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和中央组织部联合发布《2016年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结果公报》,首次公布了2016年度各省份绿色发展指数和公众满意程度。
绿色发展指数和公众满意程度不仅展示了当年各省份绿色发展情况,还将纳入五年一次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考核,考核结果将成为各省份党政领导综合考核评价、干部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专家认为,这对于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引导各地区各部门树立正确发展观和政绩观意义重大。
绿色发展指数分6个方面
据了解,绿色发展指数采用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环境质量、生态保护、增长质量、绿色生活6个方面的55项评价指标计算生成,全面客观地反映各地区绿色发展成果。绿色发展指数显示,排名前五位的地区分别为北京、福建、浙江、上海、重庆。陕西名列第23位。
从分类数据来看,反映主要污染物、危险废物、生活垃圾和污水的治理以及污染治理投资等情况的环境治理指数,排名前五的地区为北京、河北、上海、浙江、山东,陕西名列第17位;反映大气、水、土壤和海洋环境质量状况的环境质量指数,排名前五的地区为海南、西藏、福建、广西、云南,陕西名列第22位;资源利用指数排名前5位的地区分别为福建、江苏、吉林、湖北、浙江,陕西名列第22位;反映绿色生活方式转变以及生活环境改善的绿色生活指数,排名前五的地区为北京、上海、江苏、山西、浙江,陕西名列第21位;生态保护指数排名前5位的地区分别为重庆、云南、四川、西藏、福建,陕西名列第23位;增长质量指数排名前5位的地区分别为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天津,陕西名列第12位。
公众满意度陕西排第18位
此次年度评价还设置了“公众满意程度”这个主观指标,通过抽样调查来了解公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程度,突出反映公众的“获得感”。
从2016年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结果来看,公众满意程度排名前5位的地区分别为西藏、贵州、海南、福建、重庆。陕西名列第18位。
有些地区的环境治理指数很高,但环境质量指数却很低。例如,北京和河北是环境治理指数排名前两名的地区,环境质量指数排名却为倒数第四和倒数第二。专家分析,治理指数重点反映地方政府在污染防治和环境治理方面开展的工作;而质量指数重点反映大气、水、土壤和海洋的环境质量状况,既与当地的环境治理工作进展情况有关,也与当地的气候、自然条件、产业结构等有关。
部分地区绿色发展指数和公众满意程度排名的落差较大:北京、上海分别为绿色发展指数排名第一和第四,其公众满意程度排名为倒数第二和倒数第九。原因在于二者评价重点不同:绿色发展指数侧重于从资源、环境、生态、经济等方面多维度、多层面综合反映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进展;公众满意程度侧重于调查公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满意程度,公众对反映当地空气、水、居住周边环境等环境质量状况相关指标的主观感受相对更深刻。 据新华社、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