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热播多日的《国家宝藏》开启陕西历史博物馆专场。
西部网讯(记者 敬泽昊)周朝辨华夷,大秦首一统,大汉威远扬,盛世归大唐,12月24日,热播多日的《国家宝藏》开启陕西历史博物馆专场。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了时间跨越百万年的170多万件文物,并且被国家特批不用带“省”字,因为这里收藏展示的历史其实就是中国的历史。
今天的节目里,从陕西历史博物馆170万件展品挑选出三件独具代表性的国宝——葡萄花鸟纹银香囊、杜虎符、懿德太子墓壁画《阙楼仪仗图》,这三件国宝在马苏、刘奕君、郭涛三位“国宝守护人”的精彩演绎下,展现了自己的前世今生。
马苏饰演杨贵妃,守护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马苏再演杨贵妃 展现唐朝“黑科技”
2015年的元宵晚会上,马苏扮演了“四大美人”之一的杨贵妃,惊艳华美的造型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本期节目中,马苏再度化身杨贵妃,演绎了葡萄花鸟纹银香囊背后的凄美爱情故事。马嵬坡兵变一年后唐玄宗重返长安,命人去马嵬坡寻找爱妃的尸骸,只得到了“肌肤已坏而香囊犹在”的回报。
这件由马苏守护的文物,1970年出土于何家村窖藏。和她一起守护这件国宝的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齐东方教授,从事唐代金银器研究多年。他说葡萄花鸟纹银香囊虽然没有从杨贵妃墓中出土,但应该就是文献中记载的那件杨贵妃生前佩戴的香囊。
齐东方用“神工鬼斧”来形容葡萄花鸟纹银香囊的做工。更让人震惊的还是这件器物上所体现的唐代“黑科技”——球体里安装了类似于今天陀螺仪的装置,保障球体不论怎样旋转,里面的香料都不会倾洒。香囊上面的葡萄纹饰源自西方,而这项技术则来自东方,丝绸之路上的东西交流便浓缩在了这件器物之上。
刘奕君饰演秦朝杜县县令赢杜,守护杜虎符。
刘奕君演绎“反派”县令 为家乡守护国宝
马苏演了个美美的杨贵妃,而刘奕君却演绎了一个反面人物——秦朝杜县县令赢杜,他也是《国家宝藏》开播以来首位演绎反派角色的国宝守护人。
身为土生土长的西安人,刘奕君更为能守护自己家乡的文物而兴奋不已,甚至直言:“这个恐怕是我这辈子接到的最棒的角色了!只要能把国宝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我可以扮演任何角色。”
作为战国时期秦国的兵甲之符,刘奕君所守护的杜虎符是专们用作调遣杜县兵将的重要工具,看似造型小巧权利却极大。同时它身上所蕴含的密码学原理,也为今天研究密码学的专家提供了借鉴。
郭涛饰演仪仗队士兵,守护壁画《阙楼仪仗图》。
郭涛讲西安话“莫马达” 组建“复原者联盟”守护国宝
除了刘奕君,本期节目中,还有一位在西安出生长大的国宝守护人——郭涛。对于西安的历史文化,热爱家乡的郭涛也是如数家珍,更直言为家乡守护国宝是一件充满使命感的任务。
作为曾经的大唐古都,西安也就是历史上的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大都会,云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各色人口,堪称东西方商业、文化交流的汇集地。长安在鼎盛时期常住人口高达185万,流动人口也多达51万,外国商人、使者、留学生、留学僧等总数不下3万。
很幸运,不少墓道壁画记录了当时的风情,让我们现在还可窥见盛世景象。这次郭涛所守护的“懿德太子墓壁画《阙楼仪仗图》”就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一件精品。节目中,郭涛扮演其中不起眼的一个仪仗队小兵,带着外国人在长安开眼界,时不时还会彪几句陕西话。现场,郭涛笑言自己本来还有机会演个太子,只可惜他19岁就被武则天仗击而死,死得太惨,所以觉得演一个小兵也挺好。
在节目中,郭涛说自己组建了一个“复原者联盟”来守护这件国宝,这里面有陕西历史博物馆从事壁画修复的团队,正是通过他们的双手,这些珍惜的国宝得以保存,还有著名建筑师张锦秋,她正是从这幅壁画中汲取营养,设计了包括陕西历史博物馆在内的一批新唐风建筑。
12月24日,热播多日的《国家宝藏》开启陕西历史博物馆专场。
陕历博馆长:希望更多人通过节目爱上历史
与节目同步,《国家宝藏》的微博也被网友刷屏了,这里有赞美,也有批评,其实这种质疑,自《国家宝藏》开播后就没有停息。
陕西历史博物院党委书记、馆长强跃对于这一现象有一番自己的见解。他认为任何节目,都必须有严谨的态度来对待文物,对待历史,所以专家们的意见是必须尊重的,因为这是把握严肃性和娱乐性度的关键。
“文物如果仅仅活在库房,活在研究层面,是有价值,但价值不如让文物活在所有人心中价值大。”强跃话锋一转,“专家有专家的语境,而让观众接受又需要另一个语境,这个时候就需要类似于《国家宝藏》这样的翻译器、转化器。”
按照强跃的设想,最好的路径就是越来越多的人能够通过《国家宝藏》这样的节目爱上文物,然后翻开历史书,走进博物馆,让自己成为专家,成为传承发扬中华灿烂文化的一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