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是记录信息的载体。在大数据、云计算东风劲吹的趋势下,腾“云”而上,发挥好数据优势,正成为各级各地治理者的必修课。对在银行工作的刘津来说,大数据更是与她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
“我是负责中小企业授信审批的客户经理,每天都要采集企业信息。以前我们找不到全面、可靠的企业信息来源,只能抱着一大摞材料到各个监管部门核实,费时费力。”刘津说。如今,她只要进入“南昌市企业监管警示系统”,就能查到涉及企业的监管、财产状态、社会监督等信息。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南昌下好“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的“先手棋”提供了技术支撑。借助“企业监管警示系统”,南昌达成了“宽进严管”属地企业、消弭市场中信息不对称及完善执法公正性和全面性等改革成果。
目前,南昌企业监管警示系统归集了33个市直单位各类信息1200万余条,搭建了企业警示信息公示平台和统一的部门监管业务平台。在全市范围内,推动形成了具备信息公示、联动监管和联合惩戒功能的“市场信用环境”和“优质政务环境”。
敢为人先 成就“模式”“样板”
2013年11月,全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号角吹响。为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情,商事登记将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取消了原有对公司注册资本、出资方式、出资额、出资时间等硬性规定,实现了从“重审批轻监管”向“轻审批重监管”转变。
如何在“宽进”之后实施有效“严管”?2014年10月,南昌率先在全国启动了企业事中事后监管改革。
作为改革牵头实施单位,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与30多个市直部门共同努力,按照“大数据、大监管、大运用”理念,推出了独具南昌特色的“企业监管警示系统”。该警示系统于2015年5月1日对社会开放,成为国内首个落地的跨部门监管警示平台。同年10月9日,以“南昌市企业监管警示系统”为蓝本打造的江西省企业监管警示系统上线运行。2016年7月,南昌市企业监管警示系统通过国家验收,成为全国七个试点地区中首个通过验收的城市。
运用数据 形成“公示”“联动”
“我们对全市三万多部电梯进行‘体检’,利用的就是南昌市‘双随机’平台。”连日来,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特种设备安全检查工作。2017年11月,该局在青云谱区组织开展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双随机”抽查试点工作,20名持证监察员通过南昌市“双随机”平台,随机抽取了20家使用单位,每个小组随机确定了2家使用单位。
记者了解到,企业监管警示系统的建立,较好地解决了“宽进”后,登记机关、后置许可部门和企业三者之间的信息断层问题。在统一监管业务平台上,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可依托系统平台,开展“双告知”(面向企业和监管部门实行双方精准告知)和“双随机”(随机抽取被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检查人员)工作,从而解决联合监管、预警监管、重点监管、监管留痕等问题。
商事制度改革后,南昌企业注册数量出现“井喷”式增长,“监管难”问题应运而生。西湖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监察科科长杨爱群告诉记者,照以往的办法,只能每隔一段时间,挨家挨户上门去查。“现在好了,南昌市企业监管警示系统帮我们汇总了辖区内企业所有的执法处罚记录,并根据严重程度,进行了黄色或红色预警。”杨爱群说,这样一来,他们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监管力量,提高监管效率。
之前,南昌30多个企业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是各自封闭的,缺乏沟通协调。“系统平台将原先孤立存在的各个监管部门的监管信息,运用大数据联通起来,将有效的许可、处罚等信息在系统中推送至各个相关部门,实现联动监管,使部门左右、业务上下形成强大的监管合力。”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局长徐云辉说。
在警示信息公示平台上,全市各市场监管部门公示企业的各类信息,让公众能查看到市内企业的基本信息。同时,系统自动采集企业行政处罚和其它违法信息后,自动生成监管分类,对违法失信企业进行警示。
联合惩戒机制的建立,实现了对“宽进”企业的“严管”。徐云辉说:“有的企业拿到了营业执照,但没有去办许可,后置许可部门就有可能不知道这家企业的存在。”系统的建立能够填补这一漏洞。不仅如此,监管警示系统会将每天新办的企业根据行业分类和经营范围,自动推送至多个对口的后置许可部门,部门认领企业后可对企业进行跟踪监管,并及时将许可信息反馈到系统平台。
融合管理 预防“任性”“失信”
基于企业监管警示系统的“融合管理格局”,不仅破解了“监管真空”,还通过“双告知”和“双随机”,防止了“权力任性”。
以往,市场监管工作由多部门分头实施,检查结果不共享,容易出现“多头检查”和“重复执法”,在选择检查对象上容易出现任意选择、随意检查的情形。如今,“双随机”和留痕机制有效减少了“权力任性”问题的发生。据统计,2016年底,我市在东湖区试点实施了多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检查,涉及12个部门,抽查企业446户。2017年,我市在成品油、农资市场、企业年报、电梯维保单位等重点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双随机抽查检查,实现了“阳光执法、公平执法”。
信用价值是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品质要素。企业监管警示系统,能够实现“守法诚信经营受益、违法失信经营受限”的严管目标,用信用价值的客观呈现,约束和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可形成奖励守信、惩戒失信的刚性导向。“就像给我们加上了紧箍咒,‘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约束我们企业规范经营,小心翼翼地爱护自己的信誉。” 南昌智荣科技总经理万荣说。
据统计,因为存在违法失信记录,仅2016年我市就有20多家企业被取消投标资格,2家企业被取消上新三板资格,15家企业被取消政府性奖励,7家企业被取消推荐申报著名商标资格,13家企业被取消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公示资格。“警示企业同正常企业相比,其社会评价降低,将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警示信息的公示将给当事企业带来巨大的震慑力。”徐云辉说。
基于企业监管警示系统的模式之“新”,在于不断提升电子政务和公示平台的服务水平。据了解,我市将探索建立并推广“数据自动归集机制”,以确保数据采集及时、准确和完整。同时,将完善警示系统实时对接功能,对失信企业依法在政府采购、招投标、担任企业高管以及取得相关许可方面予以禁止,进一步实现“守信企业一路畅通,失信企业寸步难行”。
短评
“先人一步”下好棋 “事中事后”全监管
随着商事制度改革的推进,企业准入关口放宽带来了新注册企业数量的增长。在做好“宽进”的同时,有效地“严管”显得更为迫切。南昌实施的企业事中事后监管改革,研发运行了企业监管警示系统,依托监管大数据,建立了有效的企业信息化监管体系。
南昌在全国率先探索形成的“大数据、大监管、大运用”企业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有效消除了实施简政放权大背景下的企业监管真空,促进了“放管服”改革的进一步提速、政府服务水平的进一步优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为南昌打造良好信用环境和政务环境探索了一条新路。(记者 林潇 宋文博)