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12月23日 第 07 版)
王光胜收集的俄罗斯族乐器和俄语书。陆培法 阿尔达克摄
王光胜收藏的反映俄罗斯族迎亲情景的照片。陆培法 阿尔达克摄
“塔城”之意取“塔尔巴哈台”和“绥靖城”中的二字定名。因地处新疆塔尔巴哈台山以南,流淌着纵横交错的大小河流,其中5条河流穿城而过,塔城又被誉为“五弦之都”。河水一年四季长流不断,滋润着十多万小城居民。
在今年的初冬季节里,本报记者回到久违的塔城市。这里洋溢着俄罗斯族人的浓郁风情。走在塔城市街头,经常有会说汉语的俄罗斯族人擦肩而过。那一刹,耳畔似乎又传来悠扬的手风琴声,从春寒料峭的白杨林中飘然而至;空气中偶尔飘来“列巴”(俄式面包)的阵阵清香;那临街而立的俄式建筑——红楼里,远远地传来高跟鞋清脆的“嗒嗒”声……
塔城就是我们的故乡
一片片葡萄藤已经攀援上架,阳光透过枯黄的叶子洒在地面斑驳成影。苹果树、杏子树、桃树、李子树、樱桃、草莓、树莓生长在院子的各个角落。这个院子的女主人是新疆塔城地区俄罗斯族文化协会会长王光胜。
走进屋内,客厅墙上挂着俄罗斯田园风格的油画,室内的门帘、窗帘、台布、被罩、枕套、床围等物品,都绣有不同色彩的几何、花草图纹,浓淡相宜、雅致大方。这些都是她的十字绣、掇花和钩花作品。王光胜说,掇花是俄罗斯族民间几近失传的一种刺绣工艺,现在会掇花的人已经不多了,所以她想开一家具有俄罗斯族特色的刺绣店,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2012年,王光胜成为塔城地区“俄罗斯族巴斯喀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同年成为塔城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她告诉本报记者,她的儿子和侄女作为年轻一代的俄罗斯族人,已经不会说俄语,对本民族的文化了解不多。所以,塔城俄罗斯族文化协会致力于发扬俄罗斯族的传统文化,平时还会组织协会的人给其他俄罗斯族人教授舞蹈、民歌、语言等。
步入祖国的新时代
俄罗斯族人自入居塔城地区后,为塔城市带来了种养殖优良品种和先进的手工业、农业、牧业、养殖业技术,他们善于驾驶汽车、制皮革、修理自行车、手表、缝纫机等各种家用品。居住农村的俄罗斯族则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栽培优质水果、放蜂取蜜、改良牲畜、开展渔猎,生产效率不断提高。
塔城市的俄罗斯族按照辈份长幼分居,他们的房间窗明地净,装饰朴实优雅,充分体现了他们爱清洁、讲卫生的民族特性。服饰丰富多彩,老年人男的多喜欢穿制服、马裤、皮靴和皮鞋,女的穿连衣裙。年轻人则喜欢追逐社会潮流,穿戴时装。
王广胜说:“我的爷爷是天津人,姥爷是山东人,奶奶和姥姥是俄罗斯族,父母是混血儿,我和丈夫也都是混血儿,现在我们只在家里说俄语。”她说,老一辈俄罗斯族人逐渐过世,年轻一辈又大多不太会说俄语,但在生活习俗上仍然保留着俄罗斯文化的传统。
年轻时的王广胜喜欢穿“布拉吉”(带着蕾丝花边的连衣裙)。这位从事翻译工作多年的俄罗斯族后裔现在是塔城市政协委员。她说,在历史发展的滚滚长河中,塔城俄罗斯族人后裔的语言、服饰、饮食、习俗等已融入了太多其他民族的元素,列巴(面包)、玛洛什(冰激凌)、阿津诺什嘎(踢踏舞)等一些传统技艺也被其他民族吸纳,他们与塔城各民族相融共生、友善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