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4A级景区达208家,数量名列全国第二
□杨艺茂
近日,经四川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2017年第5次会议集体审议,认定阿坝州茂县中国古羌城、阿坝州红原县月亮湾、绵阳市越王楼·三江半岛、凉山州宁南县金钟山、凉山州宁南县凯地里拉、宜宾市长宁县蜀南花海6家景区正式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四川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全省4A级景区已有208家,在21个市州都有分布,而且每年都有新成员加入,数量名列全国第二。最新获批的6家景区分布在川西、川南、川北区域,涵盖了文化、湿地、温泉、康养、田园等旅游类型,而且来自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乡村的景区居多。在推进全域旅游和乡村旅游大发展的趋势下,这些景区不断提档升级,不仅为游客提供了更多选择,也将更好地推动当地脱贫攻坚工作。
4A景区对口帮扶 贫困户增收有道
四川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创建4A级景区,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的阿坝州茂县中国古羌城景区、阿坝州红原县月亮湾景区、凉山州宁南县凯地里拉景区和金钟山景区,以及宜宾市长宁县蜀南花海景区,通过开发旅游产品、提供就业岗位等不同方式,对当地贫困村进行帮扶,达到了旅游扶贫的目的。
“羌族文化活态展示,是我们提供就业岗位较多的一个部分。作为中国古羌城最重要的表演活动之一,每次活态展示需要数百人参加,其中贫困人员就有几十人,可为他们人均年增收约2万元。”茂县中国古羌城景区黄大成告诉记者,景区的绿化、酒店、演艺、财务等岗位都有贫困户就业,目前景区带动800余人就业,其中来自贫困村的劳动力近半数。同时,中国古羌城在创建4A级景区的过程中,带动了周边群众从事旅游服务,紧邻景区的坪头村和水西村农家乐提供的床位已达4000余张。
无独有偶,在红原县月亮湾景区,下哈拉玛村已成为精品旅游村寨、精品牧民定居点,有效带动了景区内的贫困户发展产业,也促进区外建档立卡贫困户300余人实现就业。凉山州宁南县凯地里拉景区,除了为贫困户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外,还采用产业发展、农产品包销到景区的方式进行扶贫,帮助当地村民人均年收入增加上万元。目前,凯地里拉景区通过多种方式已带动1000余名群众实现脱贫。同在宁南县城的金钟山景区,覆盖了李子坪村、务旭村、迎丰村三个贫困村,在创4A过程中带动了5000余名当地村民就业。
长宁县旅游发展局王俊告诉记者,蜀南花海景区营业近一年来,先后将当地省级贫困村——和乐村和幸福村作为对口帮扶村,针对两村70户不同类型的贫困户,制定了针对性的脱贫路径,如特色农产品营销、带动产业发展、提供景区基础岗位等,目前已带动当地100余名村民就地务工,带动景区周边开办农家乐30家,已经接待游客达40余万人次。
景区实现智慧化 游客游览很轻松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创建4A级景区的过程中,6家新晋级景区不断提档升级,在旅游环境、旅游服务质量、旅游公共设施、特色旅游产品、旅游安全、旅游扶贫效应等方面都达到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再次助推我省旅游环境和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
“作为绵阳城市核心区域的景区,我们不仅在历史文化与自然休闲的融合上下功夫,也在景区智慧化建设方面不断努力,景区内吃、住、行、游、购、娱的全要素服务体系已经形成。”绵阳市越王楼·三江半岛景区相关负责人谭屹告诉记者,在河岸两端的越王楼游客中心和三江半岛游客中心,设有多媒体触摸屏、影视厅、手机充电站等设施。通过触摸屏,游客可以获得电子导览、电子商务、景点宣传介绍等服务,扫游客中心二维码,游客不仅能获得电子导游服务,还可在平台上进行购票、购物、住宿等操作。此外,在景区中心机房,还有景区人流量监测系统、环境监测系统、停车场智能系统等智慧旅游系统。
在智慧景区建设上,月亮湾景区也不甘人后,力求通过智慧建设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近年来,月亮湾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100个最美观景拍摄点”,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记者了解到,在4A级景区创建过程中,月亮湾强化了游客互动及投诉联动服务平台建设,拉近游客与景区的距离,完善了LED显示屏旅游信息发布系统,建立了景区自助导游讲解系统和无线讲解系统。如今,在景区的影视厅中,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到景区资源、游览线路、游览活动、天气预报、开放时间等信息。
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体系构建中,宁南县的金钟山景区和凯地里拉景区将电子商务平台很好地利用了起来。“在‘金桑庄园’平台上,本地特产应有尽有,游客想买的特色产品都可以找到。”金钟山景区相关负责人付宁介绍说,金桑庄园是当地使用度较高的电子商务平台,集合了宁南县以及周边地区的特色产品,当地居民种植的水果、养殖的农畜产品和其他加工类食品大多放上了平台,基本能够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