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水利部、交通运输部正式批复引江济淮工程(安徽段)初步设计,10月至11月,引江济淮工程江水北送段和引江济巢线先后正式开工,标志着引江济淮这一安徽省基础设施建设“一号工程”进入全面建设阶段。斥资近千亿元,建设周期6年,如此浩大的水利工程,建成后将给安徽带来什么?带着这一疑问,记者近日走访了有关水利专家,并实地探访了引江济淮工程施工现场。
工程建成后,惠及安徽13个市46个县区,供水人口4131万人,可改变淮河中游水资源短缺问题
城乡供水——解决淮河流域缺水问题
引江济淮工程涉及安徽、河南两省,输水线路总长723公里,可研阶段批复投资912.71亿元。其中安徽境内输水线路长587.4公里,初步设计批复总投资875.37亿元。
作为一项跨流域、跨省份的战略性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国家有关单位和我省便开展了系列论证与研究,形成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为工程论证和立项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引江济淮的首要任务就是解决淮河流域缺水的问题。 ”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规划处处长陈昌才介绍,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气象条件,使得淮河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在雨季集中的7、8月份,降雨量约占全年降水的70%~80%。而汛期之后,淮河流域水资源又极为短缺,流域内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4,属于严重缺水地区。
“淮河丰枯变化大,枯水季节甚至经常断流,在世界众多河流中也属少见。 ”陈昌才介绍,而淮河中游沿淮淮北地区拥有4595万人口、5412万亩耕地,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耕地比例最高的区域之一,水资源承载能力与人口、耕地分布不相适应,人均亩均水资源量少,历史上旱灾频繁。同时,由于水源不足和地表水体污染严重,长期靠超采中深层地下水维持发展,在淮北大多数城市附近,形成了3000多平方公里的地下水超采漏斗区,导致地面沉降。
“从水资源战略配置格局上看,解决时间分布不均的主要手段是修建水库等蓄水工程,解决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手段是跨流域或跨区域调水。 ”陈昌才分析,沿淮淮北地区地处平原,缺少新建大型水库的地理条件。唯有建设跨流域、跨区域调水工程,才能满足淮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而长江水资源丰富,年均水资源总量约9000亿立方米,向淮河中游地区进行跨流域补水,有助于解决沿淮淮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尤其是枯水年份严重缺水问题。 据了解,引江济淮工程引江规模为300立方米每秒,其中,枞阳引江枢纽引水设计流量为150立方米每秒,凤凰颈引江枢纽引水设计流量为150立方米每秒。2030年、2040年工程供水范围多年平均河道外净增供水量分别为21.49亿立方米、28.66亿立方米。供水范围涉及安徽、河南两省的15个市55个县区,规划人口5117万人,其中安徽有安庆、铜陵、芜湖、马鞍山、合肥、六安、滁州、淮南、蚌埠、淮北、宿州、阜阳、亳州13个市的46个县区,供水人口4131万人;河南有周口、商丘两市的9个县区,供水人口986万人。工程建成后,可改变淮河中游水资源短缺问题,彻底扭转河道生态用水、农业灌溉用水被长期挤占的被动局面。
工程建成后,巢湖至淮河将达到二级航道标准,形成一条连接南北的黄金水道
发展航运——打造通江达海“水上公路”
12月11日,位于庐江县柯坦镇的庐铜铁路姚庄大桥下,机械轰鸣,十几台挖掘机正在紧张作业,开挖河道。
“这是引江济淮菜子湖线穿越分水岭的高开挖河段,因与庐铜铁路工程交叉,为保障铁路安全,先行建设总长400米的交叉河道工程,下挖深度28米,建成通水后,将达到三级航道标准,可以通行1000吨级拖船。 ”中铁十七局集团引江济淮庐铜铁路交叉河渠工程项目部负责人肖承俊介绍。
航运是引江济淮工程的另一重要功能。据悉,依托调水线路,引江济淮工程将建设长江至淮河航道354.9公里,菜子湖线和西兆河线按通航1000吨级船舶的Ⅲ级航道标准建设,其中西兆河线开通兆河段及巢湖湖区航道;江淮运河段考虑按Ⅱ级航道建设,可通航2000吨级船舶。
