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文山,上海虹口,情谊源远流长。
1996年,党中央、国务院正式部署沪滇结对帮扶,上海迅速响应并确立了市、区两级帮扶机制。虹口区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西畴两县建立对口帮扶协作关系。2016年,虹口区对口帮扶又增加了马关、丘北两县,文山与虹口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坚持项目资金聚焦精准扶贫,向基层倾斜、向民生倾斜,浦江春风吹送到七乡大地,助力当地一起打赢脱贫攻坚战。
“行走的渴望”——让肢残人员重获新生
文山州是个集多民族、边境地区、贫困地区于一体的地区,由于历史原因,当地有一批特殊肢残人员,富宁县田蓬镇沙仁寨村87个人78条腿即是真实的写照,行走的渴望牵动着每个人的心。
虹口区急人所急,采取市援滇资金出一点、市慈善基金会虹口分会出一点、爱心企业出一点的方式,共同推动实施“行走的渴望”文山州特殊伤残人员假肢安装和维护项目,为文山州5000余名因战致残人员提供帮助,累计募集专项资金765万元,5年内共安装、修复假肢近2300余条,援建假肢维修站2个。骆祥建被地雷炸伤时才5岁,安装上假肢后,他重新站了起来,恢复了自信,并考上了大学,走上工作岗位。
假肢安装项目帮助这部分特困群体支起一个躯体、撑起一个家庭、带来无限希望,使他们重新过上了自信的生活,也为边疆民族地区和谐稳定贡献了一份力量。
“跳动的蚕丝”——产业扶持助百姓增收
针对丝绸面料和家纺产品需求量大的实际,虹口区积极牵线苏州丝立方与文山州签署发展桑蚕丝绸产业和建设特色小镇战略合作协议,在文山注册5000万元成立农业科技企业,投资200万元成立合作社。今年年底,丘北县将建成3000亩桑蚕养殖基地,预计每亩将可为群众带来人均纯收入6000-8000元。织布机上跳动的蚕丝,将为文山群众带来美好的未来。
民生为本,产业为重。虹口区在帮扶过程中,积极开展科技扶贫、产业扶贫,增强群众发展后劲,从根本上解决“脱真贫、真脱贫”问题。三七、杨梅、草果、罗非鱼、能繁母牛等特色种植养殖产业,皆烙下了“虹口”的印记。早在2010年,虹口区援滇干部就引进猕猴桃这一高附加值产业,把同样是虹口结对合作的四川省都江堰虹口乡的猕猴桃种植经验成功复制到文山,聘请都江堰的种植专家来文山进行指导,签订跨界合作协议,成立猕猴桃专业合作社,在原有香坪山、小洞村试种400亩的基础上,今年又在兴街镇三光片区种植1600亩猕猴桃,走“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路子,全面提高猕猴桃的种植管理水平,预计每年为农户增加纯收入2.85万元。
“五个一”工程——放飞山瑶未来的希望
“扶贫先扶智,扶贫必扶志”。今年,富宁县的山瑶班传来史无前例的喜讯,参加高考的20位学生中,有19位被大学录取。8年前,读高中、上大学对山瑶人来说,犹如天方夜谭。山瑶是富宁瑶族中的一个支系,由于历史、自然等方面原因,山瑶群众居住在山高坡陡、交通闭塞、重度石漠化的石山地区,生活十分艰苦,教育极度落后,许多孩子上不了学,一般读到小学或初中就辍学回家。
虹口区一方面帮助山瑶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在富宁县先后投入市区统筹帮扶资金1045.47万元,帮扶山瑶族群众搬迁安置;另一方面开展智力扶贫,积极整合各方力量,投入资金200万元,为山瑶学生实施住宿、温暖、饮水、营养和爱心书包“五个一”工程。一杯牛奶、一个鸡蛋,送的是营养,暖的是人心。19名考上大学的学生在感谢信中说,是党中央的精准扶持和英明决策铸就了山瑶的希望。
今年,虹口区进一步在文山开展教育帮扶项目,已在丘北、马关两县分别帮助10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高中生,并将进一步覆盖至富宁、西畴两县。
“最炫民族风”——坡芽歌书唱响世界
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东西部地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上,虹口区走在了前列。
云南的“坡芽歌书”,从被发现至今已有11年。一直以来,虹口区与当地共同打造富宁县坡芽歌书文化旅游产业,投入近300万元援建了坡芽村和坡芽歌书展示馆。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坡芽歌书”于2011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坡芽歌书合唱团先后在央视青歌赛、合唱先锋比赛屡获佳绩,并在去年远赴俄罗斯,参加第九届世界合唱比赛,获得无伴奏民谣组金奖。去年底,在沪滇扶贫协作20年之际,坡芽歌书合唱团应邀首度亮相上海的舞台,刮起了一股来自壮乡苗岭的“最炫民族风”。(张登海 黄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