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青海 » 正文

全球报道:青海绿最美 西宁蓝给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2-28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西宁蓝”让人沉醉。本报记者海东摄植树造林。本报记者赵俊杰摄绿化成果。本报记者海东摄奔跑的藏羚羊。图片由省生态办提供“西宁蓝”一年更比一年好截至12月20日,今年西宁共收获293个优良天,空气优良率为
原标题:青海绿

“西宁蓝”让人沉醉。本报记者 海东 摄

植树造林。本报记者 赵俊杰 摄

绿化成果。 本报记者 海东 摄

奔跑的藏羚羊。图片由省生态办提供

“西宁蓝”一年更比一年好

截至12月20日,今年西宁共收获293个优良天,空气优良率为82.77%。从目前的数据看,西宁空气质量好于去年已成定局。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西宁空气质量排名稳居西北首位,尤其是8月份首次跻身前十,媲美厦门、海口等沿海城市。

自从新的环境质量监测标准出台后,环保部每月对全国74个重点城市空气环境质量按照监测数据排名。数据监测三年以来,地处沿海的海口、厦门、珠海等城市排名一直高居前列,西北的城市鲜有进入前列的。与沿海城市相比,西宁气候相对干燥、雨水较少、植被稀疏。即便如此,8月,西宁仍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西宁空气环境的改变,市民罗菲感受颇深。罗菲说,以前晚上下班后车停在小区,第二天车上满是灰尘,现在很少有了。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西宁空气质量的确有改善。

扬尘是西宁空气当中的首要污染源。根据西宁市全年颗粒物来源解析结论显示:对西宁市PM10、PM2.5“贡献”最大的污染源为扬尘污染类。西宁的扬尘除了自然因素,主要来自建筑工地、道路等人为制造的“二次扬尘”。

几年前,记者曾跟随西宁市环保部门在海湖新区暗访工地,当时的一幕让人吃惊——一开工不久的工地内尘土掩埋足迹,随着风起,如沙尘暴来袭,漫天的沙土足以吹到市区。如今,即使在海湖新区、南山路延伸段等建筑工地,也难觅扬尘踪影。

今年11月中旬,记者在海湖新区一工地采访时发现,还未完工的建筑工地,对裸露土地密闭化覆盖,鲜有飞扬的尘土。同样,街道上扬尘也没了,得益于清扫、洒水、抑尘车辆对市区121条主、次道路的全时段清扫保洁、洒水、清洗等降尘作业,清理道路积灰积尘。

空气质量好转,离不开西宁对大气污染的防治。今年以来,西宁市在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中,坚持标本兼治、固本强基、治本为主的原则,从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长效管理机制入手,持续构建完善的环境监管基层网络,不断改进监管方式,打出大气综合治理“组合拳”,助力西宁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

可可西里申遗交出生态保护新答卷

北京时间2017年7月7日,在波兰克拉科夫召开的第4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上,青海可可西里申遗项目获表决通过,成为青藏高原首个世界自然遗产地。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评估报告中说,可可西里一望无垠,几乎没有受到现代人类活动的冲击,美景“令人赞叹不已”。这里保存着完整的藏羚羊在三江源和可可西里间的迁徙路线,藏羚羊可以不受干扰地迁徙。

提到可可西里,很多人就会想到高原精灵藏羚羊,青海在保护藏羚羊、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动植物方面,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此次申遗成功,对于可可西里的守护者——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可可西里管理处的工作人员来说,是一份特殊的礼物,意义非凡。

长江源园区可可西里管理处党委书记布琼说,可可西里是中国受人类影响最小的区域之一,也是全世界受人类影响最小的区域之一,分布有非常多的特殊物种。申遗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可可西里。通过申遗,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可可西里的保护,唤起更多人关心和参与。这也是青海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和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重要体现和有力措施。

可可西里申遗成功,是我省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海在全国是有战略地位的,特别是生态保护和建设方面。如果生态破坏了,对全局是大的干扰。生态抓好了,中央和老百姓都满意”等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推动青海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和生态保护工作的重要抓手,也是大美青海形象宣传的金字品牌支撑。通过可可西里自然遗产世界级名片价值,全方位展现我省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取得的成就,有利于提升“大美青海”的知名度、美誉度和青海的整体形象,有利于进一步拓宽青海走向世界之路。

“申遗不是目的,保护才是根本。”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委书记、厅长姚宽一说。申遗的过程,是对可可西里进一步深化保护的过程,可以唤起更多人关心和参与。这也是青海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和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用“四个转变”推动落实“四个扎扎实实”的有力措施和重要体现。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李晓南介绍,青海可可西里申遗成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在国际社会的一次新展示,是我省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份新答卷,在我省世界自然遗产建设史上具有开创性和里程碑意义。

造林绿化行动开创“两个之最”

“西宁南北山的绿化,让人看得见,摸得着,这是我省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省战略的重大回报。”省城市民杨永忠说,在单位的组织下,今年4月底,他和同事像往年一样进山种树。十几年过去了,他所在单位的植树点树木成活率逐年提高。每到夏天,草木葱茏,给人一种置身于森林的感觉。

