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四川 » 正文

全球报道:到2022年 成都全面完成1000个川西林盘整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2-16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马家镇为打造升庵故里而建的安置房正在建设升庵故里极富川西特色的林盘新都区马家镇杨氏宗祠升庵故里的牌坊后是一片静谧的林盘新都区马家镇在川西林盘间打造出独具升庵文化的特色村镇  川西林盘是成都平原独有的一
原标题:到2022年 成都全面完成1000个川西林盘整治

马家镇为打造升庵故里而建的安置房正在建设

升庵故里极富川西特色的林盘

新都区马家镇杨氏宗祠

升庵故里的牌坊后是一片静谧的林盘

新都区马家镇在川西林盘间打造出独具升庵文化的特色村镇

川西林盘是成都平原独有的一种传统生态聚落,是巴蜀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川人追寻天人合一的原始生态文明实践,这种传统生态聚落延续至今已长达4700余年。作为川西农耕文明与巴蜀文化的典型代表,川西林盘的文化、建筑,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形成了川西平原特有的田园风光,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值得珍视和保护。

在不久前召开的成都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大会上,成都市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将实施包括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程在内的十大重点工程,明确提出要坚持以绿色田园为本底、以自然山水为映衬、以天府文化为内核,加强外部风貌塑造和内部功能提升,开展以“整田、护林、理水、改院”等为主要内容的川西林盘整理、保护、修复,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整治,系统规划打造一批形态优美、特色鲜明、魅力独具的川西林盘,到2022年成都将全面完成1000个川西林盘整治。一个个川西林盘有如散落的璀璨明珠,经过保护和打磨,将成为成都又一张靓丽名片。

新方向

绿色都市田园“长出”4A级景区

川西林盘打出“农业申遗”王牌

“四川成都郫都灌区轮作系统与川西林盘景观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正式启动!”上周五,随着一声响亮的号令,郫都区全面启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川西林盘景观”也成为郫都区“农业非遗”申报打出的一张王牌,显得格外醒目。

川西民居的灰砖灰瓦,放眼望去满眼树林农田,青黄的柚子挂满枝头,鸡鸣犬吠相闻,加上眼前的一副副楹联,野趣和人文相映。走进郫都区三道堰镇青杠树村,叶家院子、中兴院、窦章堰大院等九个粉墙黛瓦的民居大院星罗棋布地分散在三道堰景区的各个角落,在秀丽茂密的竹林掩映中、青青郁郁的稻田旁,展现出极其丰富的景观层次,精致的川西林盘,传承千百年来的错落样貌。

青杠树村位于成都市西南,其三面环水,渠系纵横,川西林盘众多,生态优良,村内既保留着传统川西坝子特色,又展示了原汁原味的传统川西农耕文化精华,集生态环境、田园风光、川西民居、林盘特色、小桥流水、鸟语花香于一体。采访当天,尽管不是周末,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青杠树村却依然游人如织,青松翠柏映衬着一栋栋别墅式的川西民居。香草湖湿地公园里,古色古香的石桥倒映在清澈的湖面,江南水乡的韵味油然而生。再往里走,两河交汇的府河源奔流不息……

“我们依托原有林盘、河流等生态资源,再分析游客们的喜好,把这些资源变成乡村旅游的资本,渐渐打造出了现在‘林院相依、院田相连、田水相映’的川西生态田园风光。”青杠树村村委会主任钟家旭介绍,新村建设始终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作为基本法则,用好“两河环绕、半岛天成”的环境优势,规划打造沿河生态带,依托现有林盘布局安置点,内部通道随弯就弯,利用沟渠引水进院,并将连片低槽田改造成生态湿地,村子里绿道相连、沟渠环绕,形成一个原汁原味的生态家园。“在改造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把生态作为最宝贵的资源来保护和利用。”

