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街过去以种植玉米为主,都是粮田,经济效益一直在低水平徘徊。后来,村里调整种植结构,投资5000多万元将600多亩粮田改建成了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园区,如今,不仅村民增收了,还为市民增添了一个休闲旅游的好去处。”谈起强农富民新变化,西青区杨柳青三街宏宇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总经理王俊刚特别兴奋。
像三街这样通过调整农业结构,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成功案例不胜枚举。经过近三年努力,本市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取得显著成果。截至2017年底,全市已累计调减粮食种植面积107.41万亩,增加经济作物86.55万亩;增加经济林、生态林、苗圃20.86万亩;增加和改造海淡水工厂化养殖规模51.4万平方米。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一减三增”,调减100万亩粮食种植面积的工作目标,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极大提高了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水平。
市农委主任沈欣说,2014年,我市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提出了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和任务,计划用三年时间调减100万亩粮食种植面积,增加蔬菜、水果、花卉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80万亩(含优质牧草10万亩),增加经济林、生态林、苗圃种植面积20万亩,增加和改造海淡水工厂化养殖规模50万平方米。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市农委、市财政局对将粮田调整为种植蔬菜、水果、花卉等经济作物的,每亩一次性补贴资金600元,资金总计达4.2亿元。静海、武清等区还相继出台扶持补贴政策。
天津推行以减粮、增菜、增林果、增水产品为主的“一减三增”农业结构优化调整战略,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来自市农委的调查显示,通过实施“一减三增”农业结构调整工程,本市农业发展出现四大变化。
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伴随宝坻区林亭口9000亩粮食改种大葱大蒜、王卜庄7000亩粮食改种天鹰椒、蓟州区马伸桥3000亩粮田改栽蓝莓等一批乡镇村农业结构调整成功,全市先后建成了农产品生产基地53个、设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30个,形成15个200万亩优质粮基地、44个40万亩无公害菜基地、10个40万亩优质果基地、20万亩优质棉基地、10万亩中药材基地和10万亩西甜瓜基地等。
设施化水平大幅提升。武清区大力发展农业园区建设,打造了大王古庄玫瑰庄园、石各庄春禄科技示范园、泗村店欣然农业示范园等5个园区。西青区辛口镇发展了2000亩温室设施,亩效益达到2万元;武清区大良镇1300亩大棚设施,亩效益达到7500元。三年来,各区纷纷以“一减三增”农业结构调整为契机,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带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再上新水平。截至目前,全市无公害、绿色、有机及地理标志认证产品达到1371项。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品牌共计252个。累计建成放心肉鸡生产基地312个、放心菜基地42.6万亩。地产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连续三年稳定在98%以上。
农业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高。经测算,全市通过调整农业结构,新增加种植的经济作物比原先种植小麦玉米每亩增收1782元,总计促农增收14亿元以上。
市农科院研究员李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发展农村经济过程中,天津从城市发展定位和适应市场需求角度出发,以‘一减三增’为农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短短三年就实现了调减粮食种植面积100万亩目标的显著成果,标志着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一减三增’带来的巨大经济社会效益,充分证明这是一条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天津应继续做好农业结构调整这篇文章,引导和鼓励农民调减粮食种植面积,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将农业结构进一步调优调强,保障农产品供给和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