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青海 » 正文

全球报道:西宁!破解农村“一老一少”之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2-15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夕阳红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给甘树湾村老年人检查身体。老年人丰富多彩的休闲生活。课间,朔北藏族乡永丰教学点的孩子们在读书角翻阅课外书。景阳镇大寨教学点的孩子们正在聚精会神地读课文。本报记者
原标题:西宁:破解农村“一老一少”之困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夕阳红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给甘树湾村老年人检查身体。

老年人丰富多彩的休闲生活。

课间,朔北藏族乡永丰教学点的孩子们在读书角翻阅课外书。

景阳镇大寨教学点的孩子们正在聚精会神地读课文。本报记者 林玟均 摄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党的十九大,再一次指明,让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留守老人和孩子也随之逐年增多。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适龄儿童的上学问题成为常年在外打工的农民工们最为棘手的困难。

近年来,西宁市委市政府以建设“幸福西宁”为己任,努力打通民生改善“最后一公里”,通过建设农村老年人之家、乡村教学点等有力举措,解决农村一老一少的生活学习困难,走出了一条积极探索西部欠发达地区解决农村老少之困的成功之路。

关爱之家,打造农村老人养老新模式

“只花一元钱,炒菜、面片要啥有啥吃得舒坦,过得踏实,连平时的娱乐都安排得很好!”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景阳镇甘树湾村老年之家,75岁的独居老人张桂开心地说。

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快,子女外出打工,农村“留守老人”也越来越多。如何服务好农村老人,农村老人的生活环境及农村养老矛盾该如何解决?

省会西宁为破解这一难题,从去年开始,计划投资1亿元分年度在条件成熟的200个村建立农村老年之家。目前已投资4300万元成功运行的150个老年之家里,用餐室、棋牌室、文娱室、保健室、休息室、洗浴理发室、儿童之家和室外活动场等一应俱全。

12月4日中午,尽管天寒地冻,景阳镇甘树湾村的老年之家却温暖如春。

临近午饭时间,村里的老年人像是商量好的一样,纷纷向老年之家走来。打麻将的、下象棋的、玩牌的、聊天的……全封闭的走廊里,挤得满满当当,厨房里三、四位老年人洗菜、切菜……忙得不亦乐乎。

这边老人们三五成群娱乐玩耍,那边是夕阳红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祁国燕忙着给71岁的李玉清量血压;洗浴理发室里,祁国燕的同事正在给老汉王兴宣理发;对面健身保健室里,保进花和王顶承坐在按摩椅上乐呵呵地享受着全身按摩。

既有餐厅、浴室、健身房,还能下棋、跳舞……几年前,要说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80岁的李宝林想都不敢想。“如今大不一样,政府全管了。” 李宝林说,自从村里的老年之家建成后,老人们有了安享晚年的新家。

甘树湾村属半浅山半脑山地区,全村60岁以上老年人120人,其中80岁以上9人。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在外打工,老年人多留守村中。村党支部书记崔发俊说:“以前吃饭能凑合就凑合,家里冷锅冷灶,几乎顿顿喝开水吃馍馍……平时老人也没处去,每天就是待在墙边晒太阳打发日子。”

2014年,在村两委会的支持下,甘树湾村留守老年人利用旧村委会的设施提前开展了互帮互助的居家养老活动。2016年结合农村老年之家试点项目进行全面改建,争取政府资金,村集体拿一部分,村里党员基金会帮扶,发动村里老板、村民个人捐资等多种渠道,使甘树湾老年之家成为全市较为成功的老年之家之一。

自从老年之家运行以来,村民们赞不绝口,声称党和政府实实在在为老年人办了一件大实事、大好事。 老年之家不仅让老年人吃上了可口的热乎乎午餐,还让老人们相互之间拉拉家常、解解闷,解决了子女们的后顾之忧。

崔发俊说,全村的120名老年人在老年之家互助服务、文化娱乐、休息、餐饮等,实现了农村老年人“进院不离家、离家不离村”的愿望,逐步提高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养老水平。下一步,还想再争取项目,扩大规模,不仅让村里的孤寡老人吃在老年之家,还要住在老年之家,让老人们真正实现小康生活。

“向幸福前进”。——正如西宁市所有老年之家的“总冠名”一样,西宁市农村老年人正在一步步迈向更加健康幸福的老年生活。

与甘树湾村不同的是,桥头镇后庄村的老年之家,每天更像过新年一样,敲锣打鼓,跳秧歌、舞红扇。记者看到,广场上满是参与体育文化活动的老年人,室内,孟宗梅、孟宗兰姐妹俩和伙伴们在村曲艺队的伴奏声中,欢快地扭着秧歌。

村委会主任陈得启说,为了让村里的老人“老有所享,老有所乐”, 村里组织成立了老年协会、曲艺演唱队、秧歌队等,组织开展各项文体活动,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城北区大堡子镇宋家寨村老年之家,记者看到,这里不仅有适合老年人健身、按摩的器材,还设有休息室、书法室、图书阅览室、村史展览室、棋牌娱乐室、投影室以及残疾人康复训练室等多种功能活动室。

老人们说,这里是他们的幸福港湾!这里不仅解决了老年人的问题,还解决孩子的问题。王有林老人手指着旁边的“留守儿童之家”说:“一到周末我的孙子在那边,我在这边,家里一老一少都不用愁!”

