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青海 » 正文

全球报道:青海省非遗项目强力助推脱贫攻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2-20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记者从省文化新闻出版厅了解到,我省近年来大力挖掘、传承民族工艺和非遗文化,传统技艺、传统美术类非遗技艺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新途径。青海现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5项,国家级非遗73项,省级非遗13
原标题:我省非遗项目强力助推脱贫攻坚

记者从省文化新闻出版厅了解到,我省近年来大力挖掘、传承民族工艺和非遗文化,传统技艺、传统美术类非遗技艺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青海现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5项,国家级非遗73项,省级非遗136项,以国家级项目为龙头,省级项目为骨干,州县级项目为基础的四级名录体系基本建立。丰富的非遗项目展示青海文化底蕴的同时,一些传统技艺更是成为当地群众增加收入的助推器。

全省34个3A级以上景区都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表演和销售。非遗进景区,既丰富了景区的服务内容,让广大游客近距离领略当地的民俗风情,也为民间艺人和传承人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平台,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

目前,热贡艺术、藏毯、黑陶、银铜器、土族盘绣、和日石刻、湟中堆绣、河湟刺绣、贵南藏绣、湟中陈家滩木雕等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初步形成了“公司+艺人+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涌现出一批以黄南藏族自治州热贡画院为代表的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在互助土族自治县,由国家级传承人董思明组建的土族婚礼表演团队长年在互助县景区表演。表演队负责人介绍,这些演员中有的原本在外务工,近年来专程观看土族婚礼的游客越来越多,演出团队让民族文化习俗得到传承的同时,增加了群众收入,队员的年收入能达到三万元以上。

不仅如此,我省通过采取多种保护方式,使一批非遗项目得到抢救保护,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热贡六月会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活动由原来的12个村庄发展至24个村庄,当地民众由过去的被动参与变为主动参与。

在国家级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黄南民间藏戏团体由原来的4家恢复至16家,藏戏艺人有500余人,每年演出达百余场。另外,由传承人和民间艺人投资建设的15个综合传习展示中心,集展示销售、设计研发等多功能于一体,唐卡、黑陶等特色产品不仅走俏各大展览会,还远销尼泊尔、泰国、日本等国家,在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等方面发挥着明显的作用。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