制、石墩压制、自然发酵等十多道繁杂工序精制,一粒粒饱满的黄豆在李勇的巧手下变成了远近闻名的“保记”臭豆腐。李勇说,做豆腐的水质格外重要。七步场有一口历史久远的水井,井水出了名的温润、甘甜。清甜的水浸透饱满圆润的黄豆,研磨出洁白的汁水,再加上李勇娴熟的技艺,做出来的豆腐观之洁白、抚之柔嫩、食之清香,臭豆腐更是一绝,不管用何种方法来烹饪,都是美味。

李勇说,做豆腐过程中,磨豆成浆、水分添加、点卤时机,都有讲究。但至于比例和方法,李勇强调,只有长年累月的经验和手感,并没有什么秘诀。

而这种“手感”也是李勇从小跟在父亲李保仁身边,认真练习才得以传承。这种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手感”的背后,是最朴实的汗水、最真诚的工序,以及耐得住寂寞的心性,是数百年前传承下来的“匠心”制作。

七步场社区主任晋文明介绍,目前,七步场社区共有这样的手工豆腐作坊十多家,豆腐制作专业人员150余人,日均生产豆腐制品6000公斤以上。为了守护、传承好这样的传统,七步场社区还建造了“豆腐博物馆”。因此,今天到七步场,游客吃到的不仅仅是美味,还有这舌尖上的百年历史和匠心传承!(记者赵伟/图 万娅/文)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