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下川口村,村民武善祥将一生的积蓄,投入到对家乡红土山的改造上,在已开发的0.6公顷的山坡上栽植了500株蟠桃树苗。为了节约资金,武善祥打算在剩余的1.4公顷土地上栽植毛桃树苗,等翌年再嫁接,到第三年就能开花结果了。武善祥有个愿望,在他有生之年,在大红山举办品尝蟠桃的采摘节,让村民享受植树造林带来的红利。

虽然,武善祥老人的生态保护行动,在我省生态保护的大潮中并不显眼,但他拿出全部的退休工资和家里的积蓄致力于生态建设,其精神令人敬佩。

地处贵南县的木格滩,与共和县的沙珠玉隔河相望。早年,风沙越过奔腾的黄河,在贵南草原形成大面积的沙漠化土地。在木格滩沙漠向东南延伸的最前沿,有一条绵延十多公里的流动沙丘,被当地人形象地称为“黄沙头”。

对黄沙头前沿的流沙,护林员周本加感触颇深:“以前路过木格滩时,你会看到柏油马路上的流沙,那种场面让你恐惧。如果再不采取治理措施,眼前的草原随时会被沙漠吞噬。”

如今,木格滩早年黄沙漫天的景象已不复存在,映入眼帘的是成片的绿带,与远处的草原相映成趣。

风沙少了,草原恢复了,原先搬到山里居住的牧民陆续返回木格滩定居了。牧民豆本加感叹,木格滩今非昔比,通过几年的防沙造林,木格滩的人居环境大有改善,定居的游牧民越来越多了;昔日黄沙漫天的木格滩已形成红火的小集市,越来越热闹了。

今年,我省首次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召开全省绿化动员会,建立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绿化委员会领导小组,形成全省一盘棋开展大规模造林绿化的新格局。截至10月,全省造林面积达到269200公顷,其中完成春季造林230000公顷、秋季造林39000公顷,成为我省历史上造林绿化规模最大、进度最快的一年。

湟水河畔人工湿地崛地而起

人工湿地,成为湟水河污染治理的一个亮点。位于海东市乐都区下河湾河滩地的湟水流域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应用及示范研究项目的实地景象,表面上看是一个景观带,人们可在这里休闲娱乐,其实它的内在功能远比这丰富。像这样的人工湿地,如今,在省境湟水河沿线遍地开花。

相比夏天,走在冬天的北川河湿地公园里,是另外一番感受。尽管湖面已冰冻,树叶已飘落,花草也难觅踪迹,但寒冷依旧抵挡不住白鹭、野鸭等水鸟的欢歌嬉戏,抵挡不住工人们一边干活一边畅聊的热情,抵挡不住户外运动爱好者的脚步,抵挡不住摄影爱好者们提前定格北川河湿地公园芳容的冲动。

北川河湿地公园位于北川河(核心段)综合治理项目范围内,规划面积约9.32平方公里。目前,湿地公园区建设已基本完成,这是西宁市最大的湿地公园。整个公园按湖泊划分,分为六个湖区,每个湖区各具特色,成为湟水河畔的一道最美风景。

而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宁湖湿地是我省湟水河治污的亮点工程。这片人工湿地不仅是市民纳凉、休闲的好去处,更重要的意义是发挥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的生态功能。湿地污水处理主要由三大板块组成,即一块潜流人工湿地和两块表流人工湿地。湿地的用水通过管道从西宁市第一污水处理厂出水口引出后,先进入潜流湿地利用,净化后通过表流湿地汇入湟水河。自然潜流的水从地下渗出后,经过地面上植物吸收,达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目前,湟水河治理在由单一治理向深度治理与生态修复和景观建设相结合的综合治理转变过程中幻化成一幅装点城市的亮丽景观图。我省正着力推进湟水河水污染防治由污染源控制向水质保护治理、由主要污染物削减向环境质量改善、由单一污染治理向流域综合治理的全方位转变。

“生态之窗”带来的视觉盛宴

8月8日,在青藏铁路五道梁北大桥附近观测到近三千只产崽后的藏羚羊返回栖息地的壮观场面。

10月2日,在青海湖畔观测到260余只普氏原羚活动场面。

这是“生态之窗”带来的视觉盛宴。青海环境信息中心主任李宏奇说,藏羚羊迁徙、普氏原羚生活的盛大场面,用相机很难拍到,而悬挂在铁塔顶的“生态之窗”监控系统,在不干扰它们活动的前提下,就能轻松完成拍摄任务。今后通过运用安防识别技术,还可以监测到回迁藏羚羊的详细数据。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我省“生态之窗”建设取得可喜成就。李宏奇说,青海环境监测网络体系有了较大变化,用于“生态之窗”、环境质量监测这些数据传输网络有了较大提升,在全国处于先进水平。 2016年“生态之窗”是8个监测点位,到现在为止规划了40个监测点位,建成了20多个点位,到2018年初,40个点位都要建成,实现覆盖全省五大生态功能区,届时, “生态之窗”将更好地服务于“生态大省、生态强省”建设,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