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高新区“中国声谷”内,入园企业超过150家,跟进在谈项目超过200个。芜湖长江二桥上,建设者们正在安装护栏,清理桥面,为即将通车进行“冲刺”。江淮汽车总装车间,一台台电动汽车“踩”着生产节奏下线,刚刚过去的11月份,该公司新能源乘用车销售5660辆,比去年同期增长363.55%,创下月度销量新高。
时近年底,全省经济“脉搏”跳动有力,经济基本面充满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今年以来,我省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经济发展稳的基础不断巩固,进的动能加快释放,好的态势持续显现,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交出了一份提气的年度“成绩单”。
稳:增速处于合理区间,就业成为突出亮点
省统计局新近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省制造业一直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成为拉动工业增加值增长的“主引擎”。 11月份,全省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对全部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91.7%,占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9.1%。
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制造业对工业经济增长贡献度持续攀升,为全省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夯实了根基和支撑。
今年以来,我省着力强化实体经济吸引力和竞争力,更加注重优化存量资源配置,强化创新驱动,发挥好消费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有效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合理增长。全省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平稳。 1月至11月,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比全国高2.2个百分点,居全国第6位、中部第2位。前三季度,全省生产总值19811.4亿元,同比增长8.3%,居全国第6位。
投资对稳增长发挥关键作用,1月至11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26309.1亿元,同比增长10.6%。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4975.8亿元,同比增长11.7%,比全国高3.4个百分点。进出口继续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同比大幅增长27%,较去年同期增速显著扩大,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更明显。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巩固了经济稳定运行格局。 “三去一降一补”扎实推进,大力化解过剩产能,全省关闭1对、停产3对煤矿,完成退出煤炭产能705万吨/年的任务,退出炼铁产能62万吨/年、炼钢产能64万吨/年。商品房待售面积减少,11月末为2080.9万平方米,比去年末减少320.5万平方米。去杠杆方面,企业资产负债率持续下降,10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6%,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降成本方面,通过大力落实结构性减税部署,前三季度减税规模达759.7亿元,同比增长34.2%。同时,降低企业用能、用工、物流等方面成本,前三季度降低电力直接交易成本就达到36亿元。 1月至10月,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占收入比重为87.8%,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
“补短板”力度持续加大,我省出台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总体规划及铁路等9个领域专项规划,制定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补短板力度实施方案,基础设施建设“一号工程”引江济淮加快建设。前三季度亿元以上重点项目新开工2419个、竣工935个。 1月至11月,基础设施投资5839.4亿元,增长25%。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投资同比增长46.9%。稳增长的目的是稳就业。前三季度,城镇登记失业率3.06%,是近年来最低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3.6%,提高0.27个百分点,就业成为今年经济运行中的突出亮点。
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创新创业活力增强
合肥飞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合肥市蜀山区的一栋写字楼内,看上去并不起眼,却已经成长为国内最大的专门为飞行旅客服务的网上平台。该公司开发的“飞常准”APP下载量突破1亿,全国每5人乘坐航班就有1人在使用,该公司在航空数据市场占有率超过80%。
当前,我省正在大力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奋力抢占智慧经济发展制高点。
今年以来,我省强化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大力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全省上下加快“三重一创”建设,一体推进制造强省、创新型省份和技工大省建设,加快构建技术和产业、平台和企业、金融和资本、制度和政策创新体系,并且在全国率先施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条例。一系列真招实措,加快了新旧动能的转换接续。
全省产业结构持续调整优化。先进制造业“一号工程”江淮大众新能源汽车合作项目快速推进,双方合资企业最近获得商务部批准并领取国家工商总局颁发的《营业执照》,双方合作开发的首款新能源汽车产品正在不断进行改进完善,将于明年投放市场。 1月至11月,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8.1%,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高9.3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1%,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25%左右。服务业作为我省三次产业中的“短板”,正在逐步拉长,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占经济总量规模达42.3%,比上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成长,1月至11月,全省限额以上单位实现网上商品零售额274.8亿元,增长37.3%,拉动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长1.5个百分点;“互联网+旅游”为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前三季度全省旅游业总收入同比增长21.8%。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持续迸发。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以来,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科技创新“一号工程”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创建积极推进,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揭牌成立,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正式开通。截至9月底,全省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7.3件,同比增长15.9%。 “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工商登记“七十一证合一”改革启动,出台创优“四最”营商环境实施意见,推行窗口办事“最多跑一次”,大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1月至11月,全省共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63.9万户,同比增长20.6%。平均每月新登记市场主体的数量是实施商事制度改革前的3倍。市场主体的活力积涓成流,汇聚成推动经济行稳致远的“主引擎”。
好:质量效益提升,民生保障加强
望江县鸦滩镇麦元村村民陈德娥,今年置办了三台缝纫机,在自己家里开了小型服装加工厂,专门承接外地服装企业的来料加工。每件可赚取3元加工费,一天正常能加工30多件,挣到100元钱。这个农村家庭也因此多了一份稳定可靠的收入来源。
经济运行稳健,百姓致富有路,这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体现。今年以来,全省经济运行好的态势更加明显,这既体现在经济运行的质量效益持续提升上,更表现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推动高质量发展,体现在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重要导向上。1月至10月,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7.1%,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利润增长15.2%。受中高端制造业、新兴服务业和能源原材料行业税收快速增长带动,1月至11月,全省财政收入增长11.7%,比全国高3.3个百分点。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财政收入结构也持续优化,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占比为71.3%,高于去年同期2.7个百分点。 随着财力的增强,民生保障力度持续加大。前三季度财政民生支出占总支出比重达84.1%,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城镇职工养老等六项保障参保人数完成年度计划。前三季度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35.2万套,开工率105.9%。前三季度城镇居民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3%和8.9%,比上半年分别提高0.2个和0.1个百分点。脱贫攻坚成效明显,截至9月底,全省到户产业扶贫项目覆盖率达89.2%,更多贫困群众有了更稳定的增收来源。(胡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