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报 》( 2017年12月30日 07 版)
“郎今欲渡缘何事?如此风波不可行。”千年前,诗仙李白欲从马鞍山和县渡江南下采石矶,因江面一时云雾升腾、风起浪涌而未能成行。千年后,江水涤荡着岁月,一江两岸的诗城,因一桥横跨从此告别了摆渡过江的历史。
2008年12月28日打下第一桩,2013年12月31日马鞍山长江大桥正式建成通车。此后,纵有江水滔滔,任凭风吹浪打,渡江也胜似闲庭信步。
“一步跨越长江”的马鞍山长江大桥,为2×1080米三塔两跨悬索桥,也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并实施的千米级三塔两跨悬索桥(上图,资料图片)。
单从桥梁技术上,马鞍山长江大桥创下了诸多第一:首次采用多塔连跨悬索桥非飘移结构体系,主跨跨度也位居世界同类桥梁第一……
建桥,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马鞍山长江大桥指挥部总工程师殷永高说:“马鞍山长江大桥因为复杂的河势条件,使得设计、施工和管理都做了许多创新。为了满足通航需要,设计了千米级的三塔两跨悬索桥。为了解决两跨不平衡加载情况下主缆的抗滑移问题,选用了钢混叠合中塔,并采用塔梁固结的结构体系。为了解决钢桥面铺装难题,首次提出了集科研、设计、施工、管理和养护一体化的建设模式,确保了钢桥面铺装层的使用寿命,节约成本达15%以上。”
在桥梁美学上,马鞍山长江大桥也是十分考究。时任马鞍山长江大桥项目办技术部副部长吕奖国告诉记者:“从三塔悬索桥和三塔斜拉桥的布跨,到红白黑三色相间的整体色调搭配,以及融入徽派文化的门式主塔(下图,资料图片),无不涵盖了桥梁美学理念。另外,大桥通过右汊主桥‘A’形索塔和左汊主桥‘H’形索塔交相呼应,与安徽的汉语拼音首字母A和H一致,寓意着安徽东大门敞开怀抱。”
常年从事蔬菜种植的姥桥镇红光村埂上杨村村民杨本高告诉记者:“以前走汽渡,江面上一起雾就会停摆。新鲜蔬菜常常无法及时运出销售,大量成熟的蔬菜烂在田地里,导致菜农收入一度不高。”大桥通车后,马鞍山提出了“一江两岸,跨江发展”的战略。伴随着合马高速、滁马高速、347国道、024县道等一批路网的开通,道路通行状况大为改观,姥桥镇的交通实现了四通八达。
蔬菜销售通道顺畅了,带来的是菜农收入的不断提高,周围群众种蔬菜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面积逐年扩大,产量大幅提升,现如今姥桥镇蔬菜的种植面积已达万亩。
(本报记者 徐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