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瞰新民园广场
富有欧式特色的建筑外观、优雅清爽的如厕环境、人性化的服务设施,这就是天津城市中心的公厕。12月中旬,记者接连走进两家和平区的公共厕所去感受如厕品质。记者首先来到的这座公厕所在地,很多天津市民都再熟悉不过了,这里是第十三届全运会火炬传递启动仪式的第一站——新民园广场。这座在2014年由老民院体育场拆除进行提升改造全敞开式的天津新地标,最初的厕所设计主要针对场地内的商业租户群体,但随着这座地标越来越受到市民和游客的欢迎,公厕的需求量激增,如厕难问题摆在了眼前。
民园广场的公厕与其周边的人文环境高度匹配
厕所卫生24小时专人管理
率先进行全面改造的两座公厕,从设施到设备,再到管理,全面解决了游客市民全天候如厕难的问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五大道管委会今年还提出“人性化公厕驿站”的新思路,也就是说,接下来要提升的民园广场南面两间厕所,除了拥有完备的设施设备外,还会划分出厕所功能大厅,大厅内将涵盖自助储物柜、自动售卖机、游客休息区等内容,打破了以往只有如厕单一功能的公厕形态,让民园广场的公厕与其周边的人文环境高度匹配。
天津著名景点南市食品街对面的公厕
如果说民园广场的新建公厕在功能上取胜,那么位于天津著名景点南市食品街对面的公厕则赢在与市民游客的互动上。
和平区53座公厕墙壁上悬挂二维码标识
整洁的厕所环境
坐落在旅游景点和学校周边的公厕
每天,清除队的话务员小崔都要接听群众打来的反映公厕问题或对公厕建设提出建议的电话,她的电话接听记录里小到公厕水管漏水,大到公厕革命建议,可以说应有尽有。之所以能有如此多的百姓心声直接反映到相关部门,这源于和平区53座公厕墙壁上悬挂的二维码标识。
市民通过扫描公厕门口的二维码反映的问题和意见全都集中体现在清洁队的网络管理服务平台上
厕所问题不是小问题,关系到大文明,同样也是城市的名片。简单的一个操作,无论是过往的市民还是途经的游客,通过网络的纽带和公厕的管理单位形成了一种有效互动,公厕的水平也不仅仅停留在硬件的设施设备完善上。一次如厕行为,让群众有了反馈渠道,公厕也变得更有人情味,百姓使用起来起来心里才更暖。(记者 马宬 张宏彬 戴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