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广东 » 正文

全球报道:走进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统一战线方针就在这里制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1-03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每天都有来自各地的党员和群众到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瞻仰。董天健摄  “红船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阐释了“红船精神”的深刻内
原标题:统一战线方针 就在这里制定

每天都有来自各地的党员和群众到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瞻仰。董天健 摄

“红船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阐释了“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并在瞻仰南湖红船时强调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让“红船精神”永放光芒。

初冬的花城广州依然绿树成荫、鲜花盛开,越秀区恤孤院路红砖楼群围着的小广场上,慕名而来的参观人群络绎不绝。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这次大会解决了中国共产党同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国民党进行合作的问题,制定的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方针政策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反复实践与发展,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战胜强敌、夺取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

如今,会址上建起的遗址广场成了最热门的地方。每天都有来自全省各地的党员在这里瞻仰遗址,站在党旗前举手握拳,重温入党誓词。宣誓声响彻整个广场,深深感染着现场每一个人。

“这是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课堂,革命精神会让我们铭记一辈子。”纪念馆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于2006年7月1日对公众开放,建馆以来累计参观人次达173万,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参观者约9.8万人次。纪念馆将在建党100周年前完成扩建工作,并打造红色文化传习所,大力弘扬“红船精神”等宝贵精神财富。

党代会闭幕唱《国际歌》就是从三大开始的

1922年7月,共产国际给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要求中共中央立即将驻地迁往广州。中共中央召开会议决定接受共产国际的命令,同意迁驻广州,同时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3年6月12日,党的三大开幕,陈独秀同志代表中共中央向大会作报告,包括毛泽东同志在内的数十位代表围坐着聆听报告……三大历史陈列馆展示的巨幅油画,生动再现了当年开会的场景,十分引人注目。

当时中共中央机关所在地,正是距离三大会址约200米的春园。春园由新河浦路22号、24号、26号三栋小楼组成。

这次大会开了9天,中心议题是讨论国共合作。大会经过激烈争论,以21票赞成、16票反对的微弱多数,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决议案规定,中国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但要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保持独立性。

纪念馆展出的另一幅油画《毛泽东在中共三大》,则再现了毛泽东同志作报告的场景。陈列资料显示,党的三大期间,毛泽东同志在会上作了湘区工作报告,受到中央的好评,并对国共合作、国民革命和农民问题等发表了精辟见解。

党的三大还选出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9名和候补执行委员5名,组成中国共产党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纪念馆管理部副主任段澜指着展板一角的影印资料说,这是瞿秋白同志记录的大会选举结果,现在说党的三大代表人数至少有40人,就是根据这份资料得出的。当时陈独秀同志在选举中得票最高、为40票,因此参加三大代表的人数应不少于40人。

大会的最后一天,全体代表集中在黄花岗烈士陵园合唱国际歌。“在党的代表大会闭幕式上唱《国际歌》,就是从三大开始的,这一传统一直延续至今。”段澜说。

逵园“1922”助力解开三大会址之谜

与中共中央机关旧址春园不同的是,三大会址一直掩埋在历史的尘埃中。这栋普通二层民居1938年毁于侵华日军的轰炸,现在已经不复存在。由于大会当时是秘密召开的,关于三大的记录寥寥无几,加上会址房屋已被炸毁,三大会址的位置一度是个谜。

纪念馆馆长颜晖讲述了三大代表徐梅坤的寻迹故事——1949年后,在国务院参事室工作的徐梅坤写信给广州有关部门,提供了三大会议位于“东山恤孤院路”的线索,并于1958年来寻找会址。

1972年10月,在广州市有关部门的邀请下,年近八旬的徐梅坤再次踏上寻访之旅。当他走到恤孤院路一栋仿西式的花园别墅“逵园”前,抬头望见屋顶上“1922”四个数字,老人尘封半个世纪的记忆一下子被解封了。

徐梅坤当时回忆,三大召开的时候,与会代表可以通过会址房屋的窗户清晰地看到“逵园”上面“1922”这四个字,而当时许多代表不是本地人,对广州的地理环境不熟,就把“1922”这四个字当做认路的路标,据此可以推断会址应在此地。

为了确保会址位置的准确无误,广州有关部门又找到了一份1923年8月绘制的会场附近平面测量图,该图所载的房屋和周围环境与徐梅坤的回忆情况基本相符,为确定该地就是会址的准确位置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该建筑是1922年建成,因此以“1922”作为装饰,没想到不仅成了代表们的路标,还在后世成为解开会址之谜的关键。

