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一场关乎千万人民福祉的蓝天保卫战早已拉开大幕。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2017年,成都的空气质量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争取到了235个空气质量优良天,优良天数比例达到64.4%。
这不仅完成了国家“大气十条”目标任务,更是自2013年实行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空气质量指数(AQI)、启动PM2.5监测以来的最好水平。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对生态环境的需要,成都“治霾十条”、大气污染防治“650”工程等务实措施还在持续践行,市民的认可点赞也从侧面检验了其成效。
【多措并举】
科学+科技治霾
2017年收获235个优良天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小张当初选择在成都创业、定居的一个最坚定理由。越来越多的蓝天白云,让成千上万像小张这样的“蓉漂”感受到这样一个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城市的颜值和温度。
来自市环保局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足以说明2017年“气质”的提升—— 2017年成都市优良天数达到235天,优良天比例为64.4%,主要污染物浓度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SO2、NO2、PM10和PM2.5年均浓度较2016年分别下降21.4%、1.9%、14.3%和11.1%。
这些“看得见”的实效,是政府、企业与市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来之不易、令人欣喜。2017年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按照“治霾十条”、大气污染防治“650工程”的总体部署,积极行动,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压减燃煤方面,基本实现燃煤锅炉“清零”,已完成878台燃煤锅炉的淘汰或清洁能源改造,减少煤炭消耗约93.26万吨。
在治污减排方面,全年完成100户企业淘汰落后产能的工作任务,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14148家;建立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清单,77家重点企业的挥发性有机物达标整治已全面完成。
在清洁降尘方面,积极开展建设工程文明施工达标工作和扬尘在线视频监测工作,1457个符合安装条件的建设工程项目已全部安装扬尘在线视频监测设备。加快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建设,在已建成的43个监测子站基础上,加密建成209个空气微站,已全面联网使用。
在控车减油方面,严格机动车定期环保检验,大力推进路检和场检工作,完成了黄标车淘汰任务,共淘汰2.3万余辆。
在夏季臭氧防控专项行动中,7月14日零时启动特殊管控时期措施,269户排放挥发性有机和氮氧化物的重点企业全部减产限排50%。评估结果显示,在气象条件未出现明显有利的情况下,主要污染物浓度下降幅度明显。
在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方面,多次召开全市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会议,全面启动秸秆禁烧工作,未发生因秸秆焚烧造成的空气污染。组织召开成都经济区秸秆禁烧联防联控和综合利用区域合作联席会议,为形成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起到积极作用。
在地方立法和建章立制方面,2017年1月12日,公布了《成都市环境空气质量考核激励办法》(成办函〔2017〕10号),推动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落实;9月30日,公布了《成都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办法》(市政府第193号令),加快实现我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管理法制化、规范化;11月6日,发布了《成都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2017年修订版)》(成办发〔2017〕42号),将预警分级统一划分为四个等级,预警分级标准统一采用细颗粒物(PM2.5)浓度为判别依据,要求市级各部门,区(市)县人民政府严格按照“预案”明确的分级应急措施,抓好各项减排任务落实。
而在坚持雷霆手段的同时,科技治霾行动也在以其高效率、高成效的特点,不断发挥巨大威力。
2017年以来,成都先后召开多次科技治霾现场办公会和科技治霾技术与产品应用推广会,先后协同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实施了“多尺度喷淋喷雾除霾技术”项目,组织市气象局、中物院成都科技中心、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成都易态易优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中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在人工增雨、逆温层人工影响、雾霾吸除、汽车尾气治理等领域凝练了一批雾霾治理技术项目。今后,更多环保“神器”将走进我们的生活——
