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至9日,第二届中国—东盟企业家论坛在昆明成功举办。千名企业家以“创新驱动 携手同行——迎接亚洲新经济时代”为主题,紧扣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围绕“一带一路”倡议,把目光聚焦在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动力,力图找寻新时代推动区域内企业共同成长的新力量。
创新引领发展
首届中国—东盟企业家论坛于去年12月在西双版纳举行,旨在探讨“一带一路”中国与东盟进一步加强互利合作的新机遇和新路径。而今年,则围绕着创新驱动展开了一场充满智慧的对话。
8日上午,南南合作金融中心主席蔡鄂生在开幕式上开篇明义,提出中国—东盟企业需要不断创新。他认为,创新驱动要紧扣各国发展,面向国家需求,要有开放的心态与全球视野,推动创新,用好全球创新资源。上述观点也得到参会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的广泛认同。
“我的国家和云南都地处内陆。一个内陆国家或内陆城市要发展经济,将面临比沿海城市更多的挑战,必须通过创新才能实现。”吉尔吉斯斯坦大学教授卓奥玛尔特·奥托尔巴耶夫认为,中国活力无限,东盟国家应该加快与中国互联互通的进程。
泰国亚洲理工学院董事长沙哈在作主旨发言时同样提到创新。他说:“智库高层论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通过对重大项目的联合研究,将对中国—东盟企业家在亚洲新经济时代的建设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创新加快融通
论坛期间,北京大学全球互联互通中心发布了2017中国—东盟“五通指数”报告,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围绕“五通”,专家学者在论坛上侃侃而谈,为中国—东盟企业家未来的合作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政策创新活力不断。目前,中国是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合作关系日趋紧密。2015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2016年中国与东盟对话关系25周年纪念峰会发表《中国—东盟产能合作联合声明》,以及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都为中国与东盟关系指明了发展方向,明确了合作重点,不断注入新活力。
——金融创新另辟蹊径。如何推动中国和东盟国家间的金融合作?南南合作金融中心副主席张高波提出一个设想。“能否在香港交易所设立“一带一路”板,专门为东盟国家希望在中国寻求资金的创业者提供一个交易平台。”
——旅游创新民心相通。论坛期间有一个细节,来自中国和东盟的专家学者、企业家们在谈及互联互通时,都会不约而同地强调“民心相通”的重要性。在论坛期间发布的《阿里巴巴新旅游大数据报告》是个有力佐证,我国85后和90后出境游占到71.3%,而排在出境游前十位的重要目的地国家中,东盟国家均列前列。
——服务创新改变角色定位。针对“云南要建成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这一主要话题,8日下午的“智库论坛——‘一带一路’融合发展”平行论坛上,云南大学经济学院施本植教授提出一个观点,“辐射中心就是服务中心”。他说,云南应当是在服务南亚东南亚,服务国家三大经济板块的过程当中,凝聚更多的资源来发展自己。
“辐射”变“服务”,一词之差,为云南提供了一个创新的思路。
创新赢得人才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拥有一大批创新型人才,是国家创新活力之所在,是社会发展希望之所在。
而就在论坛举行的前三天,12月5日,省委书记陈豪出席了2017年云南省新当选两院院士座谈会,此举再次强调人才对云南的意义——对于云南来说 ,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是云南闯出一条跨越发展路子的关键所在、希望所在。
张高波认为,云南要扮演好“服务者”的角色,关键需要人才。“不论是科技创新领域还是金融服务领域,或者其他行业,云南要赢得这个机遇,需要有比别的地方强得多的人才,有了人才才有方方面面的创新。”
第二届中国—东盟企业家论坛于9日圆满结束,然而对“创新”的思考却没有停止,欲谋创新先谋人才,云南对人才的重视和渴求,让中国—东盟企业家看到了一个好的合作伙伴。(记者 陈创业 吴清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