2006年,在筹建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的时候,工作人员对会址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查,清理出来的建筑基础与徐梅坤回忆的会址房屋结构完全吻合,这样就再次验证了这里就是三大会址的准确位置。

而今,透过遗址广场地面的厚厚玻璃,仍能看到精心保护起来的会址墙基和砖石。“传承就是最好的保护。”颜晖说。

■讲述

农讲所纪念馆、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馆长颜晖讲述“不复原会址”背后的故事:

凭记忆碎片难复原貌 做回填性覆盖性保护

农讲所纪念馆、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馆长颜晖,已经陪伴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走过11年光阴。2006年,时任农讲所纪念馆副馆长的颜晖参与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筹建工作。“筹建的时间很紧,赶在七一开放。文物管理部门对会址进行挖掘,清理出会址基础和残存地面;我们同时进行布展和培训讲解员,当时连地砖都没铺。”从那时起,颜晖与纪念馆的缘分就此结成。

南方日报:当时为何没有重建中共三大会址?

颜晖:2006年,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从筹建到正式开放,共用了100天左右的时间。期间,我们对会址遗址进行考古、拆迁、建馆、布置陈列、整治周边环境。一边做基建,一边布展。中共中央机关旧址春园的新河浦路24号小楼,也是当时被回收并复原陈列的。

纪念馆的建成,背后是几代人的努力。房屋1938年被日军飞机炸毁,大会又是秘密召开的,导致遗址几乎无从找起。但学者专家一直没有放弃,上个世纪70年代初,广州市有关机构成立了专家小组,正式开展中共三大会址遗址的调查工作。期间,调查组多次去采访党的三大代表徐梅坤、罗章龙等人,获取资料线索。

为什么不在遗址上复原召开会议的那栋房屋,是很多人提出的疑问。会址原为一栋两层砖木结构金字瓦顶的房屋,坐西向东,一层南北两间分别为会议室和餐厅,楼上为部分会议代表宿舍。但会址很早就被炸毁,没有留下一张照片,也找不到详细的建筑图纸,如果只根据一些人的回忆来拼凑,很难还原原貌,还会破坏现有的地基,所以有关部门就作了不复原的务实决定。我们做了回填性、覆盖性保护,并参照北京路“千年古道”的做法兴建遗址广场,将会址前的道路改为步行道,并采用玻璃罩展示部分有代表性的被日军炸毁的墙基,以供后人瞻仰、追思。

南方日报:如何保护好利用好中共三大会址,更好地弘扬“红船精神”?

颜晖:春园的新河浦路24号小楼的复原工作之前已经完成,目前正在进行陈列展览的升级改造工作。1923年春,中共中央迁至广州,春园就成为当时中共中央机关所在地,党的早期领导人大多在春园24号居住和办公过。为了更生动地再现他们在这里工作生活的场景,将综合运用视频、多媒体、高仿真技术等进行场景再现和复原,多载体、多形式做好革命精神宣传教育,努力讲好革命故事,讲好党的故事,当好保护者传承者践行者。

我们还计划将纪念馆组成部分之一的旧民居5号楼展厅打造成红色文化传习所,开展红色文化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等活动。陈列馆、展馆的扩建工作预计在建党100周年之前完成。

■手记

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沧桑岁月,带不走中共中央机关旧址春园的革命色彩;红色记忆,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不忘初心,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在煦暖的冬日里,我们走进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仿佛又回到那个慷慨激荡、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从讲解员的讲解中,我们知道了党的三大极富开创精神的多个“第一次”:第一次对党的章程进行了修改,第一次制定了“党纲草案”,还制定了党的历史上第一部《中央执行委员会组织法》。根据这部组织法,6月21日,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在春园开会,研究中央局人员组成及分工。会议决定由陈独秀、蔡和森、毛泽东、罗章龙、谭平山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中央局委员长,毛泽东为中央局秘书,罗章龙为中央局会计。

陈列馆里,大型油画、墙壁浮雕和场景模型让人身临其境。我们仿佛听到党的早期领导人慷慨激昂的讨论声,被他们高涨的革命热情感染着、激励着。从展馆陈列中,我们了解到党的三大代表来自全国各地,当时党内条件十分艰苦,代表要自己筹集路费,其中有一名代表是靠表嫂变卖了银镯换得赴广州参加大会的路费。为了安全和保密起见,代表们分批出发,到广州后要乔装成一副广东人的样子……

党的十九大强调,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时刻铭记那段永不磨灭的红色历史,弘扬“红船精神”和革命优良传统,升腾起内心强大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南方日报记者 辛均庆 王聪 栏目统筹:戎明昌 辛均庆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