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12”当天,沭阳县新河镇山荡村综合服务中心内,淘宝店主李敏早早开始一天的直播,“叮咚”“叮咚”声中,一盆盆风信子、月季、百合销往全国各地。靠着丰富的电商知识,这位身患残疾的姑娘每年在线销出50多万元绿植。
今年7月,在宿迁本土大学生返乡创业千人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自信满满的她通过层层选拔,当上沭阳县新河镇春生村党支部副书记(挂职),开启带领乡亲一同致富的道路。
和李敏一样,越来越多的本土人才在家乡的召唤下,返回乡村干事创业、致富乡民。记者采访发现,扎根故土的同时,他们期盼更多“阳光”和“雨露”。
引才,农村振兴的关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资源要素配置继续向“三农”倾斜,是十九大提出的新要求。其中,人才无疑是核心资源。“乡村振兴的核心和标志,是人口集聚和人才集聚,没有人的乡村不可能真正地振兴。”沭阳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志超说。
没有“人”,尤其是懂得当地风俗习惯、拥有广泛人脉、对故乡充满感情的乡土人才,正是苏北农村振兴的短板所在。“考上一火车,回来一卡车”,形象地道出苏北农村长期以来的人才外流之痛。
今年初,宿迁以乡镇为单位,对近10年本乡镇考出去的大专及以上毕业生进行摸底调查,建立本土人才信息库。调查发现,这些走出去的本土人才,不少在外创业成功,有资金、有项目、有阅历,如果能留住他们,就能为苏北发展留足空间和后劲。“苏北农村不是没有人才,关键在于发掘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宿迁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7月,宿迁启动本土大学生回乡创业富民计划,瞄准这些身在异乡的能人,派人点对点联系,打亲情牌、发招贤榜、算创业账,组织回乡参观看变化,鼓励他们再回农门、造福乡梓。最终,从5000多名报名者中遴选1324名身怀创业项目或意向的大专以上毕业生,安排到涉农村(居)任村干部。
连云港也启动实施能人返乡创业行动,由组织部门和统战部门携手,通过成立外地流动党组织、家乡发展促进会、异地商会组织等,与在外能人建立密切联系,积极引导回乡、项目回迁、资金回流。
扎根,脚踩田埂望得远
大批人才返乡,带来新品种、新技术,也带回新市场、新思路,使得农业生产更加适销对路,更能抵御风险,迸发新的活力。
徐州市贾汪区江庄镇主要种植花生和木薯,由于品种老化,每斤只卖几毛钱。高庄村村民袁起返乡后,引进菜用甘薯、彩色花生等特色品种,仅菜用甘薯叶每斤售价就高达5元。目前,这一项目扩展到江庄镇高村、竹园等7个行政村、8000多亩土地,带动全镇农户增收800余万元。
“乡土人才回乡创业,背后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艰辛。”对袁起来说,从北京城回到苏北农村创业,凭的是一腔热血。真正走上创业之路,却发现在农村创业,面临的是比城市创业更大的压力。
“投资密集、获益缓慢、风险较大,发展困难重重。”袁起说,当地帮扶的“人才贷”授信的40万元,仅能维持日常生产,扩大规模便遭遇瓶颈。在贾汪区的牵线搭桥下,袁起在嘉禾基金获200万元政策性基金支持,渡过一个难关,没多久另一个难关接踵而至。“五彩花生等产品网销火爆,但由于农村缺乏必要的道路、电力设施和网络端口条件,公司只能舍近求远把营销部放到徐州市区,增加销售成本,也增加不必要的损耗。”袁起说,如果当地有电商创业园,就能把营销部门迁回农村,实现现采现销。
困扰沭阳县颜集镇堰下村电商创业协会牵头人赵苏杭的,则是农村人才不足。年销售额突破300万元、利润达180万元的网店,只有一名客服。“客服学成后多选择单干。经过5年开发,4000元以下工资很难找到合适的年轻人。”无奈之下,赵苏杭打算把运营、销售、策划等业务重新搬回城市,农村基地只留种植。
成长,盼更多阳光雨露
连云港对已有返乡创业人才进行梳理发现,返乡创业人员主要以45岁以下中青年为主,其中近半有大专以上学历。创业行业以三产为主,项目以小微企业为主,投资额500万元以下、项目产值1000万元以下、利税100万元以下的“三小”型创业项目占总数90%以上。
这些微小企业,更需要政策、资金、平台的扶持,各地也有所预见,努力破解,在创业场所、土地流转、融资担保、贷款贴息、税费减免等方面开方便之门。
今年10月初,灌云县出台招才引智新政,对全县招引本科以上人才来灌云就业给予人才补贴。这一新政受到返乡开设民营医院的潘望帆的点赞。“社会办医,最大瓶颈是人才。苏北对医学专业人才吸引力不足,我们给予灌云籍大学生每人1.5万-2万元奖学金,规定学成后返回医院就职。经多方联系,一位现任中国工程院院士、灌云籍肝胆胰专家有望返乡就职。”潘望帆说,同时,政府对民营医院引才给予补贴。
连云港市委统战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为能人返乡搭建创业舞台,该市整合资源,搭建各类中小企业园、标准厂房,各县(区)基本都结合实际建立一批富有特色的创业平台,如东海县的水晶产业“一城一馆两园”特色创业平台、灌云县的返乡创业科技园和返乡创业园、灌南县的两岸青年创业园等,让能人有用武之地。
为让返乡人才创业更顺利,沭阳县新河镇提供淘宝大学进修的机会,还每年拿出10万元委托当地能人为大家进行创业基础培训;灌云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对返乡创业人才进行双创辅导,帮助其从管理人员到老板顺利“蜕变”。
专家认为,返乡人才创业,要进行多元化培养,既要强调创新富民,更要发挥其他人才的管理能力、服务能力,不搞“一刀切”。帮助他们向村干部岗位发展,进一步改革事业单位招录,突破乡村人才成长的“天花板”。 (李刚 郁芬 仲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