农村教学点,让偏远乡村孩子都能就近上学

伴随着冬日暖阳,琅琅读书声从大寨教学点传来。此时,也是校长白应芳每天最开心的时刻。看着娃娃们一天天的拔节成长,他的心里美滋滋的。

大通县景阳镇大寨村坐落在平互大公路附近,交通便利。近年来,村里的青壮年外出打工成为村民致富的主要渠道,然而,孩子的生活学习问题,就成了这里农民最为头痛的大事。

“乡村教学点的学生人数不等,少则30个,多则100多,教学点既然能保留下来,自有它的道理。”景阳镇中心学校校长王光透过窗户看了看教室里的孩子,轻声对记者说,大寨村离最近的镇中心学校有4公里,家长们觉得孩子太小,到外面上学来回接送不方便,坚持在家门口读书。该教学点眼下有66名学生、5个年级,7名老师除了带语文、数学外,还要带体育、美术、思想品德等学科。

在不少人眼里,边远教学点质量不高,师资队伍、教学水平和中心学校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可王光不这样认为。他说,以大寨教学点来说,除正常学科外,绘画、唱歌、书法、阅读、文体一样不少,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就全镇而言,大寨教学点的教学质量那可是第一。县教育局普教科科长田春海补充说:“全县44个教学点全部单独编班,没有一处是复试编班,这对提高质量有很大作用。另外,教学点按班级数配老师,老师对孩子的关注密度较高,详细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心理、家庭等情况,这对孩子成长有很大帮助。”

中岭教学点是景阳镇四个教学点里离中心学校最远的教学点。最远的距离中心学校7公里。今年秋季,中岭村适龄义务教育阶段一至五年级的孩子有120个,全部在教学点入学。“去中心学校,路途远、安全问题,几乎要占用一个大人一天的时间,这还没考虑中心校的承受能力。如果没有教学点,想来很多孩子就要失学了。”王光说,教学点带给孩子的是对未来的希望。

朔北藏族乡永丰教学点,54岁的教师杨德贵每周要上30节课。杨德贵不仅要教孩子们语文课,还要上数学、美术和思德。他是教学点一、二、三年级全部56名学生心目中和蔼可亲的“全能老师”。12月4日下午,记者看到杨德贵时,他正带领着孩子们在室外活动。

走教教师张吉萍是永丰教学点三年级的英语老师,她同时兼着李家堡、下吉哇两个教学点的英语课。正在和孩子们做游戏的张吉萍说,由于自己的人事关系在下吉哇教学点,所以一周五天,她三天时间在下吉哇教学点,其余两天分别在另两个教学点,每个教学点必须待够一整天,以方便学生提问、辅导。

留守儿童李成凯,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最让李成凯父母放心的是,除了每天李成凯步行几分钟就可以到教学点,接受全科教学外,最重要的是,每天中午都能在教学点吃上一顿热乎、有营养的正餐。当问及学校好不好时,李成凯用两行整齐的钢笔字回答了记者:感谢国家给我们修了美丽的校园;感谢老师对我的关心和帮助。

10岁的李成凯道出了所有乡村孩子和家长共同的心声。

国家自实施撤点并校以来,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一些儿童不得不进入寄宿制学校,寄宿制儿童与父母亲情割离导致心理问题及生活还不能自理等问题。

就西宁而言,有些村庄距离中心学校较远,山大沟深,路远且险,交通极为不便,无法进行撤并,尤其是部分小学。如湟中县田家寨镇流水沟村和毛二村,均距乡中心学校16至17公里。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根据教育部《关于切实解决农村山区交通不便地区中小学生上学远问题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实事求是地做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通知》精神,西宁市为切实保障农村偏远地区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也便于学生就近入学和健康成长,保留了部分教学点。

几年来,西宁市按照迁村并点的原则,撤并了200余个办学条件简陋、教学效益低下的教学点,乡乡建成中心学校的基础上,共建成教学点123个,在校生达5839人。依托全面改薄、走教点改造、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等项目,如今,西宁农村教学点校舍及操场得到改善,现代化教学设施足额配备,基本实现集中供暖,学生营养餐全覆盖,老师全科教学,音、体、美等专业教学,采取巡回授课。并从教师交流、推动课改等方面着手,从而提高教学点的吸引力。

记者看到,修葺一新的教室、畅言教学系统、食堂、图书阅览……在配置了这些硬件之后,西宁农村教学点成了“山里最漂亮的地方”。

可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让偏远乡村的孩子也能够接受更为优质的教育,只有舍得投入资金建设教学点,把教学点办好,才能让更多农牧民满意。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广大农民工的辛勤付出,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轻装上阵,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有理由相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各族干部群众的奋斗目标,永不动摇。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