行走在青杠树村的绿色都市田园中,一些小细节也让人感动。不难发现在木制栈道旁,主干道路中、功能性建筑等设施处,凡是遇到成型竹木,都会有意保留避开,并没有破坏原有林木。“我们有一条铁的规定。”钟家旭告诉记者,在九个居住点规划中,所有的房屋、道路建设,都必须遵循“不改变田园肌理,不破坏河流沟渠,不砍伐成型竹木”的规定。“我们不能破坏田园生态基底。”钟家旭说。

除了保护原有的树木,青杠树村还补栽了一批桂花、银杏、香樟等风景树木。利用良好的生态本底、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青杠树村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积极探索土地改革,激活存量集体建设用地,将零星、分散、闲置的480亩集体建设用地集中复垦,用于发展绿色经济。

“我们的4A级景区‘长’在绿色都市田园中。”看着兴趣盎然的游人,钟家旭笑着告诉记者,通过川西林盘保护工程改造,青杠树村全面改善了全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还先后获得了中国十大最美乡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省级“四好”村等荣誉称号,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绿色田园为本底带动产业发展,农耕文明智慧和蜀风雅韵的情怀将在这里进一步交融。”

新模式

特色镇+林盘+N

天府文化丰富川西林盘内涵

宽宽的锦水河环绕着郁郁葱葱的林盘,顺流而下,开得正艳的小雏菊随风而动,金黄的银杏在林盘前的院子里洒落一地。河渠边上是成片的竹林,像是撑起一把把绿色的大伞。阳光透过竹林,洒下斑驳的光影。林子与阡陌纵横的田园交错,远望出去,一片绿油油的乡野风光。一下车,还未走进新都区马家镇杨升庵祠堂前的牌坊,眼前静谧的川西林盘就像在向人挥手,不自觉已经步入林间。

“快跟我到这边看!”刚走进林盘,就在记者还沉醉在茂林修竹的景色中时,项目负责人李建勋反复催促。“来看我们林盘最核心的内容。”沿着幽幽小径一路向前,一座侧房环抱堂屋的古朴川西民居映入眼帘。昂首挺胸的母鸡带着一群步履蹒跚的小鸡从宽阔的庭院前信步而过,肃静的青砖白瓦在高过屋顶的青青翠竹掩映下平添几分活力。堂屋前高高悬挂的大红灯笼照亮了匾牌上的题字,“杨氏宗祠”让人多了几分敬畏。

“配合川西林盘保护工程,今后杨升庵祠堂也将恢复清代‘三进’川西民居样式。”李建勋告诉记者,升庵祠堂在实施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程时,除了修复林盘风貌与生态系统,更加注重深入挖掘田园农耕、民俗生活、农事生产等文化内涵,按照特色镇+林盘+景区(休闲农庄)的模式,加快建设以乡村旅游为主题的特色镇。“我们将依托升庵文化为载体,丰富林盘内涵,践行‘特色镇+林盘+N’的模式,美化生态环境,带动农村文化提升,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祠堂前的空地已经平整出来,一街之隔的对面,一栋栋新风貌的民居拔地而起……顺着李建勋的指引看去,工地上不断传来搅拌机的轰鸣,尽管天冷地寒,工人们还是挽起工作服的袖子,顾不得擦去头上的汗珠,片刻不停地搬运物料、砌墙码砖。

“杨大爷你还是要注意,不要累坏身体。”灵活地穿梭在年轻的工人之间,一个满头花白的身影格外醒目。看见67岁的杨德峰正帮着运来满满一推车水泥,李建勋赶紧迎了上去,帮着杨德峰将小车靠在一旁。“不打紧的!我就是盼着我的新居能够早日完工。”擦了擦汗,杨德峰咧开嘴笑着对李建勋说。杨德峰的旧居原是两层小洋楼,毗邻杨氏宗祠,为了配合林盘保护改造项目,在镇上的统一规划下,按照古朴的川西民居风貌,迁址重修一楼一底户型。“以前在祠堂旁怪得像是穿唐装打领带,现在重建整体风格和谐多了。”