“我们国家的水运资源,东西向比较发达,南北向极为匮乏。 ”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副院长朱青介绍,淮河、长江干流横贯我省境内各400余公里,水运条件优越。而淮河中游与长江中下游地区没有直接的航道,大宗货物的运输需要绕道洪泽湖和京杭运河,不仅要绕行200~600公里,还常发生堵塞或碍航等情况。 “引江济淮建成后,巢湖至淮河将达到二级航道标准,将形成一条连接南北的黄金水道,对完善我省乃至全国水路交通网络具有重要意义。 ” 引江济淮工程结合航道建设,将结束淮河中游与长江中下游水运不畅的历史,构建淮河水系第二条通江入海通道,并与正在建设的沙颍河、合裕线、芜申运河航道联通,共同形成一条平行于京杭大运河的中国第二条长度超过千公里的南北水运优质航道。
当巢湖水质好的时候,江湖水体进行一定的交换;如果水质达不到要求,则江水不经过巢湖直接汇入淮河
生态优先——改善巢湖及淮河水环境
引江济淮工程的重任之一是改善巢湖和淮河的水环境。一方面,促进巢湖水质与水生态环境的改善;另一方面,有助于维护淮河河道生态基流,抑制淮北中深层地下水超采,改善生态环境用水条件。
巢湖水质改善一直是困扰安徽的难题。 “巢湖水域面积大,基本上只进不出,对外交换少,枯水期几乎没有流量。 ”陈昌才介绍,巢湖目前处于半封闭状态,引入江水可以扩大江湖水体交换量,使之互为吞吐,在有效控制污染源的情况下,有助于巢湖水质改善。
引江济巢段通水后,年均引江入巢湖的水量约5亿立方米,约占巢湖正常库容的30%,可使巢湖基本恢复至建闸前江湖交换规模,水体自然更新周期由现在的12年缩短至3年,恢复江湖的动态联系,增加巢湖的水体交换,以清释污、以丰补枯,将有效改善巢湖水质和水生态环境。
巢湖西部湖区水体对入淮水质的影响,是输水安全的关键所在。为避开巢湖西部湖区重污染水体,引江济巢工程利用西兆河线和菜子湖线双线引江:西兆河线从凤凰颈泵站引水,利用已疏浚拓宽的西河、兆河输水入巢湖;菜子湖线在长江干流左岸新建枞阳枢纽引水,经菜子湖,再由南向北穿越菜巢分水岭至白石天河入巢湖口,并在入湖口建设白山枢纽节制闸进行控制,沿巢湖南岸新开20.8公里输水明渠,可使菜子湖线所引江水不进入巢湖而直接输送至派河河口。
“西兆河和菜子湖两条线路调引江水,目的是避开污染水体的干扰。更为关键的是,针对水质变化情况,工程采用了灵活的调水线路。当巢湖水质好的时候,江水和巢湖水体进行一定的交换;如果水质达不到要求,则菜子湖线所引江水不经过巢湖,直接翻过江淮分水岭汇入淮河。再配合沿线治污、避污、导污、控污、截污等措施,可力保一江清水北上入淮。 ”朱青说。 根据引江济淮工程规划,到2040年入淮河水量将达到26.37亿立方米,入河南省水量为6.86亿立方米,对解决沿淮淮北地区缺水问题将发挥重要作用,可直接减少供水地区地下水使用量,淮北地区中深层地下水超采局面将得到有效遏制。同时,优质江水的输入,将有效改善输水沿线的淮河干流以及沙颍河、西淝河、涡河等主要支流的水质状况,并解决枯水季节河道干涸断流问题,促进淮河及其主要支流水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得以控制并逐步恢复。
除为候鸟让路外,工程还为鱼类洄游增设鱼道,以维护生态平衡
绿色发展——尽力减小工程对沿线的影响
引江济淮从长江调水,是否会减少长江下游用水量,导致长江可用水资源量减少,这是备受关注的问题。
根据规划,到2040年,引江济淮工程平均每年引水量将达到43亿立方米。水文监测数据表明,这一引江水量,仅占长江铜陵大通水文站多年平均径流的0.4%左右。“相对于长江近万亿立方米的年径流量,年均引水30~40亿立方米占比极小,对长江流量不会造成明显影响。 ”陈昌才介绍。
根据工程规划,引江工程调水时段服从长江统一调度。为保护特殊干旱季节长江下游生态基流不被挤占和长江下游用水、航运条件不被恶化,明确当大通站流量降至10000立方米每秒时即停止引江。
丰富的长江水孕育了种类繁多的水生生物资源,也为沿江勾勒了一幅幅芦苇摇曳、鱼鸟翔集的生态湿地画卷。随着引江济淮工程的建设,以及船舶通航,会不会对沿线生态造成影响,影响野生动物的生存?
“工程设计之初,就慎重考虑了对生态可能造成的影响。 ”朱青告诉记者,为减少工程投资和移民占地,在以往历次研究中,曾多次考虑扩建凤凰颈引江枢纽并新建通江船闸。但经反复论证,最终取消了这一方案,就是为了避免船舶通航对铜陵国家级淡水豚保护区的影响。
取消凤凰颈通江船闸后,菜子湖线路承担着引江和通航任务,按原设计方案需抬高枯季湖泊蓄水位1~2米和疏浚湖区航道,可能对局部地区排涝产生影响。然而,菜子湖是省级自然保护区,每年冬季有大批珍稀濒危鸟类在湖区湿地繁衍。为此,引江济淮规划又专门增加约3.5亿元,对原方案大幅度调整,将湖区航道西移1.5公里,使航道远离团结大圩湖区湿地。 除为候鸟让路外,工程还为鱼类洄游而增设鱼道,尽力维护生态平衡。为保证鱼类洄游畅通,又安排专项资金近5亿元,在长江与菜子湖之间的枞阳闸、长江与巢湖之间的巢湖闸、淮河与瓦埠湖之间的东淝闸和淮河干流蚌埠闸、临淮岗枢纽上增设五处过鱼设施,在菜子湖增加增殖放流站,在菜子湖、巢湖、瓦埠湖内布设56处人工鱼巢和投放底栖生物等。(王恺 范克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