天府广场周边,“超细清水雾技术”已经“上岗”。通过高压以雾状的形态喷出,可以产生直径1-10微米的高速均匀细水雾,降解距离地面10米以内的漂浮扬尘颗粒物,起到除霾、降尘、降温、增加空气湿度、增加负氧离子的作用;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新津分院试验场上空,一架直升机正穿过高度仅为100米左右、厚度近200米的贴地逆温层,向目标区域播撒超低温液氮。这一名为“应用冷却技术人工影响逆温层的研究与试验”,旨在探索通过人工干预近地面逆温层改善局部大气扩散条件、进而改善空气质量的有效途径,这项技术也将有望缓解成都长期以来受困扰的冬季气象不利条件;
……
235个优良天数,印证了大气污染防治的各项行动对空气质量的有效转变。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PM10、PM2.5年均浓度分别为90、56微克/立方米,相较于2013年PM10浓度150微克/立方米,下降了40%;相较于2013年PM2.5浓度97微克/立方米,下降了42.3%,圆满完成了国家“大气十条”所规定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
【市民点赞】
“今年的空气就是比去年好”
“环保是每个人要身体力行的事”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举措的实效、辛勤的付出,不仅体现在了天上、数据上,更体现在了市民切实拥有的空气质量向好改善的幸福感、获得感里。
2017年12月22日晚,一场散发温度与热度的龙门阵,在城南一家茶馆里愈摆愈深。市长与市民代表共坐一堂,摆起了大气污染防治。连续两年,以如此形式,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这样的座谈弥足珍贵。而通过这场龙门阵,市民更理解了成都一微克一微克抠出蓝天的努力,也纷纷为今年的蓝天和空气点赞。
“‘今年的空气就是比去年好’,我经常说这句话。总体来说,人们普遍都感到今年空气是优于去年的。”成都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方方接着点赞。
“我们经常会晒朋友圈,今年成都阳光明媚的日子越来越多,特别是临近冬天,我很多外地的朋友问你是在成都吗?我说是在成都啊,成都的冬天有那么多阳光吗,我说的确是,成都的环境在发生变化,这个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成都新潮传媒集团行政总监赵宏武的语气里带着骄傲。
成都幸福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陈骁波用一个小故事说明了这一年成都环境的变化,“去年我母亲来成都,她是浙江人,第二天就咳嗽了。今年也是才来,下飞机就说成都的天气真好。在成都待了两个月,她完成了一个事情,就是在成都买了一套房子,她说她现在愿意一辈子在成都。”
他们或直抒胸臆,或举例说明,无疑都在表达一个共同的感受:“空气确实比去年好”。而一个共识也在他们中间达成——同在一片蓝天下,同呼吸,共命运,环境保护人人都是主角,绿色低碳发展,需要每一个人参与其中。
“目前人们的环保意识还不够强,应该认识到,环保不是政府的事,而是每个人要身体力行的事。我们每个人都应当环保大使、环保监督员、环保宣传员,从自己做起,再带动身边的人,让环保走进学校、走进社区、走进每个人心里。”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主任医师王健希望环保志愿者能多一点、再多一点。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黎仁华很是赞同,他说:“参与了这一次的活动以后,应意识到,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全民意识、市民意识。就像前面的同志讲的,不仅仅是我们成都市的环保,也是在蓉的所有企业的环保、高校的环保。希望未来,环保教育可以进入我们的教材,进入我们的课堂。”
成都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巨大,冬季气象扩散条件差。天不帮忙,就要靠人的努力,拨“霾”见日绝非一日之功,大气污染防治更非一人之力能成,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点开“蓉e行”平台,选择停驶日期,点击提交,不一会,市民张建就收到了平台推送的确认消息,“这次我申请了3天的停驶申请,加起来我已经在‘蓉e行’上申报了37天,获得了370个积分。”来自成都市交管局的信息显示,自2017年7月23日,成都交警“蓉e行”众治联盟平台上线以来,注册用户已达27万余人,“私家车停驶申报”总天数达35909天,申报车辆6483辆。
来自国内共享单车两大领导品牌摩拜和ofo的数据显示,成都市共享单车累计注册用户总数已超千万人,日活跃用户也在百万量级;自2016年11月、12月相继在蓉投放以来,成都市民使用这两大品牌单车的骑行总里程已超8亿公里,相当于绕赤道约2万圈,绕成都绕城高速超941万圈,减少碳排放量约10万吨,相当于植树约2000万棵,相当于约2万辆汽车一年的排放量。
在青羊区王家塘12号院,居民们把已经分类好的垃圾放在集中收集区,等待这些餐厨垃圾的不是垃圾清运车,而是将以好氧堆肥方式进行就地处理。“这种处理方式不仅让小区的垃圾量减少了三分之一,还能满足小区绿化所需。”成都“根与芽”的志愿者说,目前成都已有近5000位居民参与垃圾减量、分类行动。
