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割钩藤、种植食用菌、喂养小香鸡……12月5日,冬日的阳光照耀在剑河县革东镇的田间地头。往年冬季静悄悄的土地上,呈现出一片繁忙的产业发展态势。
发展产业是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希望。然而,有些村落不具备发展条件或者发展成本非常高,成为产业扶贫的难点。
剑河县革东镇的宝贡屯村,就是其中之一。
交通偏僻、干旱缺水、土地资源少……诸多条件限制了发展路,279户人家中有93户是贫困户,是革东镇最穷的村庄之一。
今年39岁的方其华一直带着媳妇在外地打工,日子过得马马虎虎。随着孩子们慢慢长大,他们选择回家陪伴孩子读书。但家乡没有产业支撑,他们无法实现就业,日子过得捉襟见肘,成了村里的贫困户。
“我们这里条件真不好,想搞点什么都不成功。”说起村里发展产业的事,方其华直摇头:“村子一些有想法的人也尝试过,但都以失败告终,后来大部分村民还是选择了外出打工。”
而就在距离该村3公里的东南村,一座占地10多亩的养殖场正在热火朝天地生产。
革东镇东南村生猪养殖场是政府引进的一家大型养猪企业。今年3月,企业与当地政府、合作社合作在东南村建成一个现代化标准生猪养殖基地。在建设东南村生猪养殖场时,革东镇以代持代管的方式,将附近村贫困户的扶贫资金量化入股,让不具备发展条件地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也能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我们选择剑河县,是因为剑河良好的生态环境,特别是天然生长的上千种中药材可以用做饲料的配料。同时,也是将现代农业与传统养殖结合的一种尝试。而且,我们正在积极引导当地群众发展区域循环农业。”养殖场主要负责人万俊介绍,除了让贫困户收获分红,更重要的是给他们带去先进的发展理念。
一个发展受制的贫困村,一个现代化养殖基地,行政区上的两个不同的点,通过革东镇探索的“飞地扶贫”模式,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方其华搭上了“顺风车”,当上了股东。
目前,该养殖场入股贫困户85户,其中81户贫困户为东南村之外的贫困农户。
在革东镇的麻栗村,有一个规模更大的生猪养殖场。在这里,共有120户贫困户入股,其中85户是方陇、翁备、白浪等村的贫困户。
“因为各个村的条件不同,我们让一些条件比较好的村子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然后把其他村子的贫困户纳入进来。一方面壮大产业力量,另一方面使基础条件较差村子的贫困户也走上发展路。”革东镇党委书记吴光平介绍。
革东镇的“飞地扶贫”实现了资源互补,共建共享,打破了项目实施的行政区划界限,扩大了项目的带动面和影响力。据了解,东南村养殖场首批生猪1500余头已出栏。12月底,贫困户将拿到第一笔分红。
这个冬日,革东镇的贫困户格外温暖。(余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