“来,我领你们这边看。”在杨德峰热情的指引下,走进一处密林环抱小院,苍劲有力的书法讲述着升庵文化的故事,严明的家风家训时刻警醒着现世……小院中装点着升庵文化的点滴精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谈话间杨德峰信手拈来杨升庵的名作《临江仙》词句,让人有些意外。“我们几乎每个月都会举办诵诗会等活动,丰富大家的文化生活,也提高了内涵。”杨德峰颇有些自豪。

采访结束前,李建勋和杨德峰拉着家常,对于未来他还有新的期盼。“川西民居新居修好后,我们要配合升庵祠堂,把特色观光旅游搞起来,在美丽的川西林盘间打造出独具升庵文化的特色村镇。”

新举措

发挥林盘景观功能

打造旅游特色品牌

竹林农舍,小桥流水,这是川西坝子独有的绝美图画。而在我市乡村振兴战略中,“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程”成为全市正在重点打造的十大工程之一。据悉,坚持以绿色田园为本底、以自然山水为映衬、以天府文化为内核,加强外部风貌塑造和内部功能提升,我市将开展以“整田、护林、理水、改院”等为主要内容的川西林盘整理、保护、修复,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整治,系统规划打造一批形态优美、特色鲜明、魅力独具的川西林盘,形成林在田中、院在林中的新型林盘聚落体系,努力使川西林盘成为成都旅游的靓丽名片和田园景观的璀璨明珠。到2022年,全面完成1000个川西林盘整治任务。

修护

“西控”区域当先

统筹山水林田湖整治

川西林盘是天府文化、成都平原农耕文明和川西民居建筑风格的鲜活载体,具有丰富的美学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在具体的建设中,我市将把川西林盘保护修护工程与特色镇建设相结合,采取“特色镇(街区)+林盘+农业园区”“特色镇(街区)+林盘+景区”“特色镇(街区)+林盘+产业园”等模式,规划建设一批规模在3-5平方公里具有小城市形态的特色镇(街区),实施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程,以绿色田园为本底、以自然山水为映衬、以天府文化为内核,开展以“整田、护林、理水、改院”等为主要内容的川西林盘整理、保护、修复,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整治,系统规划打造一批形态优美、特色鲜明、魅力独具的川西林盘,形成林在田中、院在林中的新型林盘聚落体系。

结合“西控”的生态保护规划,我市“西控”区域要以“两带七轴”为重点,加快建设田园生活、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三位一体”的特色镇(街区)及林盘聚落,率先形成特色镇(街区)与川西林盘有机融合、千里沃田与发达水系自然交叉、绵延丘陵与壮美山峰浑然一体、农耕文明与蜀风雅韵交相辉映的优美城乡形态。

开发

100个AA级景区

塑造“中国川西林盘聚落”

在整治修复的基础上,我市还将充分发挥林盘的景观功能,打造100个AA级林盘景区、30个AAA级特色镇(街区)、10个AAAA级天府古镇,塑造“中国川西林盘聚落”“天府古镇文化”“成都平原四季田园风光”等旅游特色品牌,构建“点、线、带、面”相结合的全域乡村旅游新格局,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景区和旅游目的地。

萃取川西林盘文化、都江堰水文化等特色文化精华,我市还将实施“农业+文创”行动,规划建设一批农业文创示范园区、农业文创空间,打造一批具有成都平原特色的农业主题公园、乡愁馆、创意设计馆、文化博物馆、博览园和农业文创小镇、文创主题农庄、文创休闲农场、文创农艺工坊,培育一批农村文创智库、文创企业,形成200个以上农业文化创意基地。优化提升稻田湿地、水旱轮作农业生态系统,争创世界文化遗产,并依托川西林盘、天府绿道和森林等资源,实施“农业+康养”行动,建设50个以山地运动、森林康养为主的健康养生基地,结合特色镇(街区)、川西林盘、天府绿道和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建设,打造一批特色健康养生基地,推动康养产业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