市民行动了起来,企业也“不甘示弱”。在2017年11月27日零时,成都拉响重污染天气蓝色预警后,国电金堂电厂等8家火电、水泥、玻璃行业企业积极响应,严格执行倡导性措施,对重点污染源进行特殊管控,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主动落实环保主体责任。国电金堂电厂和三瓦窑电厂降低生产负荷、减少用煤量、压减发电量,金堂电厂达到稳定超低排放要求,三瓦窑电厂减排30%;都江堰拉法基、四川亚东和四川兰丰水泥公司停止部分生产线、加大SNCR喷氨量,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同比均减少50%;南玻、台玻和明达玻璃降低生产量、加大SNCR喷氨量,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同比分别下降47%、50%、44%……
“环保是每个人要身体力行的事”,正是在市民和企业的共同支持下,这些看得见蓝天白云、望得见雪山彩虹、享得了冬日暖阳的日子,才会常伴左右。
【开年抢跑 起步冲刺】
治理大气要“一年接着一年干”
更要“一年比一年干得好”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235个优良天是2017年的成绩,更是对2018年的鼓励。解市民之忧、谋民生之利,让市民们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成都仍需要“一年接着一年干”,更要“一年比一年干得好”。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同时省政府也给成都下达了新一年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
为让市民看到更多蓝天、呼吸到更加清新的空气,成都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始终把加强大气污染防治作为政治责任、时代责任、民生责任,念兹在兹、主动担当,推动污染防治常态化长效化。在新的一年,将以开年抢跑、起步冲刺的精神,继续抓好污染防治各项举措,以铁的手段、一以贯之的恒心坚决抓好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推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力争打赢蓝天保卫战。
当务之急,便是抓好《成都市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工作措施的贯彻落实,打好今冬明春的大气污染防治战。
其次科学谋划,做好顶层设计。按照省三大战役办印发的《四川省蓝天保卫行动方案(2017-2020年)》要求,制定2018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为保证我市优良天数稳步提升,制定“AQI100”方案;同时,根据我市夏季和秋冬季污染形势,分别制定《夏季臭氧防控行动方案》和《秋冬季雾霾防控行动方案》,持续改善我市大气环境空气质量。
第三狠抓重点,分布有序推进。继续狠抓扬尘治理、“散乱污”整治和面源污染控制,不歇气、重监督、强执法,确保“十三五”期间,我市年度空气质量目标任务的完成有后劲、可持续、能见效。计划在全市开展挥发性有机物达标监测检查工作;对全市成形生物质锅炉开展达标专项检查;推进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工作;牵头开展非道路移动源申报工作。
第四出台政策,合理引导治气。加大我市环保产业培育力度,重点扶持末端治理优势企业,大力引进和应用国内外先进治理技术,形成较大规模的市场和产业,不断提高环保产业对我市GDP的贡献率。鼓励支持第三方治理,在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下,逐步将企业治理责任转变为企业购买第三方治理服务,实现治理的专业化、有效化、精准化。
第五依托技术,实现精准管控。协调相关部门,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抓紧推动3D气溶胶激光雷达、“呐思系统”(全国空气质量高分辨率预报和污染控制决策支持系统)、超细清水雾、大气电离技术应用等重点科技治霾项目在我市实施。大力推进国内外先进的在线监测设施设备安装和应用,组织开展机动车遥感监测布点安装工作,试点推进加油站在线监测工作,整合各单位各类环保相关数据信息平台资源,加快实现污染源在线监控,并纳入专业平台监管,对各类大气污染源全面实现精准管控。
同时抓好目标考核,根据2017年各区(市)县空气质量年度目标完成情况,严格按照《成都市空气质量考核激励办法》,对不能完成任务的区(市)县严格考核和处理,实行通报、约谈和财政资金扣缴;对完成任务的区(市)县进行财政资金奖励。
此外,还要抓好督察执法。据了解,省环保督察办于2017年11月上旬至2018年2月中旬开展成都平原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成都市也将同步开展专项督查和执法工作,由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会同市环保督察办,集中组织力量,分片区、分阶段、分行业开展攻坚行动落实情况督查。定期公布空气质量排名,按月通报攻坚方案落实情况,对空气质量恶化,责任落实不到位的区(市)县和市级部门进行通报,并对相关责任人约谈问责;市环保局将统筹环保督察办和公安环境犯罪侦查支队,制定专项行动方案,始终对各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保持高压态势,让督察执法成为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