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也是党员干部见担当、显身手的“赛场”。滁州、宣城等地注重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考察选用干部,建立选派帮扶干部激励制度,奖优罚庸。
“一分付出一分收获,农村是我成长的重要舞台”
——今年,第七批从省直和中央驻皖单位选派的帮扶干部,已在5月1日前全部派驻到联系帮扶的贫困村,并将任期至2020年
“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我家去年脱了贫。 ”滁州市来安县张山乡仰山村的廖之山一边挪着腿从自家的农用拖拉机上下来,一边对记者说。廖之山和妻子均有残疾,在驻村扶贫干部蒋华的帮助下,他从2015年起开始搞大棚蔬菜种植,3亩多地的大棚蔬菜去年收入2万多元,加上其他收入,一举摘掉戴了多年的“穷帽子”!
“我们村‘一村一品’已具规模,乡亲们彻底战胜贫困指日可待。 ”走在仰山村,蒋华一口一个“我们村”,话语间流露出自豪和热爱,很难看出她是一名来自市直单位的副县级领导干部。
像蒋华一样,许多选派帮扶干部都成为贫困村经济发展的“引路人”。宣城市泾县琴溪镇新元村经济落后,扶贫干部洪小燕到村后千方百计发展种养、旅游等产业,推动村集体年均收益超过20万元,还带动一批贫困户增收脱贫。
“一分付出一分收获,农村是我成长的重要舞台。 ”明光市国税局干部张文军深有体会地说,驻村扶贫使他从一名纯业务干部迅速成长为业务、党务“两手硬”的综合型干部。
今年,第七批从省直和中央驻皖单位选派的帮扶干部,已在5月1日前全部派驻到联系帮扶的贫困村,并将任期至2020年。
“严管厚爱,对不履责、不尽责的党员干部严肃问责”
——我省要求选派帮扶干部自觉服从乡镇党委领导,接受市、县组织部门管理,坚决履行驻村工作、请销假等各项日常管理制度
关爱选派帮扶干部。宣城市建立选派帮扶干部吃住在村工作台账,强化经费保障,为每个扶贫工作队安排10万元发展集体经济专项资金,每年安排办公经费3万元。另外,还明确每人每月1500元生活补助和往返两地交通费,为303名选派帮扶干部办理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严管也是厚爱。 ”宣城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市委组织部对泾县、绩溪县、旌德县选派帮扶工作进行了实地调研和督查;采取随机暗访和电话查询的方式,对5个县(区)选派帮扶干部在岗情况进行了抽查。该市还利用手机App,督促选派帮扶干部每日报告工作和去向。
“脱贫攻坚是重大政治任务,是党员干部应尽的职责,对不履责、不尽责的党员干部必须严肃问责。 ”滁州市委组织部相关干部葛鹏介绍,该市某局2名副县级干部,缺乏组织纪律观念和大局意识,不愿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他们因此被诫勉谈话,责令作出深刻检查,半年内不提拔使用,延长其中1人的试用期,处理结果在全市通报。
今年5月1日前,我省向1923个未出列贫困村各选派一支不少于3人的帮扶工作队,第一书记全部由副县级以上党员干部担任;要求选派帮扶干部自觉服从乡镇党委领导,接受市、县组织部门管理,坚决履行驻村工作、请销假等各项日常管理制度。
“要建立科学考核激励机制,推动各级干部到脱贫攻坚战场上大显身手”
——《安徽省选派帮扶干部管理办法》明确,对在村工作期间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的选派帮扶干部,要表彰一批、使用一批
9月,省委组织部、省扶贫办、省财政厅、省人社厅联合印发的《安徽省选派帮扶干部管理办法》,规定了选派帮扶干部的工作职责以及对选派帮扶干部的考核奖惩、工作保障等,要求各级组织部门要逐级建立选派帮扶干部任职档案,全面反映他们在村任职期间工作表现、考核及奖惩情况,明确对在村工作期间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的选派帮扶干部,要表彰一批、使用一批。
不能让扶贫干部吃苦又吃亏,要把真正优秀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许多地方都制定了关于选派帮扶干部的考核制度和实施细则,坚持量化考核和多方面综合评价相结合,有的还采取专项调查、实地核查、电话抽查等方式对干部履职情况进行全方位了解,做到精准考核、精准识别。记者在某市采访时看到,该市的考核办法明确重点考核内容6大类20项,实行百分制打分考核,既客观又全面。
“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建立科学考核激励机制,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推动各级干部到脱贫攻坚战场上大显身手。 ”省委组织部相关同志表示。(朱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