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制图 申娟子
2018年还没到,一大波“民生大礼包”就已经先到一步。
昨日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给全体成都市民准备了一份“民生大礼”,从生活服务到基础保障,会议对市民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民生需求进行了积极回应。
生活
配套
大力发展社区电商等服务
打造“15分钟生活服务圈”
会议提出,要坚持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发展取向,积极推动商贸、文化、旅游、餐饮等特色优势产业和健康养老、教育培训、家庭服务等新兴产业提档升级,推动生活消费方式由生存型、传统型、物质型向发展型、现代型、服务型转变。要坚持生活性服务发展与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建设协同融合,大力发展社区电商、社区金融、物业增值服务。
会议还提出,要提供一门式全方位综合政务服务,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化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试点,建立重点项目、重大项目审批全程无偿代办制度,让企业少跑路、好办事、不添堵。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生产配套服务,推动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提档升级,优化企业配套的教育、医疗等生活性服务业的功能品质。
“我们按照规划布局,将制定一个社区生活服务类的规划引领,按照该引领建设社区综合体,服务老百姓。以我们的设想与设计,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消费在15分钟内解决,这就是我们要打造的‘15分钟生活服务圈’。”市商务委主任郭启舟表示,这不仅能大大方便市民,对无效交通与大气治理都会有所裨益。
便民
服务
打造集中便民服务空间
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升级
会议提出,全面推行便民服务一体化建设。坚持“便民、利民、惠民”原则,构建政府、企业、公共服务机构联动的24小时便民服务体系。要深入推进公共服务部门错时办公和延时服务,努力实现“群众在哪里、服务就在哪里,市场在哪里、监管就在哪里”。
不仅如此,要跨部门整合电子政务和数据资源,集成推行电子终端一体化服务平台,覆盖全市4206个社区,实现网上政务大厅、实体大厅、自助服务终端、移动客户端四位一体的政务服务模式,打造“一站式”“零距离”“全天候”的集中便民服务空间。
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升级,尤为值得关注。会议提出,我市将深入推进5G网络试点和4G网络城乡深度覆盖,争取国家级互联网交换中心等项目在蓉落户。要推进公共服务质量升级,将农村电商等新经济作为就业的“吸纳器”,在棚户区改造、整治背街小巷等民生工程中有机植入新经济业态,整体提升市民居住舒适度、人文感知度、生活便捷度、公共安全度。
基础
保障
满足市民的首套住房需求
新增10万个中小学幼儿园学位
会议提出,要建立健全租购补并举的住房保障制度,大力发展房屋租赁市场,更好满足以新市民为主的首套住房需求。“我们将积极落实会议内容,多渠道管理好建好公租房经适房,积极推动人才公寓、产业园区配套住房建设,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为产业发展提供好服务。”市房管局局长夏先义表示,下一步,要增加供应,持续整治,稳定房价减少风险,“在需求端,按照政策稳定性延续性,限购限售限价。在供给端,力争为新市民提供更多公租房、人才房、产业园区房、共有产权住房。”
在教育方面,要着力新增中小学和公办幼儿园学位,解决“择校热”“大班额”等突出问题。市教育局局长刘强对此给予了明确回应,预计2018年,将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100所,新增学位10万个。推进社区教育机构标准化建设,新增规范化社区教育学校20所、示范社区教育工作站30个。“我们还将对公办中职学校成都籍学生及非成都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住宿费,对民办中职学校符合资助条件的学生给予住宿费补助。对全市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及两类高中教育阶段城乡低保家庭和低保边缘家庭学生实施教育资助,实现应助尽助。”刘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